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这学期的点点滴滴,感
回首这学期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虽然很忙,但是很充实;虽然很累,但是有点收获,累的值得;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苦中有乐.....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老师初一工作总结”。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我爱学习网!!!
语文老师初一工作总结(一)
一、什么叫预习
记得小时候,我预习语文课文首先标注自然段,然后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然后概括全文内容,还会在一些段落旁边做一些标记。可现在的前辈们告诉我,对现在的孩子来讲,预习作业形同虚设,后来我发现的确如此,于是最后只训练出来他们读读写写能标注拼音,段落有标数字而已。起初,我认为至少能训练出来有标记很不错了!直到后来才发现这并不能代表他们看了文本。有时候,我们要较真在有用的、实实在在的地方。
“台下一分钟,台上一小时”用来形容学生与我在课堂上的时间感受再合适不过了,记得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的表情都是“愕然”,是我指令不明确?是我普通话他们听不懂?还是他们基础太差„„后来,听课的老师告诉我,我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时间,最开始我却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原来台上的自己,那么“珍惜时间”,有时候他们刚明白问题是什么,就被我叫起来回答。后来我去外面听省级赛课,那些老师会留五分甚至七分的时间给学生,听课的我觉得时间漫长,我在想学生们会不会走神呢?这样一节课40分钟能讲多少呢?答案是,给他们思考时间多,老师说的时间少,他们获得会更多,往往比老师喂给他们要强得多!
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
很明显的,当我理解文本,我才愿意才能够把一篇文章讲明白,我是一个很难说服别人相信我都不理解的人、事。公开课,是一个给别人教学技巧的平台,无论是《秋天的怀念》还是《诗二首》,这两课也许没有赛点,却是能打动我,让我能够含泪或者微笑的去做梦,并且愿意通过我的教学带着我的学生一起做梦的课文。我们要有自己的“口味”。
四、备课未必能站稳讲台,不备课定不能站上讲台
我经常留了作业自己没来得及做,同学们就过来问问题,我也忘了有多少次,我抱歉的说“老师还没看,不能给你讲”,虽然看似真诚,但是学生心里肯定觉得这个老师“有点差”。备好课的我,会漂漂亮亮准时进入教室,神采飞扬!没有备好课的我,会早早来到教室,用“武力”来镇压即将纪律差的一节课,因为思维短路给孩子们走神的机会,这节课,我连眼神都不敢与好学生对视,觉得分分钟被戳穿。
你一定要备好课再上讲台,现在的孩子虽然没有以前的学生基本功扎实,但不好蒙混过关!虽然目前的我,不能成为他们的百科全书,但是至少没有不懂装懂,他们也理解“新”老师的青涩,但我一定会缩短这个蜕变的时间。其实,语文是一个备不完课的学科,拿课外文言文来讲,不断出土被校勘的新的古文,都可能成为我们的习题,我们不可能都看过,有时的“无知”在所难免,都说老师只不过是第一个看答案的人罢了,的确,但我们要成为那个看最多答案并且善于积累的人!
五、团队协作
很幸运在这么优秀的七年级语文组工作,哥哥姐姐都很照顾我。任何任务无论新人老人,都是等量分配,组长都会让前辈们打头阵,给我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准备。一开始我只知道需要写教案,到后来才知道还有学案、课前检测、周末学案,从题目的选取、编排、印刷、校对„„想想,两年前从来不敢想自己的劳动成果,印刷500份,去让那么多人去检验,老师,其实是接受批改最多的人!
六、遗憾和不足
这个学期,我没有主动上一堂大型公开课,因为真心拿不出手,没有时间磨课,之前我以为好好备课就可以上场,其实不然,就连普通的校内公开课,都是需要一场一场的磨课来练习,老师们争先借课试讲,评讲,再改,再试讲没有两个星期,是不会有一堂高水平的公开课的,我希望下学期除了在语文技能大赛一展风采,还能上一节,就一节,能够拿得出手的公开课!这学期,也没有专业的学科论文出品,想想自己已经好久没学术,希望下学期适应了基本的工作流程后,有更多的时间在我的教学钻研上,希望自己从“学霸”变为“教霸”!
语文老师初一工作总结(二)
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平等、和谐与交流,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多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期我组织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课前演讲,从选定主题、选择内容到仪表仪态、实际演讲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老师给与点评。坚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语文感悟和表达能力都有极大提高。在教学中我坚持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教学中我适度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每节课都能恰当的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设境,或提供资料,或音画助学,或问题激发,取得了常规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后一课》、《安塞腰鼓》等课文时,运用图片、视频朗读等方式巧设美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虚为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还积极参与科组的教研活动,认真研讨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周能准时参加集体备课,交流心得体会,与其他老师共同学习促进;认真参加听评课活动,虚心学习,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学校学生基础和学校教学要求,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运用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适应了教学需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老师初一工作总结(三)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龋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