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导游词

导游词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高兴的诺言

大理崇圣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寺中三塔闻名于世。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怎么写”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爱学习网(52xx.cn)。

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怎么写【一】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你们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姓x,你们可以叫我x导。 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崇圣寺三塔。它位于我们所在的地方--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对洱海,西靠苍山。因为寺中立着三座塔,所以称崇圣寺三塔

据书中记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池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就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游玩的崇圣寺三塔。你们是不是很吃惊呢!可是崇圣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被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哎,真是可惜! 现在我们大家来到了景点门口。我去买票,买好了票,大家随我进去,乘游览车去看三塔吧。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景点,在你眼前的就是三座塔,它是由一天二小组成。看到中间的大塔了吗?它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座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大家望望,千寻塔高吗?它有69.13米高,是由十六级方形空心砖筑成的,塔前朝东的墙壁上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永镇山川”,每个字高1.7米,使整个塔显得更加雄伟。南北两座小塔高42.19米,是用十级八角形的空心砖筑成的。三塔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好吧,现在让我们登上崇圣寺三塔的最高处吧。

游客们,我们现在已经登上了崇圣寺三塔的最高处。这是一座塔楼,我们登上塔楼往前看,可以隐约地望见三座塔的全貌;往东看,洱海地云雾中若隐若现;往西看,苍山郁郁郁葱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 好了,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了,如果你们以后再来游玩,我很乐意再做你们的导游。See you!

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怎么写【二】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理古称叶榆,因五代时白蛮首领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而得名。唐宋时,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胜有苍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为大理旅游的标志。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崇圣寺到了,请随我下车。

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怎么写【三】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建造的,大理三塔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成为研究大理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大理国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达69米堪称中国南方第一塔的千寻塔南诏时期大理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神秘面纱,当时大理崇圣寺成,而大理也被称为“佛国”、“妙香国”,我们不难想像佛教文化对大理的深刻影响,大理三塔参观完了,是典型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

前面的千寻塔还在令我们叹为观止,而分立在大塔之后的南北两小塔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两小塔分立于大塔西南,西北两面,均距主塔70米,与主塔成等腰三角形。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建造的,两小塔形制一样,为锥形,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涂白灰皮,从第三层开始,各层高度逐渐递减。玲珑俊秀。三塔各据一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从远处看,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白族民族风格。

千百年来,大理三塔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仍巍然屹立。成为研究大理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当时,大理国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达69米堪称中国南方第一塔的千寻塔,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奇迹,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财富的结晶。千余年来,千寻塔是如何建成的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的是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后,将土筑层挖去,让塔从中脱颖而出,故三塔建造方法一直都有“堆土建塔”和“挖土现塔”之说。由此也不难想见,南诏时期大理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文化异彩纷呈,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

1978年,国家对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在千寻塔内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还有一尊金质观音像,极为珍贵。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神秘面纱。据载,南诏时期云南境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当时大理崇圣寺成为佛教活动中心,而大理也被称为“佛国”、“妙香国”。透过三塔我们不难想像佛教文化对大理的深刻影响。

大理三塔参观完了,请各位朋友再随我的步伐到“钟震佛都”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去看一看。此钟是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可惜已毁于清朝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

钟楼北侧是聚影池。聚影池形如洱海,聚四周苍松翠柏及三塔倒影于一池之内,这里是摄影留念的理想景点。大家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息,拍照留念。

现在,我们来看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雨铜观音殿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文革时期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共耗铜11吨。造型庄严秀美、细腰跣足、造型精妙,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脸,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是典型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期的造像。

相传当年在铸造这座观音像的过程中,铸到肩部铜已用完,这时天降铜雨,人们便收集起这些铜珠才铸完了观音像,故名“雨铜观音”也称“雨珠观音”。

在雨铜观音左手边的两座汉白玉须弥座上,靠东铸有坐着的水月观音是仿造千寻塔出土文物中一尊玉质的水月观音所铸。在菩萨像中造型比较特别,坐姿优美,随意,体现出一种女性的柔美,而少了宗教的神秘感,南诏大理不仅佛教密宗盛行,也有佛教禅宗的传播; 靠西铸有站着的啊嵯耶观音也是仿造千寻塔出土文物中一尊高24厘米高的金质啊嵯耶观音像所铸,大理地区盛行的是大乘佛教中密宗的阿吒力较,对观音的崇拜胜过对佛的崇拜,啊嵯耶观音大理地区最被崇拜的一尊观音,是大理的主尊观音

在雨铜观音殿二楼有两组画卷彩图。一组是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宫藏珍品,人称中华传世珍宝的《南诏国史传》之电脑摹本,另一组是被认为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并与其一起被美誉为“”的《张胜温画梵像卷》之电脑摹本。大家如果对这两幅画卷的具体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仔细看看画卷和画卷解读部分的内容。

各位朋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崇圣寺是2005年于原址恢复重建,结束了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形成了塔寺交相辉映的胜景。

重建的崇圣寺,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进行规划建设,整个建筑群落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主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啊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旁的次抽线上建有财神殿、法物流通处、药师殿、客堂、斋堂、罗汉堂、千佛殿、祖师殿、高僧殿、方丈院、佛教研究院等。整个布局规模宏大,端庄秀丽,而又不失民族特色。

各位朋友,我们一同感受了历史上“妙香佛国”大理皇家寺院的辉煌。崇圣寺三塔景区的游程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在此次导游服务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我深表歉意,另祝大家大理玩的开心,尽情欣赏这里的风花雪月!

崇圣寺三塔风景区欢迎您的再次光临!

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怎么写【四】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它始建于南诏国第10代君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为南诏大理时期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经历代修缮扩建,到宋代大理时期达到鼎盛,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据史籍记载,崇圣寺建造时,“寺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耗铜四万五百九十斛,费工七十万八千余”,足见规模宏大。明代重修时也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

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圣寺有“佛都”之誉,大理国22代国王中曾有9位国王逊位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有著名的五大重器,它们分别是: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明代三圣金像。但处三塔外,其它重器都毁于明朝正德年间的一次大地震,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崇圣寺是2005年于原址恢复重建的。

历史上崇圣寺的山门即在三塔之后。三塔为前一后二,大塔居前,与两小塔等距70米;两小塔南北对峙,相距97米;与大塔成等腰三角形,布局为鼎足之势。三塔大理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

塔起源于印度,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塔原是用来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子的半圆形坟冢。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受中国楼阁式建筑的影响,就越建越高,形状也完全成为中国式。塔作为佛教的象征,与寺庙并存,有寺必有塔。塔藏也从“生身舍利”演化为“法身舍利”。中国古塔千姿百态,造型美、构建巧、雕刻精、装饰华丽,堪称我国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中国古塔艺术形式极为丰富,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等,而我明眼前的三塔均为密檐式塔。

三塔的主塔——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崇圣寺同时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寻塔一共有16层,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千寻塔自下而上有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矗立在三层高大的台基之上,共16层,外形轮廓不是僵直的直线向上,而是上下向内微收,中部略凸的曲线,呈梭形。每层,西面都有龛,相对的两龛供佛像,另外两龛为窗洞,相邻两层的窗洞,方向交替错开,利于塔内采光通风,且增强塔的坚固性。十五层以上为实心,塔顶为方形。

千寻塔须弥座朝东一面的照壁上刻有“永镇山川”这四个楷写大字,每个字高1.7米,为明历十一年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之所以写着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做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所以在塔基上“题字刻碑”就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两小塔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寻塔,大约在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维修千寻塔“金刹”时,增建的。两小塔形制相同,各高42.19米,均为10层,是八角密檐式封闭型空心砖塔。外轮廓线近似锥形,但外观装饰成阁楼式。二层以上每角有柱,每层设平座,用砖砌出模似木结构建筑的斗拱等形式,是密檐塔和楼阁塔相融合的作品。塔身第二层佛龛内置有红砂石雕佛像,其它各层佛龛处饰以浮雕状的宝瓶、祥云等各种佛教崇拜物,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华丽非常。两小塔建造在后,但与主塔布局和谐、浑然一体,势成鼎足,壮丽雄伟,具有古朴的名族风格。

由于大理,地处横断山脉,属于地震多发带,曾经经历过30余次强地震的考验。据记载,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大地震时,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但“旬日复合”,神奇无比,让人迷惑不解;“明国”十四年(1925年)强地震,大理城乡房屋倒塌近99%,几乎夷为平地,唯有三塔巍然屹立,只有千寻塔的塔刹和金鹏震落而已。

一般的高层建筑都有一定深度的地基,三塔却没有任何巨石或泥土做地基,而是平地建塔。在三塔的下面,只有一些清净的沙粒。这样的建筑,在经历多次地震后仍能屹立百年不倒,无疑,这是一个奇迹。在人类的建筑史上,三塔的抗震效果是极其罕见的。现在,两座小塔均已偏离了垂直线,有些许倾斜,可是,它们的倾斜已有400多年之久,相信,它们还会无数的年相伴千寻塔左右。

关于三塔的施工方法,传说多种,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下两种:其一,“推土建塔、挖土现塔”也就是土层掩埋法,施工时,推一层土,建一层塔,塔有多高,土堆就有多高,建好塔后,挖土现塔。其二,“脚手架法”,就是沿塔身四周用竹竿、木杆、木板、绳子搭成一座可供操作、堆放建筑材料的临时竹架子,建筑落成后将架子拆除,和现代建筑施工方法相似。所不同是古代并没有大型的吊车或起重机这种设备,取而代之的是“绞磨”、“轱辘”等古老的设备。

建塔反映出南诏时期大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建造技艺的高超。虽然三塔是典型的唐代塔的风格,但是却又不同于内地塔。首先,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其次,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现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是曲线,具有曲线美。三塔所具有的风格和特点,表明了它们与中原塔既有一定承袭关系,又结合云南的民族特点,具有创新精神。三塔不仅与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山西应县释迦塔个山西洪洞飞虹塔并称中国四大名塔,而且称为云南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象征。

钟楼原名胜概楼,现在的这座钟楼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大钟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17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现在重铸的建极大钟,是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目前为云南第一大钟。钟外壁铸有精美图案,上层为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为六幅天王像。该钟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日撞响。钟楼北侧是聚影池。聚影池形如洱海,聚四周苍松翠柏及三塔倒影于一池之内,是摄影留念的理想景点。

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这数十级的抬价我们就进入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观音殿毁于“文化大革命”,于1999年昆明世博会及澳门回归之年重建。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

殿内正中供奉着站立的铜铸金身雨铜观音像。原像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华二年899年)相传当年在铸造这座观音像的过程中,铸到一半铜已用完,这时天降铜雨,人们便收集起这些铜珠,这才铸完了观音像,故名“雨铜观音”,也称“雨珠观音”。

现在这尊观音像是1999年,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重铸的,庄严秀美、细腰跣族、造型精妙,体现了由男身佛像向女身佛像过渡的特点,以“密宗”为主,兼容“禅宗”的佛教信仰特征,形成特有的佛像风格。像高8.2米,莲花座高1.8米,下面的汉白玉须弥座高2.2米;总高12.6米,观音像及莲花座均为铜铸贴金,共耗铜11吨。

观音殿的北面分别供奉着梵僧观音和负石观音;而南面分别住供奉着水月观音和阿嵯耶观音。他们都是阿嵯耶观音的不同化身。

我们登上雨铜观音殿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幅稀世画卷,一幅是《南诏国史图传》,另一幅是《张胜温画梵像卷》。

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怎么写【五】

各位游客:

大家

文献名邦大理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之一。秦王朝把大理地区正式纳入统治的封建国家版图,汉王朝在这里设置郡县,唐代的南诏国和宋代的大理国在这里建国都,大理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古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献名邦","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美誉,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悠久的历史及其灿烂的文化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大理三塔,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于1961年被国务院例为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众多游客的心目中,它是大理的象征,也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到了大理如果不游三塔,就不算游了大理

大理三塔立在苍山之麓,洱海之畔。湖光山色把三塔打扮的分外妖娆,而三塔对持,金碧交辉,又把苍山洱海点缀得更加秀美。大理三塔就象美丽而多情的白族少女,以其独特的卓越风姿,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据载,大理三塔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如今寺院已在历代的战乱和灾害中毁坏,而三塔却历经千余年沧桑而保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缘分。

三塔之中主塔又名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公元836年),高69。13米,是16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密檐式塔。说到这里,我们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我们所见过的一些形态各异的塔。大家知道塔按形式可以分为几种吗?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一般来说可分为4种:楼阁式,如西按大雁塔;密檐式,如西按小雁塔;覆钵式,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听到这里,有人禁不住会问:西按的小雁塔,杭州的雷锋塔和大理千寻塔都是密檐式塔,它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大理千寻塔高69。13米,而西安小雁塔仅高46米,如果把小雁塔比做苗条端庄的少女,那么在千寻塔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杭州的雷峰塔建于宋代,只有5层,而大理千寻塔建于唐代,高16层,历史的久远和建造技法的高超无一不显示出大理三塔独特的魅力。尤其是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但"旬日复合";民国十四年(1925年)强地震,大理城十室九塌,而千寻塔仅塔刹震落,金鹏倒毁。这不能不说是奇迹。大家仔细看一定发现了塔前照壁上刻有"永镇山川"四字,字体苍劲有力,耐人寻味。为什么 千寻塔底座会有"永镇山川"四字呢?因为在历史上,大理是一个多水患的地方,"永镇山川"反映了当时修建三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镇伏水患。同时,这四个字也体现了大理三塔的重要历史地位。顺便提一下,古往今来,塔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崇扬佛教,镇灾降邪,观赏三种。而千寻塔兼具三种功能于一身,具有教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千寻塔还在令我们叹为观止,分立在大塔之后的南北两小塔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两小塔分立于大塔西南,西北两面,均距主塔70米,与主塔成等腰三角形。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建造的,两小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塔各据一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从远处看,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白族民族风格。

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三塔具有不同于内地塔的两个特点:一是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二是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具有曲线美,与中原塔相比更为挺拔俊秀。

大理三塔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仍巍然屹立。成为研究大理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当时,大理国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达69米堪称中国南方第一塔的千寻塔,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千余年来千寻塔是如何建成的一直是一个谜。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的是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后,将土筑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三塔建造方法一直都有"堆土建塔"和"挖土现塔"之说。由此也不难想见,南诏时期大理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文化异彩纷呈,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1978年,在对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在千寻塔内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还有一尊金质观音像,极为珍贵。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神秘面纱。据载,南诏时期云南境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当时大理崇圣寺成为佛教活动中心,而大理也被称为"佛国","妙香国"。透过三塔我们不难想像佛教文化对大理的深刻影响。

三塔参观完了,我们可以到"钟震佛都"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去看一看。此钟与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惜已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文革时期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寸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重11吨。造型如唐吴道子所绘细腰颇足观音像,又有大理地区男身女相的特点。

各位朋友,三塔景区的游程就要结束了,重建的崇圣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再现了历史上"妙香佛国"大理皇家寺院的辉煌。欢迎你再次游览崇圣寺三塔风景区!

相关推荐:

导游词怎么写

缙云山导游词

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

遵义会址,国家遵义会议会

大理古城的城门云南省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