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实用资料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对比试题集锦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成就的小白菜

相信很多人都学过《记承天寺夜游》,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接下来,我爱学习网为您带来“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对比试题集锦”,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我爱学习网,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2006济南B

(二)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脫粟⑥而食之曰: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 《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 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糙米

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6.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评分意见:本题2分

7.D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8.示例: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重点实词、虚词解释正确得2分语言通顺完整得1分

9. 甲文: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甲、乙两文的感情理解表达准确各得2分

05河南(课)读下文,完成20—23题

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解:

相与步于中庭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2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20.⑴解开(或:脱脱下) ⑵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21.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答出句子大意即可) 22.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23.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2006福建泉州(课改区)

㈠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6—10题(15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⑵何( )夜无月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积水空明

A B C D

通俗易懂 行万里路 私心杂念 深明大义

8、翻译句子(4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

9、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4分)

句子

景物特点:

10、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二、6、于是 找 哪(什么)7、 B8、怀民也还没睡,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只是缺少像我倆这样的闲人罢了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特点:月色空灵皎洁(空明澄澈等)10、B

2006深圳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 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分别是:(① ② )

A.录毕,走送之/走马观花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千秋万代

C.兵革非不坚利也/兵不厌诈

D.我孰与徐公美/孰是孰非

&,

语文试卷 第1页 (共8页)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35题

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翻译: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一)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 、B、C(每答对一组得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3、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

4、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5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06山西(课)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06宁夏(实验区)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2分)

4、不是

①这里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

②指心内魔懑、自嘲自解的心态

(答对一个要点得满分,答对两个要点加1分)

2006邯郸(课改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邯郸市2007 (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德州市二○○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月色入户 户 ② 怀民亦未寝 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答案:①门 ②睡觉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枣庄市20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7.A 8.D 9.C

2007年淄博市(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8、①门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2007年湖州市(二)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

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念无与为乐者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18.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17.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2007年衢州市(二) (11分)

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二)记承天寺夜游(11分)

19.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2008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

答案:7. D 8. A 9.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

2008年湘西自治州

(一)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12 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左牵黄,右攀苍( )( 2)念无与为乐者( )

10.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 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9、( l)黄狗 (2)想

10、B

11、( 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 C

课外相关文段

益阳市2004

(二)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注:①铛臼:烹茶的工具②伏谒:拜见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5.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译句:

6.读完文段后,①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②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答:①

4.C

5.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6.①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丧的②例: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人;讽刺了攀附权贵的人;讽刺了拍马屁的人等等

2008湖北省宜昌

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 是:此 、这 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

(三)(12分)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恶不可食 ▲ (2)徐谓黄门曰 ▲ (3)秦少游闻之 ▲

20.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2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 的人

19.(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 20.A 21.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22.豁达(乐观、洒脱)


相关推荐:

人民的名义经典台词

多地下调失业保险个人费率 失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

频道地图:九里香,又叫千里香,是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它的

频道地图

作为党员的我们,要不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