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导游词

导游词范文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娇气的冷风

柯岩景区位于绍兴城西8公里,杭州东郊25公里处,是以古越石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迹为特色的风景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及清,形成著名的"柯岩八景"为越中名胜。经过别具匠心的园林营造,已形成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圆善园(普照寺)和香林等五大景区。新近,柯岩景区继石文化、水文化和佛教文化有机组合后,又开发了以再现稽山鉴水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越地风情为主要景观特色的鉴湖景区,游程延长为1天,这是近年来绍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风景旅游区,其建设成就被省内外专家称为"柯岩现象",并被省主管部门授予"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建设景?"和"浙江省游客喜爱的美景乐园"。并于2000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首批最高等级"AAAA"旅游区。最近,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现场审核,领取了国际通行证,成为全省风景区首家具备ISO质量环境管理双认证的单位。

要认识柯岩,就得了解柯岩的历史沿革、石佛的形成,云骨的来由……

要认识柯岩,就得亲临镜水湾、坐乌篷、看社戏、品黄酒……

要认识柯岩,就得进"越台名士乡"、登"日月同辉台"、入"名士纪念馆"……

要认识柯岩,就得朝拜普照寺、进香财神殿、祈求观世音……

要认识柯岩,就得泛舟鉴湖饱览湖光山色、欣赏琴笛遗韵、品味绍酒美味,领略古桥风韵……

柯岩,是一处石文化积淀深厚的胜地。

柯岩,是一座自然风光与园林艺术有机结合而千古不朽的景城。

柯岩,是一方历代名士、官宦乡绅、淑女佳人、寿翁稚童纷至沓来而留连忘返的休闲热土。

柯岩之"柯",来源于柯山;柯山之"柯"来源于柯亭。

柯者,常绿乔木也,树枝也,斧柄也。古人建驿亭,因陋就简,以树枝为柱为梁,以青竹为壁为椽,以茅草为瓦为顶,越语称"柯",故柯亭得名。

柯亭名重,给所在之山也带来名重。尽管简陋的柯亭后来被人们以石柱瓦顶之形式移建到2.5公里外的集镇上(今柯桥),但柯亭建在柯山的那个年代毕竟为期不短,使人们注意到了柯山的山色秀丽和它所蕴藏的丰富的岩石资源。

柯山,成了采石山。在汉之后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数以百计的采石工聚集在这里。三国归晋,南北朝代晋而起,隋炀帝开凿运河游哉悠哉,其间四百年,历近二十代石工,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半座石山。

也许是天意所在,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在被挖去的半座石山的区域中,竟留下两"柱"孤岩,一左一右,一胖一瘦,浑然兀立。

这一奇异的石景,令后来的石工们为之动容,为之心惊。从此,大规模开采柯山石的局面消失了。

石景的突现,使柯岩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柯山之名渐渐地为柯岩所替代了。

一、石佛景区

石佛景区位于柯岩景区的东南部,与圆善园景区紧紧相连,占地40亩。整个景区石佛、云骨为核心,与入口处的绝胜亭、一柱烛天、净手池、莲花甬道、莲花听音、回音壁和拜石亭、绕石桥、石佛池及蚕花洞、七星岩、文昌阁等组成。它是柯岩的主景、柯岩的象征、柯岩的灵魂和柯岩的绝胜。

石佛

"石佛"景点位于石佛景区北端,四周被石佛池包围,这更显示出石佛的奇特。面对20多米高、池中突兀的石佛,使人浮想联翩翩,疑团丛生,石佛何人而为?何时而成?

相传,在孙吴赤乌年间,有自称柯氏的石工,就动工凿造这尊传世于今的石佛。当时,作为石佛载体的这方巨石尚与整座山体相连,只比周围的山体高出数丈罢了。当其它的石工为生计而忙于在它周围采石时,柯氏石工竟以父、子、孙三代相传而倾注全部精力开凿这尊石佛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背后站起一位富有实力的沈姓绅士。其人自北方迁居会稽,家拥万贯,常对家人云:"人称吾门为富贵之门,何为’富’?能拿余金给予他人者,可称’富’;何为’贵’?能站立高处帮助有需求者,即为’贵’。"这位绅士身体力行,亦以父、子、孙三代相传,以千金资助那柯氏三代石工开凿石佛,终于使柯岩石佛得以问世。

所以当我们面对石佛而对古代能工巧匠们的献身精神、艺术才华产生无限敬意的时候,千万不可忘记站在他们背后的另类人物。

我们应该知道,柯岩石佛在问世之初,其佛足周边尚是岩坡。崇佛者可以方便地爬到佛足边,探身到佛手边,抚摸佛足和佛手,以与大佛表示亲热,以与大佛心心相通。

为了让凡人的祈祷,能句句进入佛耳,石佛的开凿者匠心独具,运用浪漫的手法将佛耳缕空,使其两耳得以贯通。据测,这石佛耳洞之高竟达1.2米,耳洞中可允一小孩直立通过。

柯岩石佛在开凿手法上,与众多的名山石佛还有一处不同。开凿石佛大都采用浮雕法,而柯岩造佛,所采用的是罕见的悬雕法,即佛像背部凿空,独立于岩,只有底部仍与岩体相连。

柯岩石佛问世之后,其周边的采石活动并没有立即停止。而当石佛周围的岩坡渐渐降底,石佛之高度相对升高,石佛之庄严日益显露时,石工们才有意识地加快了对其周边石块的采挖。

时至晋永和年间(345--356),柯岩石窟佛像建成,人们再不能爬到佛足去与大佛表示亲切,只能在佛岩下崇敬地凝望它、祭祀它。人们以自己的行动,拉开了与佛的距离。于是,在佛岩底下,人们奉敕增建了一座寺院,史称柯山石佛寺,以与同邑之羊山石佛寺相别。

柯岩石佛当然也饱受过磨难。那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有人"破四旧",竟向它发起"挑战",企图炸毁它。不过,由于反对者众,歹徒只得以敲毁了它的一只左手作罢。时隔三十年后,人们仔细地修复了它的左手,并在它的四周开掘水池,放养金鱼。这雅称为"石佛池"的水池,除客观上起到美化衬映石佛的作用外,还发挥了一定程度上保护石佛功能。

这尊高达20.8米的石佛,为弥勒佛盘坐造像。

佛,乃是梵文音译为汉语"佛陀"的简称。意译,当为"觉者"。弥勒佛是佛教创世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的转世形象。以佛教的术语讲,应叫它为转世佛。

柯岩弥勒佛,宽颊广额,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左手抚膝,右手屈举,正作阐经说法状。在雕刻工艺上可谓造诣颇高。

柯山石佛景观形成于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为普照寺,则为明万历年间。旧寺倒塌,副使黄猷吉发起重修。自明而清而民国,至当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当代重建之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规模空前,内涵之丰富非旧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岩一景。

云骨

"云骨"景点位于石佛景点之东首,与石佛东西相对。这天下奇观的云骨几乎是在石佛问世的同时,脱胎而出。

据传,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在开凿石佛之际,注意到邻近有一处孤岩颇具灵气,便就势将它凿成一尊香炉。

石香炉既已存在,围绕着它采石的石工们哪有不避让之理。就这样,周围的岩石被挖去后,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这奇石,高30余米,底围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处不足1米,当代徐金富先生为证实此说,特亲手作过测量。奇石之中、上部形丰而凹凸险峻。远远望去,此奇石宛如一炷烟霭,袅袅升腾。故文人墨客赐它一个雅号"炉柱睛烟"。在距地面20余米处,刻有两个隶书大字:云骨。系清光绪年间所刻。岩顶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据当代一位专家测定,其寿命已逾千年。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访越至此,见此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日,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便在其搭棚拜石处筑亭纪念,亭曰"拜石亭",奇石与亭之间的一座小石桥则名为"绕石桥"。

拜石亭有一抱对:"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与"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一样,表达了观者对"云骨"的赞美。

云骨和大佛岩彼此出于同一座山岩,由于彼此所承载的文化不同,所拥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为知识分子,后者知音多为百姓大众,当然也不乏专业佛教人士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

绝胜亭

"绝胜亭"景点位于柯岩景区的入口处。据正史记载,晋永和年间会稽内史先后为王述和王羲之。王述出于太原王氏,王羲之出于郎琊王氏,两人之祖先同出于晋阳姬姓。前者属典范的官场人物,说他主动向皇帝汇报,求得敕文而发起建成柯山石佛寺未尝不可。后者属文人型良吏,初见会稽佳山水便有终焉之志,后来又与支遁和尚结为良友。以此来看,说他有功于柯岩胜地的发展于理相通。当代重建之石构件仿唐式柯岩绝胜亭内,立有一碑,上书"柯岩绝胜"四字,所采用即是书圣王羲之的手迹。有些史书上隐露了两人之间的某些"恩怨",一些研究者又加以突现,但对柯岩来说,晋永和年间的发展,则是青史中的重要一页。一柱烛天、净手池

"一柱烛天"和"净手池"是围绕"石佛"、"云骨"的配套景点。自"绝胜亭"向右转,有一座镌刻着"一柱烛天"四字的照壁与云骨遥遥相对。照壁前有一净池,池水清澈。相传,善男信女拜佛前都要在此净手,表示虔诚,而求祈祷之灵验。因当代所开掘的这座净池,为石砌池壁,石栏四围,加之人们观念更新,故净手无须再直接与水接触,只须往池中上空象征性净手即可,名云:"空浴"。

莲花听音

"莲花听音"景点位于"一柱烛天"与"云骨"之间,其间,用形态各异的莲花石铺就的甬道,将"一柱烛天"与巨形莲花坪连结在一起。这块巨型莲花坪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组成,意取"九九归一",象征"万众一心"。

莲花在佛教中代表纯洁无瑕,观世音菩萨的座椅即由莲花承托。而无论人们是否信佛,对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皆有认同,故置景之好意人人都乐于接受。

踏着莲花甬道,轻松愉快地登上莲花坪,观望砖雕回音壁,可领略到壁上所刻佛教《金刚经》之阵阵佛气。伴侣同游,分立莲花两端,可以窃窃私语而享受共鸣之趣。逢天朗气清,在10时10分之际,独立莲心,人影与佛影合在一条直线上,可进入"天神合一"之境界。

这就是当代柯岩景区的修造者,以佛教载体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提供给游人的一个放松身心的产品。

离开巨型莲花坪,莲花甬道延伸至拜台。拜台阔绰,隔池正对石佛。拜台既是善男信女烧香点烛祭祀大佛的安全场所,亦是游人休憩之好去处。

拜台总长30米,宽20米,周边由44块大青石组成。每一石上刻有一佛像:十八罗汉,十二伽蓝,十四仳卢,正好为44佛。

台上立有两只石香炉。每只重万斤,皆由4只龙头作支撑,以示高贵。相传,与石佛相配套,在同体岩石上还雕有香炉、莲台、石阶,可惜已毁于战火。

蚕花洞

"蚕花洞"景点位于石佛池北岸,它是一个蚕形状的摩崖洞天。洞口右上方岩壁镌刻着两行字,上行"化鹤飞",下行"蚕花洞"。右有边款表明所刻日期为"光绪二十九年仲夏",左有落款,内容为"光山熊先畴书,僧本源监制"。如果文中"光山"为地名,那么这书家熊先畴若非侨居绍兴,就是僧本源云游光山时所遇之人物。

洞口石刻既为"僧"所主持题刻,那么这"化鹤飞来"民间传说自然富有佛教意味。相传,古代某一时期有石工在洞内采石时,浑然不知洞口高悬的一方巨石即将塌下。是时,有一仙神路过,为救众匠人而化为一只仙鹤,在洞口飞旋鸣叫。当石工们见异状而出洞观看时,才发现洞口之危险境况。于是赶忙撤离,而悬石轰然塌下。

至于蚕花洞的命名,有多说。一说幼蚕称蚕花,其形如蚁,而该洞洞底形状如蚕花;一说四月为蚕月,蚕熟花香之际,游洞之淑女如云,故名。

不管怎么说,洞名的温和与其洞的奇险正好成为两个极端。进入蚕花洞,但见两边岩壁矗天,仰头望天,洞顶只有"一线天"。洞深处一口深潭,清澄寒彻。如不是为方便当代游客而用青石铺成平坦小道,踏嶙峋碎岩,溯流而入洞,定为产生一种探奇访幽的感觉。

七星岩

"七星岩"景点,位石佛池西端的柯山脚下,它有内外七个岩宕组成。何谓七星岩?其名源出于天上的"北斗七星"而得名。北斗七星从斗身顶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其名称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按理而论,七星岩之每一岩潭的名称亦应依据北斗七星而类推。但实际情况是,这七个岩潭的具体小环境颇为不同,故又各有俗名。

从"蚕花洞"来到"七星岩",是从"斗柄"开始。

"斗柄"为并列相通之两潭,紧挨石崖。人从其边过,清澈鉴影。其一称鸳潭,其二称鸯潭。

有一小山头伸出石崖,人们须绕过它,并通过其岩缝口才能进入又五潭之区域。五潭中,日潭和月潭在露天,分别在"斗"之边缘。月潭岩壁刻有"放生处"三字。

作为"斗"底边的三潭在岩崖之石洞中。

自左而右,先为老人潭,洞名老人洞。相传有一位九旬老汉在此洞中常住三年,后寿至一百八十岁。老人洞形同广厦,高十多米,深数十米,冬暖夏凉。潭在洞尽头,水色深黛。洞口崖壁上留有历代名人题刻多方,因年代名远,已模糊不清。当代开发者特镌?“古七星岩”字样。

紧挨老人潭,为观音潭。潭在岩洞下,隔水石壁上雕有小型"送子观音"佛象,观音盘坐莲台,手托童子,题额"慈渡"。旧时有一说,隔池投掷一石,若能击中观音,家中可望得子。此说弊端有二:一是以石击观音不礼貌;二是倡导投石,日积月累,势必会使清潭缩小体积,故不可取。妥当的提法,应为隔水许愿,以求"慈渡"极灵。

又一潭为金童潭。相传有一金姓少年,将父母所给零花钱,除却购买笔墨外,全用来在此潭中放养观赏性金鱼。因人们竞相仿效,后来竟使"七岩放鱼"成为一段佳话,而使"七岩观鱼"成为一件美事。

紫府洞天、文昌阁

"紫府洞天"和"文昌阁"景点位于七星岩之山上。沿小石阶登临八卦台,上有一座石龛,龛中有一太上老君坐像,高近一米。

龛上方刻有"紫府洞天"四字。相传为清咸丰年间所刻。

道教创始于东汉末年,其中有五斗米道派。因入道者要交纳五斗米,故名。创始者张陵写了一本道书,说是得自太上老君口授,因而后来道士们便尊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古时道教常采用巫术和道术,为人驱鬼治病,在我们今天看来自不可取。但把收徒、治病摹集来的钱,用于修路、造桥,为过往行人和难民免费提供住宿,则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张陵创立道教明显受佛教的启发,但同时因道教毕竟有别于佛教,故难免与佛教发生摩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道教与佛教互比高下,互相渗透,后来竟造成不少佛教徒礼拜道神,而道士尊奉佛神的局面。

道教以"八卦"占卜吉凶,所以在太上老君塑像前的地面上铺设有石雕"八卦图"。八卦者,载于《周易》,乃是古时候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今之某些研究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道理。

不管怎么说,对于柯岩的游览者来说,这八卦台不但为我们眺望石佛景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落脚处,同时也为我们细观摩崖石刻提供了一个最佳视点。

这摩崖之石刻文字,根据其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赫然夺目两字:柯岩。书体为篆,旁有小楷数行记述刻石年代及缘由。字行均为竖排。

第二组,自右而左一句佛语:南无阿弥陀佛。在其下边,则为竖排10寺10僧之名。依次是:大庆寺福昶、融光寺慧成……

在这10个僧人的落款下边有两大字:敬镌。

这组石刻文字,就是我们曾提及过的"佛文化遗存"。不难想象,曾经有10座名寺的10位长老,相聚于柯岩,举行了一次空前绝后的"佛界交"。

第三组刻字只有四个大字:文光射斗。位置处于第二组之上。显然刻题这组文字是为了与它下方的文昌阁相辉映。

文昌阁虽与八卦台近在咫尺,但须从小山头的另一石阶登临。

显然,此阁也属"屡毁屡建"。阁者,供远眺,游憩、藏书和祭祀之用。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君,文昌君是"专管文教"的神,古代学子无不对其十分崇敬。文昌阁作为儒文化的载体之一,曾为中国城乡所普及,而与道文化、佛文化共处一摩崖之下、小山头之上,乃柯岩所独也。

二、镜水景区

镜水景区位于柯岩景区中部,东邻石佛景区,西毗名士苑景区,东北与普照景区相接,占地20公顷,居柯岩景区四大景区之首。

镜水景区以"越女春晓"为中心,东起"三聚同源",西至"清潭看竹",西北达"镜水飞瀑",东南抵"儿童角",大小共含近20个景点景区的平面形状,如从东山之巅俯瞰东南,好像一支欧洲人乐见的"丰饶角";而从越女池南缘北望,则又如一顶绍兴人钟情的"乌毡帽"。

在文化内涵上,镜水景区以中国江南山水园林为基调,以反映越地风土人情为特色。同时又注意与其他三大景区内容有机联系,自然过渡,相映成辉。

三聚同源

"三聚同源"景点,是一个精致的小广场,位于镜水景区东端。从文化意蕴看,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景点。广场造型外方内圆,与自秦汉以来中国古钱的形制恰好相反,但一样表达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在广场靠东的位置上,安放着一个1米多高的圆石。圆石分为黑、白两色,各占其半。在圆石东、西两个半面上,均雕刻着戏剧脸谱。因此,这个圆石也就成为一个有着黑、白两张面孔的人头造像。其寓意,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象征着"人性本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曾极大地左右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取向。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设施是矗立着三根高达6米的汉白玉圆柱。圆柱上分别雕刻着中国古代儒、道、释三教"教主"的立像:孔子、老子和佛祖。在这三根立柱的北面,构筑有数层环形的台阶,使广场地面逐渐抬高。在最上面的一层台阶上镌刻有一个硕大"源"字的围壁上,有水流通过喷涌、倒挂、漏滴纷纷溢出,然后经过不规则的小溪曲曲折折,漫流至广场中心的一个圆形的小池,名之曰"汇源地"。这里虽终日受水,却从不溢出。这组设计的总体寓意是:三教同源殊途,又殊途同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生生不息。

儿童角

"儿童角"景点位于"三聚同源"景点的南面,镜水景区的东南角,占地9亩,其平面图形,恰如一只精致的铃铛。

儿童角是儿童的乐园。它建有迷宫、喷水座、动物石雕、八卦阵、大型地球仪等场所和设施,让儿童们开心益智、寓教于乐。最具匠心的,是有一条用石板、滩路、水道、木桩等串连而成“贝贝步”穿行其间,可以让孩子们从想像古代匠人丁丁当当的采石声中找到自己的世界。

镜中镜

"镜中镜"景点位于"儿童角"的西北,"三聚同源"的西面,是一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民居风格的传统建筑群,面积近600平方米。

"镜中镜"中,有可供100余人就餐的餐饮厅和装饰典雅的多功能会议室。上层还设有观光台,是文人雅士登临览景、饮酒赋诗的佳处。

鳄鱼尖、乌篷湾

从"镜中镜"北行傥髡郏访婵缭揭淮ρ沂6诼返淖蠓剑饬醒沂恢鄙烊肽酥烈挥谠脚刂小T谒嫔下冻龅难姨宄ご?3米,其形状恰似一头正欲下潜的鳄鱼,故名。

鳄鱼尖很自然地在越女池水面上圈起了一个小小的港湾,游湖的乌篷船多在这处水面上泊歇待客,此水面也就叫做"乌篷湾"。岸上即为游船码头。

越女春晓

从鳄鱼尖踏上纤道西行,奋力登上一座高桥,我们便来到镜水景区的中心,也是镜水景区中最大景点"越女春晓"的中心。

"越女春晓"景点的主体是一个人工湖泊,名"越女池",水面达16亩。湖面构筑成一位衣裙坐地的少女形象,其间,一座高3米、长15米的石拱桥正建在"她"腰间的位置,故名“玉带”。

玉带桥的北面,是"越女"的上身侧影,背东面西,造型优美。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在"她"的面部,用青石砌塑着眼睛、眉毛和耳朵。瞧,在"她"修长的脖颈上,还有着一挂用汀步石串成的项链呢!玉带桥的南面,水面如"越女"向东西两面展开的长裙,湖面开阔,灵动飘逸。

若逢春暖时节,此景点山色空濛,水光潋滟,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直可与杭州的西湖媲美。而在轻风微雨中,又自有一番雅趣别致。

社戏台

从玉带桥南望,可看到在越女池南缘前水中建有一座社戏台,歇山顶,龙吻脊,古色古香。戏台面朝东山,台后有一座白色石桥与南岸连接。

景区常年在这里为游客演出绍剧、越剧、莲花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坐上乌篷船,酌上热老酒,在碧波荡漾中悠然自得地看看社戏,听听音乐,品品黄酒,会使您乐而忘返。

乌毡帽亭

在玉带桥西"越女"腰前草坪上,建有一座占地50多平方米的乌毡帽亭。乌毡帽亭以它的亭盖为一顶长8.5米、宽6.714米、高3米的巨型乌毡帽而得名。这顶乌毡帽由当地5位民间匠人耗费450个工时精心制成,用去乌毡达180平方米。可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

乌毡帽下的亭柱也别具一格,共3根,造型均为绍兴黄酒酒坛的模样,按大小可分为单坛柱、三坛柱和五坛柱。

作为水乡农民的传统装束,乌毡帽在绍兴已沿袭千年之久,与乌篷船、乌干菜一起,合称为"绍兴三乌"。尤其是经过鲁迅神来之笔的描写,乌毡帽早就名扬四海。

象鼻岩、蝴蝶岩

从玉带桥东下沿越女池东侧北行至其"后脑勺"处,有一山岩接近湖畔,经采石,此岩的北面形成了两个石宕,宕中水浸为潭。但从南边望去,此岩却因一南北向的透空穿洞而形成象鼻吸水的形状,故称"象鼻岩"。

过象鼻岩再北行,又见一处小岩,名"蝴蝶岩",确似一只伏花吮吸的蝴蝶,逗留在"越女"发髻上恋恋不去。杏花坡

"越女"头枕的"杏花坡"景点,是一片极为开阔的缓坡地,处于柯山与东山之间,面积在30亩左右。如今满坡满谷种满了各种花树、果树,阳春三月,繁花似锦,团团簇簇,衬山映湖,使人流连忘返。

东山春望

"越女"面对的东山,是柯岩古八景之一的"东山春望"景点。山上昔有"览胜亭",供游人凭栏远眺四周湖山之胜。

由于历代采石,东山东南面早已成为一堵绵延壁立的巨大峭壁。以后因峭壁上岩体不断风化崩落,又在峭壁前堆起无数大小不等的嶙峋怪石,将峭壁底部众多深潭巨宕隔在里侧。于是,人工天力之下,在这自东北至西南长达300余米的地段上,逐渐形成了诸多景观,今天主要有"镜水飞瀑"、"情人谷"、"石室烹泉"、"剑辟石"、"蝙蝠洞"和"清潭看竹"等。

镜水飞瀑

"镜水飞瀑"景点,处于镜水景区的西北端,依石壁而建,瀑布落差达42米,为目前国内单瀑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飞瀑直下落于水潭之上,迸起巨大的水花,宛若一朵盛开的水莲。三道跌瀑,欢腾跳跃,水花飞溅,银亮一片。阳光照射下,在瀑前空中一片弥漫的水雾中,可以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

情人谷

从"镜水飞瀑"景点向西南拐个弯,便进入"情人谷"景点。这里有3根石柱和几条链子。相传,青年恋人只要在这柱子面前立下山盟海誓,再男左女右,将两人的"锁"在同一根链子上,然后静静地待上一个时辰,情侣双方便会心律同一,相爱相恋,终生不渝。

石室烹泉

"情人谷"景点之南,为"石室烹泉"景点,系柯岩古八景之一。石室高大幽深,外阔内窄,犹如巨蟒张口,气势恢宏。洞内水积为潭,潭水自岩隙中涌出,终年不断。

此潭又名"天王塘"。相传唐朝末年,越州出了一个少年才子,姓罗名隐,命相极贵,后人称他为"罗隐王"。后来因灶神误告,玉帝派天兵天将下来拆去了他的龙骨,富贵命随之烟消云散。但由于天兵天将在匆忙中漏掉了他的嘴巴骨没有拆去,因此以后罗隐虽然再也做不成皇帝了,但嘴巴却还"圣旨口",说什么就应什么。有一天,他来到这东山山崖下观景,口中自言自语地说:"这块悬岩好险呀,像是要塌下来的样子。"不料话音未落,那悬岩就哗地一声整个儿塌了下来,将罗隐压在下面。从此以后,你只要远远对着峭壁喊一声"罗隐",就会隐隐听到他的回答:"嗯……"当然,这不是罗隐的应声,而是峭壁的回声。

剑辟石

根据另一种说法,罗隐是遭天兵天将追杀,才来到东山山崖下躲避的。天兵赶至,立即槌击剑辟,将山崖打落,压住罗隐。因此至今在情人谷、大王塘、蝙蝠洞前,仍堆满着当日从山崖上击落下来的乱石巨岩。其中最大的一块,"剑辟岩",上面有着一道长10余米、宽2尺,深5米许的裂缝,将此岩一分为二,这就是神剑砍辟的遗痕。相传,寻常宝剑只要放在此石缝中搁上几天,就会因沾上神气而变得格外锋利。

蝙蝠洞

"石室烹泉"之南,为"蝙蝠洞"景点。蝙蝠洞洞口在一石宕内壁上,下亦为潭,故需以船摆渡才能进入。关于蝙蝠洞名称的由来,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仙人游览柯岩石景,偶入此洞,但见一只硕大无比的雄蝙蝠歇在一根石柱之上,仙人信手一指,把这只蝙蝠点化为石,与石柱合为一体。不日,飞来一只雌蝙蝠,见状悲痛欲绝,一头撞向洞顶,身子融入岩中,洞顶也就变成为蝙蝠两翼伸展的形状。从那时起,附近一带的蝙蝠便纷纷飞来在此洞中聚居栖息。盛夏时节,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蝙蝠倒悬在洞壁之上,数不胜数。游人偶以爆竹戏之,蝙蝠则轰然飞出,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蝙蝠洞洞口仅容一人进出。入洞后盘旋而上,不几步便豁然开朗。大洞占地千余平方米,洞顶呈半圆状,宛如大镬倒扣,四周岩壁峭立,怪石峥嵘,似倾非倾。洞内石阶交叉,左盘右旋,步移景换。又有一泓潭水,终年不涸,清澈可鉴。至洞底,忽又有一条出口,攀援而出,身已在东山之上。

清潭看竹

从蝙蝠洞南行至镜水景区最西端,有清水潭、石竹居,为柯岩古八景之一的"清潭看竹"景点

此地旧名"潘园",系明代潘守成的别业。因年久失修,建筑早已不存,仅有一个面积约3亩许的"清水潭"留存至今。柯岩景区建成之后,在潭边高高下下,遍栽修篁,又重建了潘园中旧有的"石竹居",其水榭、亭廊、居室均为仿古建筑,与四周清幽的景色十分协调,富于文人审美情趣。约上几个好友,在石竹居临潭对竹,品茗怀古,当是骚人墨客至美的享受。

过清水潭向西,便是"越中名士苑"景区了。

三、名士苑景区

越中名士苑,位于石竹居以西,它背倚青山,南濒鉴湖,东接镜水湾,占地35公顷,总投资800万元,系柯岩景区第三期工程。

名士苑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它依托柯岩景区特有的石文化,在奇石陡壁和绿荫清流之中,以石雕的形式,尽展绍兴历代名人风采,它们与名士纪念馆和周围的环境小品相映成辉,构成一处融文化内涵、高层艺术品位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名士苑景区以"日月同辉台"为中心,设有古代区、近代区、中心区、现代区和名士馆。

它的入口处为人字形通道,建筑风格颇具特色,五根线条分明的石柱托起三个等边三角形,中间雕刻着源于河姆渡出土的远古越族人行于波涛的图案。正下方一个四方抹角的石柱上面,放置连株斗和古朴的曲线石拱,整个设计寓意山、水、人的和谐统一,象征绍兴的人杰地灵,给人以无穷遐想。而毛泽东:"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的诗句,恰到好处地揭示了景区的文化底蕴。周恩来总理:"我是绍兴人"的手迹,则成了名士苑最好的印证。

景区的平面图,从山下往上望,犹如一张戏剧脸谱,反之,如同一只山水人物大盆景。

在创作方法上,名士苑吸取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采用平面、立体和浮雕等多种手法,使雕塑、园林、建筑三者有机结合,完美统一,相得益彰。

中心区

"中心区"景点,以"日月同辉台"为核心,附带一"日月广场"及周围的环境小品。

其主体建筑是中华立国之祖、治水英雄大禹的塑像,它居于"日月同辉台"的中心位置,像高五米,布衣装束,手持大锸,站在一只巨龟上,气势非凡。相传大禹是子承父业,他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侧重于疏导,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被舜迭为继承人。相传鲧死后化为神龟来协助大禹治水,塑像再现了这一情节,并暗寓了父与子,失败与成功的关系,揭示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理,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而且这尊大禹塑像还是空心的。它喻示大禹没有私心,虚怀若谷……

池边的20只巨大脚印,称为"禹步,"甚为奇特,无疑,这是大禹公而忘私,不辞辛劳的象征,使人们不由想起当年大禹治水遗履夏履桥的故事,仿佛大禹正一跛一拐地从远古向我们走来。正是这种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时代的主流,左右着炎黄子孙的行动和追求人生的价值取向,激励着人们去艰苦奋斗,创造财富,繁衍子孙,生生不息。所以,大禹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宝贵财富,设计者用池中的新月形图案及"夏铸九鼎"石柱,来象征大禹精神与日月同辉,光芒永放,真可谓匠心独具。

古代区

"古代区"景点位于仙人洞桥一带(仙人洞桥在"日月同辉台"后面,因洞深32米,宽14米,横跨两山,象一飞来天桥,故名)及附近山坡上(同时也包含"句践君臣"群像)。

"句践君臣"群像,位于大禹像东侧,画面是句践、范蠡和文种君臣三人。由于句践"卧薪尝胆"和"投醪出征"的故事,在古城绍兴家喻户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也因此被传为美谈。据说当年越国发兵伐吴,出师那天,句践投酒于河(今绍兴投醪河),与众将士共饮,以激励士气。雕塑反映的正是"投醪出征"的故事,表现了越国君臣同仇敌忾,兴越灭吴,争霸中原的决心和勇气。鸟是古越百姓崇拜的图腾之一,于是设计者别出心裁地把句践君臣设计成鸟形脸。

在仙人洞桥之南的草坪内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里分塑着绍兴历史上六位名闻遐迩的书画家,代表着不同时期绍兴书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们当中既有互研书艺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也有书画界名流陈洪授、赵之谦和任伯年。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少年神童、画梅高手王冕。因为王冕学画的故事妇孺皆知,雕刻家便选择了他儿时牧牛的故事。在田间,那头水牛心猿意马,沉重的蹄子踏在水沼池里,悠然地来回吃着岸边鲜嫩的水草,而在水池畔洗笔的王冕则不时歪着头观察着水牛的一举一动,唯恐一不留神让它偷逃了(王冕曾有过丢牛的经历)盎然童趣,一览无余。

在不远的仙人洞桥东北的山谷中,明代两位哲人王阳明和刘宗周的雕像被分塑在对面。王阳明的塑像在洞中正襟端坐,作沉思状。而刘宗周的头颅则被劈成两半。刘宗周因当年讲学于蕺山,世"蕺山先生"。他为官清正敢谏,历经三朝,上疏无数,虽屡遭贬斥,百折不回。明亡后又不肯降清,多次跳水自杀未遂,最后绝食而死。故此艺术家将其巨大头颅成两半相反而放,以大胆的艺术处理,向人们提示,他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思想家,更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采用这种"解剖"手法,充分暗喻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富有戏剧性效果。

在名士苑西部石壁下的水池中,则浮着马臻、汤绍恩、戴琥这三位绍兴水利史上"治水三青天"塑像。其中马臻的塑像仅剩一个头,且愁眉苦脸,似有满腹委曲,这种特殊的设计,既表示他是被杀头而死的,是千古奇冤。也体现了他生前为事业的劳心焦虑。而他像旁"功也鉴湖,泪也鉴湖"八个字,不仅是对马臻一生的总结,也暗含了鉴湖绍兴的兴衰所糸。好在人民并没有忘记治水三青天的功绩,除为他们建庙立祠外,其光辉业绩也早载入了史册。水池周围的烂漫山花,则表达了后代人民对他们的怀念和崇敬。

另外,在蝙蝠洞附近还有仰天长啸的徐文长,把酒临风,诗兴大发的四明狂客贺知章以及站在山坡上手拄拐杖,正在翘首盼"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八旬老翁陆游。而姚长子、葛云飞母亲的塑像也都各有千秋,所有这一切,既强化了历史的某一侧面,又昭示了历史的脉络和精神承传。

近代区

"近代区"景点,包括"鉴湖三杰"及学界泰斗蔡元培、一代文豪鲁迅等五人。

"鉴湖三杰"群像在名士苑入口处,秋瑾站得稍高一点,差不多占据了两个人的位置。徐锡麟、陶成章一高一矮,一瘦一胖并肩而立,这情景似在回忆当年战斗的峥嵘岁月,表现了革命英烈风雨同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尽管辛亥革命已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人们面对该组雕塑,仍感到近代激越的革命风云。"鉴湖三杰"群像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在某次评选中,曾得过金奖。

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浮雕像位于"日月同辉台"附近,在像前突出的位置上,安放着一副巨大的眼镜,反映了他非凡智慧和才气。他在担任孙中山临时革命政府教育总长及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除八股文,实行男女同校,提倡百家争鸣,鼓励学术研究等革故鼎新的改革措施,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这副眼镜意味深长,其寓意蔡元培先生的目光深远,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是中华民族放眼世界的第一人,无愧于"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称号。由于该组塑像设计别具一格,雅俗共赏,所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

大文豪鲁迅的浮雕像与蔡元培先生的浮雕像相邻,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侧面像和一只挟着香烟的左手,浮雕石碑上还刻着他的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对联,刻划出这位"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一代文化巨匠的风采,以及他无比犀利的洞察力和嫉恶如仇的性格。

现代区

"现代区"景点位于鲁迅先生浮雕像旁边,四位现代科学巨匠--竺可桢、陈建功、钱三强和孙越崎静坐在放着石块草皮上,神态安详,似在召唤着科学的未来,憧憬着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代名士的位置安排上,设计者力求避免依时代前后罗列的简单模式,而强调类聚。在每个人物的细部处理上,则充分运用了现代雕刻艺术及其他多种艺术手法,旨在多侧面地展示各个人物最本质的精神实质,使人物形象鲜活、丰满,收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明显艺术效果。

名士苑纪念馆

名士苑的主体建筑为一座现代化的展馆,由两幢两面坡建筑及其连接体构成。坡顶上有叉状结构,用以再现远古时代的窝棚构架。入口处的石亭,借鉴于战国铜屋模型,顶上为一鸟形柱。干栏式平台踏步处有华表两柱,上刻太阳鸟,均反映了古越先民对鸟的崇拜。馆中还配有触摸电脑,名士资料及柯岩风光尽存磁盘,游客可随时检索打印。整个展馆布局生动、合理、别致,再现了绍兴历史上的名士风采。在显要位置上,安放着周恩来总理的半身像。拥有周恩来,是当代绍兴人的骄傲。

柯岩南临鉴湖,所以古代八景中有"南洋秋泛"一景。作为鉴湖景区的核心部分,景区管委会近年在湖畔建造了高达7米的鉴湖碑,正面"鉴湖"两字出自乾隆帝手笔,并用陆游名句:"千金无须买图画,听我长歌歌鉴湖"书刻在鉴湖牌坊两侧。鉴湖碑的南面,镂刻着"南洋秋泛"四字和《鉴湖志》。成为柯岩风景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稽山鉴水,人杰地灵:古城绍兴,物华天宝。在历史的长河中,贤人名士是永远不落的星辰。四、圆善园景区

"圆善园"景区紧贴柯山,依山而起,曲折延伸,占地25000平方米,气势恢宏的仿唐建筑群普照禅寺和手印山、古采石表演场组成一个整体,并以罗汉院、龙腰池相连接。普照禅寺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

祥云瑞霭,山岚水气,文化积淀,历史故事,使得普照禅寺香火鼎盛,人气极旺。普照禅寺由山门、钟楼、财神殿、弥勒殿和佛殿组成,依山而建,渐次上升。普照禅寺向为浙东名刹,兴盛于唐代,原名"大佛寺"、"柯山寺",明代万历年间重建,更名为"普照禅寺",含"佛光普"之意。后毁于战火,现在的普照禅寺是1996年重建的。

古采石场

"古采石场"景点位于普照禅寺以南平坡上,共有四处采石遗下的石宕、石潭组成,深的有30多米,浅的也有4米以上。古代劳动人民一锤一凿,辛勤劳作,从山岩中开凿出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石材,再进行打磨、整理,便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伴侣。绍兴水乡多石桥,通向四面八方的石板路,还有石牌坊、石磨、石雕等等,乃至闻名海内外的古纤道,都与这采石有着紧密的、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采石多为沿石势而进,以直采或斜采为多。但这里的石宕却是从地面向地下开采的。相传,当年为建造鉴湖古纤道,急需大量石材,为了赶取石材,石匠们只得挑灯夜战。一天晚上,一阵阴风过去,使所有火把全部熄灭,伸手不见五指。有一个光头的小石匠抬起头来,忽然看到岩石上有一颗小火球,快速旋转着,旋转着,朝着岩石外冲去。迷迷糊糊中,小石匠也跟着小火球跑,跑啊跑,跑到柯岩山脚,火球不见了。小石匠四处寻找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料,屁股底下发烫。站起来,他又看到了小火球在他的头顶上空旋转,随后又消失了。第二天,石匠们赶到原来的石宕采石,发觉岩石已成顽石,取下的石材已不能派用场。小石匠把昨夜发现火球一事说了,众人称奇。小石匠眼珠一转:会不会小火球是山神显灵?于是找到山脚,挖地三尺,果然找到上好石材。石材开采取出后,山涧溪水注入,日积月累,石塘成了石池,并且盛夏不干,寒冬不冰。这里的石宕最深的有32米,古人怎样把石材运走,实在也是一个谜。

青蛇洞

"青蛇洞"景点位于普照禅寺内,进入山门8米处,就能见到如同一条大蛇贴着石壁欲爬不爬、欲进不进的山洞。这里有一个与白蛇传神话相似的故事,青蛇为救助白蛇,曾在柯岩的这个石洞里苦练功夫以求报仇,所以,青蛇头始终朝着西北方,就是杭州雷峰塔的方向。

财神殿

过了"青蛇洞"向右,沿青石板铺就石阶拾级而上,便是财神殿。这里的财神殿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但恰恰正是这点不合情理,证明柯岩一直是儒、道、佛"三教"聚盛之地。一般的财神殿供奉的都是赵公元帅,而柯岩的财神殿内却是范蠡的造像。占地250平方米的财神殿,高8米,为单檐唐式结构,范蠡的造像则高2.8米。据《史记·越世家》记载:作为句践兴越灭吴主要功臣的范蠡,在帮助句践完成复国大业后,不顾句践要与他"分国而有之",激流勇退,"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从事农耕和商业活动。到陶地,"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于是,"复约要(邀)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世称陶朱公。范蠡经商致富,家财上亿,被称为"中华商祖"。发财后的范蠡,思念越国之情日甚,晚年的他对小儿子说,等他死后在越国给他择一地塑像。范蠡死后,他的小儿子为他守丧三年后,带着父亲的衣冠寻觅到了越地,一天夜宿柯岩,梦见父亲托梦对他说:宝地在此,何必远寻。于是,范蠡的儿子就在普照禅寺边择地造像,并葬父亲的衣冠在此,用一年的功夫镌刻成了范蠡之像。至唐朝,这里的财神庙声名极隆,长江流域的商人都要前来朝拜,绍兴本地的经商学艺者,更是每年都要虔诚地来此拜上一拜,献上一柱香。钟楼

与财神殿遥遥相对的是钟楼。钟楼高13米,内有古铜钟重达6吨。禅寺古钟素来为柯岩一景;唐、宋时候,悠扬的钟声曾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善男信女。相传普照禅寺的古钟大有来历。古时候,有一个四空和尚云游到这里,看中了这片山水,便化缘结庐,当他一锹一锹挖地基时,便有红光映射;再挖,嗡嗡声不绝于耳。最后,出土了一块黑乎乎的陨石,撞之则声音激越,扣之则声音清丽。四空化了整整三年时间,将陨石溶化打造成了一口钟,安在小楼的高处。这真是一口宝钟,每当大潮汐到来,或在民间发生火灾,宝钟会不撞自鸣。四空和尚的寺院因此称为宝钟寺。四空和尚死后,曾在宝钟寺石壁上留言"击一寓财,击二寓禄,击三寓神,击四则易为公相迷;夫妇同撞,求女得女,求子得子。"意思是,撞钟一下,辨音知财运;撞钟二下,知官位顺畅;撞钟三下,知长命百岁;撞四下,老年男子不宜,易惹桃花运;夫妻沐身焚香,合力撞钟,可求子息。直到今天,仍然经常有游客登上钟楼,按自己的意愿来撞钟,试一试运气,了却自己的一份心愿。

弥勒殿

弥勒殿,位于钟楼与财神殿中间往北20米的山坡上。在厚重、古朴的弥勒殿里正中坐着的是一个独特的四面弥勒佛像。弥勒殿占地400平方米,高5米,算不得特别大。但一般的弥勒佛像都是笑口常开、乐不可支,胖墩墩、傻乎乎的形态,而这里的弥勒佛像却是别具玄意的四面弥勒佛像,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佛四面造像。像高3.6米,由樟木雕刻而成,并在表面贴金。四面弥勒佛像分别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不同时期的面貌造型组合而成,以酒窝之圆深与否,皱纹之有无多少来区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然而,勘破世情的弥勒佛也一样无法脱离生长变化的规律,同样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之分,不知这会给游客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大雄宝殿

普照禅寺中最具特色的,还是它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沿柯山而建的山门、财神殿、钟楼、弥勒殿渐次升高,为大雄宝殿作好了铺垫。大雄宝殿占地1000平方米,高25米,并独创唐式重檐结构,屋檐挑出4米,就象展翅欲飞的雄鹰,翘首在柯岩山麓。殿内大佛释迦牟尼高9.9米,樟木雕贴金,面相雍容庄美。释迦牟尼佛像旁塑了两丘立像,是佛的两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领导弟子,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弟子,后世称为二祖。

柯岩壁画

"柯岩壁画"景点,展现在大雄宝殿两侧围廊中30块墙面上,它是2000年新添的30幅大型佛教壁画。内容选自佛经故事,一共30个,分别述说了释迦牟尼出家修道、感化众魔、普度众生和涅槃成佛的故事,这与一般的佛殿相比,平添了诸多佛文化的氛围,使有心礼佛或潜心佛教文化者可以细细揣摩和认真体会,也使普通游客可以通晓明白地了解关于佛教的不少故事和知识。

佛殿到处都有,但柯岩的佛殿却有不同寻常的地方,它与这里的历史文化、传统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传,浙江奉化的契此和尚(即弥勒佛的化身)来到柯岩佛殿朝拜,当契此和尚下跪时,见释迦牟尼像暗中好似在动,要站起来,契此和尚大惊,夜里,他在月光下苦苦思索,头发都想白了,也想不出原因来。第二天,只见山上百花齐放,秀竹也开出了花,契此和尚恍然梦醒,深悟佛道。他回到释迦牟尼像前,把二个鸡蛋放置在佛像脚下,然后自己长跪在此,合眼默祷,等到他起身时,只见佛像下的鸡蛋已经粉碎在佛像前的泥地上。这契此和尚俯身下拜,连释迦牟尼佛都要起身还礼,说明契此和尚已修炼成正果。还有一个传说,说是罗隐王少时常至佛殿前玩耍,幼小聪颖的罗隐王对佛教并不相信。有一天午后,他朝释迦牟尼佛的脸上一看,看到佛像的眼眶有水珠流出,他以为是幻觉,爬上佛像用手摸,真的湿淋淋的。罗隐王好玩,上钟楼撞起了古钟,钟声一声比一声凄厉。山下百姓听到凄厉的钟声纷纷跑来,罗隐王大叫:"不好了,佛像流泪了,大潮水要来了。"这小罗隐王命中是要做皇帝的,他是圣旨口,说话都是成真的,果然,远方有隆隆水声传来,转眼间潮水已淹没了村庄。幸亏佛祖和罗隐王提醒,众人爬上山岗,才逃得性命。

柯岩普照禅寺是很灵验的,所以一直来香火很盛,拜谒者络绎不绝。

紫竹轩

"紫竹轩"景点位于普照禅寺西北的山坡上。出普照禅寺后门,沿小山的竹木小路一直上去便是。紫竹轩亭不大,但名气不小。相传汉朝时,小山上全是竹子,绍兴人叫做淡竹。东汉大文学家蔡邕游历江南时,经绍兴去上虞的曹娥庙。赶到柯岩一带,已是黄昏。他歇脚处正是普照禅寺。当时正值春天,睡到半夜,忽然有声音从山上传来。他爬上山坡,一阵风吹过,竹林中秀竹相碰撞,便发出或尖利或浑厚或嘹亮的声音。蔡邕文理兼通,更长音律。他砍了几支秀竹,做成笛子,果然是笛中之绝品。经蔡邕的推介,柯笛成为当时的名笛。后人因此建造紫竹轩以作纪念。在离这里不远的柯桥镇上,就有名气很大的笛扬楼,都是和蔡邕吹笛有关的。

这个观景台又名大禹观景台。传说中大禹治水,在此察天象观水情。

手印山

"手印山"景点,是柯岩景区所有景点的最高处。出紫竹轩亭一直北上,就是手印山。手印山供奉了观音菩萨的20只手印,先是"自在观音"像,只见观音一足盘膝,一足下垂,呈现出很自在的样子。旁边有一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征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观音两边是龙女和善才童子。

观音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音,这并不是说观音一定有一千只手,而是说观音有无数的手来护持众生,千眼也是用来说明观音洞彻世事,普照世间,都是表示观音大慈大悲,救世救难。据说,观音主要有四十二只手臂,即四十二只手。手印山上供奉了观音菩萨的二十六只手印,依次为:五色云手、白拂手、如意宝珠手、精摩尼手、月精摩尼手、白莲华手、红莲华手、宝剑手、还退转金轮手、玉环手、宝经手、金刚杵手、跋折罗手、宝弓手、薄桃手、锡杖手、数珠手、宝钵手、化宫殿手、宝瓶手,分别有除减恶难,斩魔劈妖,接引众生,保佑平安等职。

观音菩萨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的,为什么其手印在柯岩?相传,宋代有一贤媳妇,为救治婆婆重病,从绍兴一路跪拜至南海普陀山。在海边遭一个乌龟精化成的恶少年调戏,贤媳妇自毁娇容,挣脱魔掌,一直跪拜至普陀观音前。但是观音远游在外,幸好菩萨早料到贤媳妇将至,留一木手在像前。贤媳妇回到绍兴后,用观音木手治好了婆婆的顽疾。后来,贤媳妇经十年努力,雕刻了观音菩萨的手印供奉在这山上,救治四方生病者。游客可以求得手印签,依签去抚摸观音菩萨手印,可以消病除灾,逢凶化吉。罗汉院

沿手印山下去,经龙腰洞,便是罗汉院。罗汉院内有18尊神态各异的罗汉,全由青石雕刻而成,高1.8米,各具神采。相传,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民众修筑鉴湖时,因为这是为老百姓办的大好事,所以曾得到过普照禅寺罗汉的帮助。当时修筑鉴湖堤坝时,在沿海缺口处屡建屡倒,马臻召集大批石匠在柯山一带采石,仍不敷使用,特别是缺口合拢时需要巨石,更加困难,罗汉们便出手相助,他们在子夜下山采集巨石运至海边,黎明前听钟楼鼓声赶回罗汉堂。但因白天坐堂夜里背石,连日劳累,神勇的罗汉也吃不消了。那天,负责撞钟的罗汉睡过了头,忘记了撞钟,众罗汉仍在奔走运石。而太阳出来后,十八罗汉再也回不到罗汉堂去了,所以直到今天,十八罗汉还站在山腰上。应该说,这个故事是很感人的。柯岩历来为中国东南胜景。

当代邹志方、李越明、鲁新潮主编的《历代诗人咏柯岩》载;"游人或步行而来,或乘船而至,在留连忘返之际,往往发为歌吟,使景观又添生色。大体说来唐宋时已有游人涉足其间,元明时游人渐多,至清代,则纷至沓来,不可胜数矣。唐宋元明,因年深月久,留下诗作不多。清代以降,则大为激增。"

当代开发柯岩,为柯岩文化史增添了辉煌一页。

随着人类保存信息的手段日趋科学,柯岩景区将会越来越显示出作为一种重要文化载体的价值。

石佛景区将会更加精致。

普照景区将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涌现。

镜水景区的春光将会更加烂漫。

越中名士苑景区的人文积淀将会更加深厚。

当二十一世纪的初阳升起的时候,柯岩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风景旅游区。

当21世纪第一年即将走完时,柯岩景区又迎来了特大喜事--同时获得ISO质量环境管理双认证的审核通过,成为全省风景区第一家迈入国际化的双认证单位,在企业管理史上又树起一块里程碑。

相关推荐:

北京故宫景点导游词

湖南老龙潭导游词

长沙岳麓书院英文导游词

景点导游词大全

景点导游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