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8种奇葩心态,你有几种?
1、过客心态
中国的人口流动规模之巨大,举世闻名。随之而来,中国人的过客心态所带来的行为,也臭名远扬。中国人有着很浓的家乡情怀,迫于生计,很多人会离乡别井,到别的发达城市需找机会。
当他们来到这个城市工作、生活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存在一种过客心态,即感觉这里不是自己的家乡,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暂时停留此处的外乡人,所以就没有必要为这个城市注入太多感情,也就不必爱护这个城市的形象了。于是,脏、乱、差的现象便发生了,垃圾乱扔,践踏绿化,乱穿马路,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
2、从众心态
中国人很聪明,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所以,大多数人存在“凡事不出头,等别人造出规模来,跟着别人跑就是”的从众心理。但中国也有“风光争着占”的一面,那就是凡遇到好事,绝对不愿意吃亏,见到第一个人抢先去做,紧随其后的便是一大帮人蜂拥而至,争着做。例如国内众多哄抢翻侧货车货物事件中,体现的正是这种好事占尽的从众心理。
3、看热闹心态
中国人大都是“看戏的不怕台高。”世上许多事,不论事好事坏,好像与自已没有多大关系,自已只管袖手旁观,像看戏一样。如果事情好了,自已自然要有一份,事情要是不好了,自已也只不过是个旁观者,与自已也没有多大关系。
最奇葩的是,即使是坏事,大多数人不会避之则吉,而是既要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又要尽可能把坏事的全过程一睹为快。广西柳州某吸毒女子全身裸露,欲从酒店楼上跳楼,引数百人围观拍照的事件,便是一个佐证。
4、官本位心态
中国人信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而事实上,不论官场、职场还是小学课室里,都一一应验。例如官场上,官员的话,其“正确”程度要看其官位大小而定。在科长面前,处长的话就是真理。在处长面前,厅长的话就是真理。但厅长的话再正确,遇到了省部长,厅长的话也只能算耳旁风。
5、苟活心态
有人说,在中国,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此话虽略显夸张,也有一定道理,至少这反映了部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甚至,这部分中国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即所谓“苟活”。为了活着,什么仁义、廉耻、道德底线,统统不值一提,节操碎满一地。例如,国内众多路人好心扶跌倒老人,却造跌倒老人讹诈勒索的案例,那些讹诈路人的老人便属此类。
在某些中国人心目中,所谓法律、道德、规矩,仿佛都是为别人设定的,自已总是一个例外。有了什么好事,自已可以例外得到,有了什么坏事,自已又可以逃避惩罚。为了证明例外的合理性,这些希望享受例外的国人总会找出种种理由,虽然这些理由未免牵强甚至荒唐,但也足以支持这些国人坦然地享受着这些例外。这种心态,在中国官场尤为明显,近年来落马的那些问题官员,多存此类心态,目无法纪,以为法律管不到自己的官员,大有人在。
7、奴性心态
奴性或是中国人“劣根性”的最经典的表现形式,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对此就有透彻的鞭挞。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在国民心底深处,可能仍然没有“人生来平等”的思想。在很多人看来,取得尊严的方法不是争取民主,而是怎样从较低的等级走到较高的等级。此外,很多中国人热衷于“拍马屁”,一旦遇到了自认为高贵的人,膝盖便陡然失去了支撑的力量,要不由自主地弯下去,那脸上便也陡然集聚了花一般的笑容,向对方百般献媚讨好。
8、美言心态
古语有道,“其言者甘,其心必苦”。但中国人心里,仍然乐于听好话,说好话。就像鲁迅说的,小孩子周岁吧,贺喜的人都要说什么长命百岁、富贵吉祥,虽然明知道是没有根据的胡说,但也是说的人喜欢,听的人高兴。要是有人说“这小孩将来要死的”,虽然这是一句大实话,但所有的人都不会愿意听,说话的人便要吃别人的冷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