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岩土工程师

2018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精讲试题(十)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干净的鸵鸟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我爱学习网为您整理了“2018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精讲试题(十)”,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精讲试题(十)

1、光泽性、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的主要作用是(D )。

A.描述黏性土的状态

B.描述砂性土的状态

C.描述粉土的状态

D.目测区分黏性土及粉土

2、某房屋建筑物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桩长为21m,桩径为1.2m,采用钻芯法检测桩体质量,则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每孔截取的混凝土抗压芯样试件组数应为(C )。

A.1孔;3组

B.2孔;2组

C.2孔;3组

D.3孔;3组

3、已知某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15.8%,基准折现率为12%,则该项目在经济上( B )

A.不可行 B.可行

C.条件不齐,不能判断 D.若债务比例高则不可行

4、当地基特征周期减小时,高层建筑上的地震作用将(C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5、一次支付现值系数是( D )

A.(F/A,i,n) B.(F/P,i,n) C.(A/P,i,n) D.(P/F,i,n)

6、一般情况下,同一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随着折现率的增大而减小,故基准收益率定得越高,能被接受的方案( A )。

A.越少 B.越多 C.不变 D.不能确定

7、下列关于里程碑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D )

A.里程碑计划不是一种控制工具

B.里程碑计划的描述是不明确的

C.里程碑计划是详细性计划

D.里程碑计划是策略性计划

8、 合同条款出现疏漏而给承包商造成经济损失及风险,属于( D )。

A、政治风险 B、经济风险

C、工程技术风险 D、管理风险

9、下列哪项不是产品功能分类方法( A )

A.基本功能和不必要功能 B.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C.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 D.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

10、某永久性投资项目,预计建成后年净收益4800万元,若期望投资收益率为10%,则允许的最大投资现值为( C )。

A.35600万元 B.47800万元 C.48000万元 D.57000万元

11、国民经济评价采用价格是( C )

A.固定价 B.实价 C.影子价格 D.市价

12、国民经济评价的目标是( D )。

A.识别国民经济的费用与效益 B.编制国民经济评价报表

C.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D.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13、某银行年贷款利率为i,一年计息m次,如果折算为一年计息一次,则对应的实际年利率为( D )

A.mi B.im C.(1+mi)m-1 D. (1+i/m)m-1

14、下列各项风险因素中,( B)属于非技术风险因素。

A.施工工艺落后 B.市场的动荡

C.施工安全措施不当 D.施工场地情况考虑不周

15、利用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发生对项目目标的相应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别进行评价,这是(B )的目的。

A.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B.进行定性风险分析

C.进行定量风险分析

D.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16、( D)组织形式中,项目经理的权限最大。

A.职能式 B.弱矩阵式 C.平衡矩阵式 D.项目

17、管理层次管理跨度的关系是(A )。

A.管理层次管理跨度是相互矛盾的,管理层次过多势必降低管理跨度;同样,管理跨度增加也会减少管理层次

B.管理层次管理跨度之间无必然联系

C.管理层次过多会增加管理跨度;同样,管理跨度减少也会减少管理层次

D.管理跨度的大小取决于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因而,对于不同层次管理、不同类型的事务,其管理跨度是相同的

18、下列关于强矩阵式组织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A.没有专职项目经理

B.有一名专职的协调员

C.有一名专职项目经理

D.有一名专职项目经理和一名专职协调员

19、以下( B )可作为价值工程研究的选择对象。

A.原材料消耗低、废品率低的产品

B.成本高于同类产品、成本比重大的产品

C.用户意见少、维修能力高的产品

D.利润率高的产品

20、《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发包人的义务包括(A )。

A.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B.办理安全生产管理手续

C.保护施工现场地下管线

D.提供施工使用的围栏设施

岩土工程师考试频道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岩土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2018年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1)

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

2018岩土工程师基础《化学基础》训练题(8)

2018岩土工程师《基础知识》巩固试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