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
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会有各种考试让同学们抓狂,其中比较重要的考试就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A.土地国有制 B.土地公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土地国有制
2.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③是当时商业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4.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5.“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A.畸形的社会性质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C.封建势力的破坏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9.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客观进步作用
A.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导致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10.清末状元张骞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③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④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①一战结束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③日本全面侵华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自然灾害的发生 B.农村劳动力流失
C.“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14.对下图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民积极拥护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农民由于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喜笑颜开 D.农民积极拥护党的政策
1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17.下列各项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力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 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18.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特征是
A.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 B.经济活动适应供求关系
C.给企业压力和活力,实现优胜劣汰 D.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1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放开发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江泽民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对于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并重②招商引资是为了解决我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③200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招商引资国家④“走出去”是为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B.中国民众主动学习西方
C.政府的提倡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
22.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统治者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的结果
2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上海──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 B.广州──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
C.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D.无线电报──20世纪初在民间普遍使用
24.20世纪后半期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A.印刷媒介 B.电波声像媒介
C.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体系 D.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
25.四大媒介包括报纸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人类社会发展与四大媒介发展的关系是
A.四大媒介能为我们提供学习的资源 B.未来网络媒介会取代其他媒介
C.是传递信息、开启民智、舆论监督的功能的扩展 D.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 16分 ,第29题 10分,共50分)
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田,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6分)
材料一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1983年中央决定撤消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消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到1984年底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3分)
(2)材料二表明当时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材料三的出现与材料二有何联系?(5分)
(3)有人认为材料三的决定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分)
28.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6分)
29.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请回答:
(1)互联网诞生于何时?它为什么被称为“第四媒介”?(4分)
(2)中国哪一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为什么把因特网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6分)
参考答案
1.A 土地是周王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财富,而不是平民和奴隶所有。
2.D 北宋城市中商品交易已打破了时间和区域限制,①错误;城市功能以政治经济为主,⑵有误。
3.C 这里“近代的前夜”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状态,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要看其是否存在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
4.C 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思想上的闭塞,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5.C 材料并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即“雇佣”关系。所以排除④。
6.C 受外国企业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近代工业。
7.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发展历程艰难曲折,是由它所生存的土壤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决定的,但是外部因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8.D A、C、D三项都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充分发展的原因,但是A、C两项是由D项决定的,B项是其结果。
9.C 必须是“客观”和“进步”作用。
10.A 由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①②符合题意,但是题中材料不涉及他对科举制度的态度和政治改革问题,所以可以排除③④。
11.B 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为“国统区”。④发生在沦陷区,①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13.C 根据诗中“青壮炼铁去”的主要信息即可判断出。
14.C 农业合作化是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方式和途径,是将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5.B 要明确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什么,其次再寻找这一矛盾得出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16.A 此题为比较式选择题,可在熟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这三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17.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而非社会主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18.D 要注意题干中“最基本”的要求。A、B、C三项取决于D项,D项是最基本的。
19.C 上海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但是只有实行好的政策才能发挥作用;上海浦东不是经济特区,B项不符合;当时中国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排除D项
20.A ③不是对江泽民这句话的理解。
21.A 由于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出现了变化。
22.C 近代化交通工具随着列强侵华逐渐引进到中国来,使中国的交通事业发生了质变。
23.A C项的地点应该为台湾;20世纪初无线电报供官商通报,民间百姓使用的很少。6分
24.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字眼“崛起”,因此可以分析出是新媒体,也就是第四媒介──互联网。
25.D 主要考查四大媒介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
26.(1)观点:“农本商末”、“重本抑末”。根据: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6分)(2)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买卖。影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6分)
27.(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3分)(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政社合一、管理高度集中、平均分配、农民没有自主经营权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予以改革、废止。(5分)(3)不同意。人民公社体制“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随着家蝇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央废止人民公社制度是适合现阶段国情的,遵循了历史发展规律而不是历史倒退。(4分)
28.(1)兴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分)(2)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6分)(3)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会充分发展起来。(6分)
29.(1)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因为互联网与报纸、广播和电视一样,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4分)(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集报纸、广播和电视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还可以高度互动和双向传受信息,而且费用低廉。所以被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6分)
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二)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
选项 姓名 性别 年龄 生母姓名及身份 在诸子中的特点
A 刘肥 男 20岁 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 最年长且最贤能
B 刘元 女 12岁 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封为皇后 人缘最好
C 刘盈 男 10岁 也是吕雉,同上行 柔弱善良
D 刘如意 男 3岁 戚懿,刘邦最受宠的妃子 最受父亲宠爱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 相关的 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龙生龙,凤生凤 D、立嫡以长不以贤
4.清穿剧(以清朝为背景,现代人穿越到清朝发生的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政府张榜公布科考结果 B.皇帝与宰相商议国家大事
C.军机大臣奉旨跪见皇上 D.地方大员向朝廷密折奏事
5.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A.简:机构精简 B.速:办事效率高
C.开:决策开放性强 D.专:皇帝乾纲独断
6. 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 )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废除 ③军机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创立
A. 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7.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8..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可能是参加哪个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 ( )
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
9.x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里面悬挂着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0.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 )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11.“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 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2.“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1901年慈禧太后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文中的“议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3.“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可能是( )
A.大清帝国国歌 B.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国歌
C.伪满洲国国歌 D.新中国成立前夕政治协商会议征集的国歌之一
1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15.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确认了国民的权力和自由
16.“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7.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1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
A.北伐战争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20. “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 , 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的军歌 (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1.“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2.如果我们上网百度下列几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
A.土地革命 B.三大战役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23.下列关于古都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②它作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而骄傲③它为八国联军攻占烧杀抢的罪行而饮恨④它见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而自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 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25.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开始全民族抗战
D.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26.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
①端午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为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可知洪仁玕主张( )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28. 2014年清明节,王维收到台湾曾祖父的一封信,信中劝他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两岸统一作出贡献,该信的落款日期应是中华民国( )
A.88 年 B. 99年 C. 102年 D.103年
29.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
A.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问题
B.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30.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4 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4分)
(3)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
(4)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各属于哪一类? (2分)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遭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发表国民政府的《自卫抗战声明书》的背景,之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自卫行动?(5分)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及正式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3)中共洛川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会后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观察下列三幅漫画:
图片一《望风而起》 图片二 《共和》 图片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2)材料二中三幅漫画大致创作于什么时候?(2分)
图一
(4)“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2分),解释其社会原因(2分)。
腾八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一、单选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C D D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B A A A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B A C B D D 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共6分) (2)依据:分封制---出身、血缘;郡县制---选贤任能 ;方式:分封制---世袭;郡县制---皇帝任命(共4分) (3)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地方听命于中央。(共2分) (4)材料二是二手史料,封泥是原始史料。(共2分)
32.(1)背景: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2分);行动: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3分)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式形成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分)
(3)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2分)
措施: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3分)
33.(1)《辛丑条约》的签订,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朝覆亡帝制终结(任意答出其中两个事件即可得4分)
(2)1911、10—1912年初(2分)
(3)
图一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分)
图二 共和力量较为薄弱,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2分)
(4)思想观念:国家主权在民(2分)。
社会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斗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可回答其中任意任两点,1点1分)
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三)
一、单项选择(注释)
1、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是()
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2、北美独立战争主要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根据主要是()
A.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D.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3、1787年美国宪法的一大缺点就是保留了奴隶制。而我们知道,现在的美国却没有奴隶制度。这种制度的废除可能是在()
A.美国建国初期
B.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当选美国总统之时
C.美国内战爆发之后
D.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之后
4、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
A.《权利请愿书》的出台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制内阁的建立
D.《议会改革法案》的制定
5、标志着罗马体系的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消失的时候
C.成文法诞生之时
D.《民法大全》的形成(查士丁尼)
6、“先生游 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
A.柏拉图 B.普罗塔戈拉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7、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明显缺陷表现在( )
①享有民主的人只是少数 ②妇女和奴隶无民主权利
③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④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能够最终得以确立,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独特的地理环境
B.杰出的民主政治领袖
C.良好的公民教育
D.壮大的工商业者群体
9、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1、唐代,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提名,进行欢庆。下图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李存诚等人题名拓片。下列关于唐代选官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B.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
12、图7表中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 “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13、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
14、1924年《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讲:“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A.皇权至上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B.皇权加强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C.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15、概述汉武帝、唐太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革新举措及其相同影响。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16、《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圣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统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C.“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17、2007年,多家华人网络媒体发起《全球华人网上共祭炎帝》活动。有近3万人成功地在网上献花、进香、祭酒、点烛。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
18、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但在荆州熊家冢——楚之王陵(东周时期)的遗址中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这说明:()
A.楚王生活奢侈腐化 B.楚国军事实力超强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注释)
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3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5分)
材料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2:“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4:“……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请回答: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运动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的性质。
21、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2、结合下图,简述长征的简要经过,并概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23、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
材料一 在1400年至1800年这四百年中,全球贸易活动以白银资本的流动为标志,形成了美洲白银流入欧洲,流入欧洲的白银总量中近50%又通过和中国、印度的丝绸、瓷器、水银、茶叶等商品进行交换后流向亚洲,这种居于主导地位的三角形贸易局面整整持续了四百余年时间。据统计,美洲仅在17世纪和18世纪就生产了白银37000吨和75000吨,这两个世纪中有81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运往欧洲的白银又有39000吨被运往亚洲,其中绝大多数又流入了中国。白银之所以能从欧洲流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以白银为货币币材,流通中大量需求白银,并且在中国,白银与黄金的比价明显高于欧洲;二是证明欧洲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中国,大量白银充做了抵补贸易赤字的支付工具,中国在当时就成了具有巨额贸易顺差的相对富强国家。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871—1873年,中国年均出口11亿元,进口10。6亿元,出超4000万元;到1881—1883年,中国年平均出口10.8亿元,进口12.6亿元,入超1.8亿元;到1891—1893年,中国年平均出口虽增至16.7亿元,但进口骤增至21.9亿元,入超达5.2亿元。又如煤油,美国于1878年向中国输入1570万公升,到1891—1893年,已增加到年平均输入17600多万公升,从此中国开始了使用所谓“洋油”的时代。其他如“洋漆”“洋钉”“洋火”等输入,到年平均输入17600多万公升,从此洋货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的白银源源外流,加剧了中国财政的枯竭和群众生活的困难。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达到1.4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贸易国家,仅次美国和德国,贸易顺差达到1018.8亿美元。外贸顺差创新高,是中国过去多年低成本优势积累的反映。
----《东方晨报》(上海)
请回答:(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外流的原因。
(2) 19世纪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在19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的原因有何不同。
(3) 材料一、材料四反映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都有巨额贸易顺差,都有不足,前者被认定“中国已经落伍了”,后者被认为“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强国”,试加以说明。并分析两个历史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有何不同。
25、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2)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公车上书。在上书中,一方面提出“迁都西安,整军再战”的“权宜应敌之谋;另一方面,提出了“立国自强之策”,希望光绪帝实行开矿、机器生产的富国之法,勤工、惠商的养民之法,立学堂、开报馆的教民之法,以及每十万户选一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主张。
材料二 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倡导“迅速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并重申中共中央“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权、改编红军”的四项保证。
(1)分析两个材料背景的相同之处,概括两个材料中的相似主张。
(2)两个材料中,为了实现其目标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2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1)材料一、二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与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2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①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②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③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1854年北方成立了共和党,主张限制并最终消灭奴隶制。1860年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内战的导火线,内战期间,林肯政府为了调动广大人民和黑人的积极性,下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工业的利益”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愿望。1832年英国通过了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故D正确。
5、【答案】D?
【解析】公元公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的形成。
6、【答案】B
【解析】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是本心,即是理,材料体现王阳明强调人主观感受的思想。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与材料思想类似。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
8、【答案】D
【解析】公元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他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直接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进行。
9、【答案】C
【解析】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任官职,不注重人员的才能素质.这种制度延续的时间较长,到隋文帝时才将其废除.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是指九品中正制;C是指嫡长子继承制;D是指察举制;B是指科举制,选官的范围扩大。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道路,扩大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因此选B。
11、【答案】A
【解析】儒学经典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儒学主要强调等级制度,旨在培养奴性人格,因而不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B
【解析】整个中国古代呈现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趋势,但是,个别朝代并不符合这个规律,元朝因为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使相权集中,造成权贵专权,是元朝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A、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14、【答案】A
【解析】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认为明代君权的膨胀“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也就是说君主专制是指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15、【答案】(1)举措:汉武帝时期:实行刺史制度,使监察制度更加严密;实行察举、征召等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太宗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善严密体系;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调整健全了府兵制。(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促成了封建社会兴盛局面的形成。(3)认识:制度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
【解析】解答此题时关键要审清题中的限定语。强调“革新”的制度举措,即在两位皇帝在位时所实行的措施。
16、【答案】B
【解析】材料引文描述了如果发生事件,家族成员则立即准备处理,大宗率领小宗,小宗率领群弟,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特点。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2分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2分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分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4分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分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3分
【解析】
20、【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2)理想: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理想天国;扶清灭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反帝反封建。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即可回答是哪些重大事件。第(2)问中的“政治理想”要从它们的革命任务去考虑。第(3)问根据教材内容即可作答。
21、【答案】(1)
朝代 ①:秦朝 ②:西汉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⑤:将西域纳入版图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实行郡县制;郡县首领由朝廷直接任命;建造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等。 ⑦: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设置河西四郡等。 ⑧:设安西都护符和北庭都护府等。
(2)统一、多民族融合等特点。
【解析】
22、【答案】简要经过: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度大渡河;过雪山、草地;1935年吴起镇会师;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
“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等。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红军长征的经过。从其过程总结“长征精神”
考点:本题以“红军长征”的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历史地图型题目答题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总结概括得出答案。
23、【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4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相同: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解析】
24、【答案】⑴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较少,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在欧洲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中国“有巨额贸易顺差”;白银在明朝以后成为主要货币,明清赋役征银;中国的白银与黄金的比价明显高于欧洲,向中国贩运白银有利可图;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大量的白银;欧洲的货币币材是黄金;欧洲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对中国的经济有时尚未完全形成。(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⑵材料二反映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但是由于鸦片的走私,导致中国的对英贸易实为逆差,白银大量被掠夺;材料三中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取得了经济上的绝对优势,通过对华的侵略战争取得开埠通商、协定关税等特权,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⑶材料一,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是靠当时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来维持,与西方先进商品经济相比已经落后;材料四“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第三对外贸易国家”,说明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优势在于“低成本优势积累”,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新技术领域无优势,因此不是强国。不同:前者反映中国正在落伍,后者反映的是中国正在崛起。
【解析】本题以中外贸易进出口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历史进程的掌握和理解。第⑴问的关键是能否从中外经济发展状况、中外货币的币材不同进行对比,再从材料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来回答;第⑵问在19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有相同先行,中国都处于入超地位,但原因却是不同的,前者是因为鸦片的走私,后者上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通过侵略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第⑶问,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都是贸易顺差,但表现不同,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更是相反。
25、【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2)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相关知识,命题有新意,也注重了对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解读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6、【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主张: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抵御侵略。
(2)对策:材料一进行变法,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二通过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
【解析】
27、【答案】(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解析】
28、【答案】(1)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2)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解析】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要结合图示来看。图1体现责任内阁制,图2体现三权分立及分权制衡。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29、【答案】(1)一是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财产纠纷增多。二是随着帝国的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被征服者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
(2)作用: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解析】
30、【答案】(1)秦律具有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规范社会经济活动,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等职能。
(2)秦律内容繁复缜密,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
(3)实质:它的颁布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作用:对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巩固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从法律上维护了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性。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但秦律过于严苛,激化了阶级矛盾,成为秦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1、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
A.公共权力 B. 政治制度 C. 民主政治 D. 封国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 公共权力 B. 内服与外服制度 C. 内服 D.外服
3、西周最主 要的政治制度是:
A. 内外服制 B. 皇帝制度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
A.嫡长子继承制 B. 皇帝制
C. 世卿世禄制 D. 家天 下制
5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
①中书省 ②中朝 ③尚书省 ④门下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通过分封,西周形成了严格的贵族等级秩序既:
A. 士—诸侯—周王—卿大夫
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 周天子—丞相—士
D. 周王—卿大夫—士
7、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秦王朝的是:
A. 李世民 B. 刘备 C. 嬴政 D. 朱元璋
8、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员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郎中令
9、秦始皇建立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
A. 巩固皇权 B. 监察百官
C. 镇压百姓 D. 轻罪重罚
①以三省六部制 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
②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③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④按察使司的设立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汉代选官制:
A. 科举制 B. 三省六部制
C. 世卿世禄制 D. 察举制
A.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
B. 相权不断加强,皇权削弱
C. 皇权、相权相制约
D. 军权独立
1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① 实行“推恩令”② 在地方设刺使
③ 酬金夺爵 ④ 设藩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 ②④ D.①④
14、取消丞相的皇帝是:
A. 汉武帝 B. 明太祖 C. 李世民 D. 康熙
15、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是:
A. 设丞相 B. 设御史 C. 设军机处 D. 设刺使
16、判断下列各诸子中,谁是真正的嫡长子:
A. 妻子生的第一个儿子 B. 妾生的儿子年龄最大
C. 妻子生的第二个儿子 D. 妾生的小儿子最得宠
17、科举选官制的作用:
① 使社会动荡不安
② 丞相大权在握
③ 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④ 成为中华帝国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8、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
A. 丞相 B. 军机处 C. 内阁 D. 监察机构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A. 权力高度集中 B. 分散相权
C. 削弱对地方控制 D. 权力机关互相控制
20、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开始着手削藩,他采纳的 是谁的建议:
A. 李斯 B. 晁错 C. 刘裕 D. 东方塑
21、汉初在地方推行:
A. 行省制 B. 郡国并行制
C. 共和制 D. 三省六部制
22、爱琴文明包括:
① 克里特文明 ② 迈锡尼文明 ③ 印度文明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
23、希腊城邦政体划分依据:
A. 公民在公民大会中权力的大小
B. 国王权力大小
C. 公民数量的多少
D. 商品经济是否发达
24 、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A.小国寡民 B. 大河文明
C.王权至上 D.共和制
25、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A. 克里特 B. 迈锡尼 C. 罗马 D. 雅典
26、将雅典政治引向民主轨道的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27、使雅典确立民主政治的改革家是:
A. 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28、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具有参政权力的是:
A. 妇女、儿童 B. 奴隶 C. 外邦人 D. 男性公民
29、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
A. 远洋航海的影响 B. 梭伦改革
C. 工商业发达 D. 亚里士多德推动
30、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力机关: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民众法庭 D. 军事机关
3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A. 君主制 B. 分封制
C. 共和制 D. 维护奴隶 主统治
32、在古罗马,公元27年出现元首制,元首制创立者:
A. 查士丁尼一世 B. 安东尼
C. 屋大维 D. 柏拉图
33、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
A.《汉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 《罗马法》 D.《卡拉卡拉敕令》
34、《十二铜表法》保护:
A. 奴隶主利益
B. 保护妇女利益
C. 保护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的权力
D. 保护外邦人权力
35、把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汉漠拉比法典》
C.《卡拉卡拉敕令》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二、材料题:(18分)
材料一:“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
(1)秦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他制定的律令有何主要特点?
(10分)
材 料二: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到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摘自高中历史必修一
(2)宋代哪位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作出重大贡献?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8分)
三、问答题:(12分)
简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1——5ABCAC
6——10BCBDB
11——15DAABC
16——20ACCAB
21——25BCAAD
26——30ABDCA
31——35DCBAD
三、略。
本内容由栏目提供。
本内容由栏目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