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实用资料

撒拉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么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笑点低的秋天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民族知识,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我爱学习网(www.52xx.cn)查看。

撒拉族是中国少数民族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

撒拉族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语言内部比较一致,无方言区别。句子成分的基本同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都在中心词前面。除相当数量的词汇与同语族各亲属语言同源外,从汉藏语言中吸收了许多借词。元音都有清化现象,塞音、塞擦音都是清音,送气的和不送气的两套。名词没有数的区别,动词和名词做谓语时的人称形式已经消失,带有两个以上附加成分的词很少。在突厥语族中撒拉族语受汉语影响较深。撒拉语以前使用察合台式阿拉伯字母,现在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元代后期,世居中亚土库曼斯坦,撒拉尔部落的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不堪忍受部落贵族的毁谤、排挤、倾轧,率领族人长途跋涉,辗转迁徙到青海循化定居下来。今循化街子地区保留着为尕勒莽和阿合莽建造的“拱北”、“拱北”附近一泓泉水称“骆驼泉”,是撒拉族祖先远途迁徙而来的纪念。元时,撒拉族先民的首领已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达鲁花赤”、“世袭百户”和“副千户”,成为本民族的统治者。

明朝沿袭之,清朝时“尔最”(世袭总掌教)制和“哈尔”(长老、头人)、土司等构成撒拉族内部新的统治者。明朝时,撒拉族为河州“招茶中马十九族之一”。每年纳马易茶。明初制定“金牌信符”制度,撒拉族领有金牌一面,每年纳马大约360匹。嘉靖时领获金牌两面,纳马倍之。清雍正时终止。

撒拉族服饰有两方面的特点,即服饰的伊斯兰教色彩;与回、藏、汉等民族服饰相互影响和融和。不过,撒拉族的服饰大体与回族相同,区别在于上衣一般较为宽大,腰间系布。

撒拉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彼此见面,互道“萨拉姆”问安(“萨拉姆”,阿拉伯语“和平”“安宁”之意)。做客时,主人沏的茶,客人要把茶碗端在手上。吃馒头时,要把馒头掰碎吃,切忌狼吞虎咽。撒拉族十分敬重“舅亲”,认为“铁出炉家,人出舅家”。撒拉族人做礼拜时,禁止行人在面前走过;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衣物;与人对面谈话忌咳嗽、擤鼻涕。

撒拉族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学艺术。以民间说唱文学为主。说,包括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谚语和笑话等。十分丰富,且语言幽默含蓄。

孟达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循化孟达山区,地处自治县西倾山东端,黄河积石峡南岸。该山地属当蕊山——五台山区,恰好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陇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势基本呈南北走向。总面积17290公顷,海拔在1780——3356米之间,是一个山高沟深,树大林密,植物繁多,风景优美的原始自然林区。在海拔2504米的木厂沟中部,有一处奇特迷人,久负盛名的高原明珠——孟达天池。保护区素有高原“西双版纳”的美誉。

循化撒拉自治县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这里少数民族风情独特,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和撒拉族庭院可供参观。号称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植物自然保护区也在该县,那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植物资源丰富,山顶有天池,是青海新开辟的游览胜地。

孟达自然保护区地处昆仑山支脉西倾山北坡。从青海省循化撒拉自治县乘车东行20公里,在咆哮湍急、蜿蜒东流的黄河南岸,便可看到它那葱郁挺拔的秀姿了。孟达林区面积十四万余亩,这里群山起伏,地势高峻,海拔1780米至4180米之间。但由于受东西两侧不同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芳草鲜美,林木茂盛,真是一个罕见的高原绿色宝库,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植物园。

相关推荐:

当爱情来临,当然也是快乐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夏季养生早餐食谱大全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2019早安心语励志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