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心得体会

《夹边沟记事》读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唠叨的钢笔

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带来的《夹边沟记事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夹边沟记事读书心得体会(一)

我以前总觉得,任何什么历史,我都不想关心。已经过去的事,费尽心力,又能改变什么?带来什么呢?不想看,不想学,无所谓,也有点不耐烦。初一那一年,爷爷没有等到我考回来一百分,就在冬夜里孤独的离开了我。从那以后,我便认识到人的渺小和无力,将要发生的都无法改变,何况过去。

历史什么用?到底。

读《夹边沟记事》,我全程都是目瞪口呆的。一个、一群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或是因为直言不讳或是因为遭人陷害,通通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扔进夹边沟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接受所谓的劳动改造。

"太阳升起来了,可那不是我们的太阳。"

一个冬日,在夹边沟改造的右派如是说。

夹边沟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右派’这顶帽子,如一只初长成的残忍野兽,一放出笼子便迫不及待的猎杀所有敢于大声说话的人,源源不断的养分,一点点地饲养着背后无所拘束的驯兽人的野心。

一天一天,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一天一天,粮食从勉强提供身体养分到让人饥肠辘辘,身体的劳苦和饥饿正一步步将劳教的右派逼向绝境。

他们有的人,为了填报肚子,盗窃成瘾;他们有的人,为了填饱肚子,挖死人肉吃;他们有的人,将同伴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偷偷藏起来吃。

这一只野兽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对身体的折磨,而是对人性的泯灭。生而为人,怎能吃人?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要沦落到怎样的境地,才会选择用呕吐物和排泄物填饱肚子?

这一场历史的错误,所带来最最悲哀的,除了那被抛弃在漫山遍野的数不清的尸体,就是让人做不成人。没有人性,岂不成了动物?

历史的沉痛摆在了眼前,当结痂的伤口被狠狠的撕裂开,除了血淋淋的皮肉,还有什么应该被看到?

历史,从来都不是为了带来什么而存在。

历史本身就是意义,历史本身就是力量。在某些地方跌倒第二次,不是愚蠢,而是灾难。

个人力量渺小,到今日,我依然不改变这个看法。

我不会害人,但真的也没有办法拯救谁。柴静说,正义是对自己的期许,不是对他人的胁迫。所以我不会呼吁和期待别人去当救世主,而我躲得远远的坐收渔翁之利。但在舆论尚未清明,政策尚未完善之时,我愿意尽力保持清醒,让自己不被蒙蔽,不盲从,也不跟风。

如果还有可能,我愿意在应付生活的欺压之时,顺手拉那些处在深渊中的人一把,即便他们并不会因此就逃离幽壑,但至少能让他撑得久一点,久到下一个援手的到来,久到可以看见光。

夹边沟记事读书心得体会(二)

偶尔一次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书单,微博主人说看了这些书会颠覆历史观,这些书有《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墓碑——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年中国大饥荒纪实》、《"乌托邦"祭》、《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剑桥中华民国史》、《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其中就有杨显惠著的《夹边沟记事》。自然我就开始了按图索骥,到亚马逊上找这些书,后来又到孔夫子寻找,当然只能找到其中一部分,而其他的台湾或者香港出版的自然没有踪影。

夹边沟记事》是找到了,在亚马逊上找到的,购买这本书的人还购买了同一个作者写的《定西孤儿院纪事》、《甘南纪事》,不管它,先买一本《夹边沟记事》看看,因为这个作者不太熟悉,在网上买书方便是方便,就是不能打开来看看,我最怕看到那些站在上帝的角度来滔滔不绝地、道貌岸然教训读者的书,因此就先买上一本来颠覆一下历史观吧。

我听说过1960年的"天灾人祸",因为我奶奶在我小的时候,看到我浪费粮食,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光绪三年",另一个就是"1960年","夹边沟"也隐约听说过,似乎是一个"右派"劳教的地方。可当我打开《夹边沟记事》这本书的时候,才看了其中几篇,我就有点看不下去了!一个全新的、闻所未闻的、惨绝人寰的一幕幕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不禁要问,难道这是真的?难道这一切确确实实发生过?为什么没有告诉过我们?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竟然发生过这么多为吃饭发生的残酷的事情,简直是匪夷所思。

书很厚,基本是以对一个个具体个体的采访实录为单独的故事体例编排,作者很重视"实录",因为要讲这么残酷的事情,就怕读者认为是瞎编,因此,作者尽量做到了"无一句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正因为是这样,才使得记述的事情显得更加骇人心魄,才使得今天为吃什么而犯愁的人们无法直视发生在几十年前却是幻若隔世的事情。

人在饥饿面前,多么奇特的事情都发生了,《驿站长》中的驿站长王玉峰在生死边缘恰逢自己曾经救过的县委书记,当读者都为他命运的改变,脱离苦海而庆幸的时候,噩耗传来,他却在长期饥饿后"胃里塞进去太多的牛肉和鸡蛋,不消化,食物把肠子挣断了。"《饱食一顿》中一个旧社会的大学生,工厂里的工程师,知识分子牛天德,无力像别人一样去偷吃食,竟然把别人上吐下泻出来的东西晾晒干了之后吃了,最后也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看到这里,我实在难受得不行,泪水也涌出了我的眼眶。一个出身世家,甘肃有名的书法家竟然是靠吃马料度过了最艰苦的日子,感谢那些马救了自己的命,称马为"马大哥"!

在生死一线,人性就完全泯灭了,周围又是那样一种严苛的政治气候,为了一口吃食,人们相互出卖,爱情、亲情荡然无存,而那些劳教干部还要不断开会,抓偷食物者,挖赃物,把弥留之际的人五花大绑,拳打脚踢,针对挣扎得想活命的不安分守己者还有变本加厉的"严管队"等着;对正在来月经的女"右派"上"背铐","跪在地上动弹不得,后来干脆趴在地上,一直趴到天亮。";每天早上,饥饿的走路都打晃的人们被晚上死去的,被人抬到窝棚外面的尸体不断绊倒。这到底是怎样的地狱啊?

杨显惠的文字格外冷静平实,恰恰就是这种文风把惨绝人寰的事情叙述出来,就更增添了恐怖,好多次我都看不下去了,一直睡眠质量好的我连续几个晚上都做了恶梦。

合上书,我有了一些思考。第一个问题是,这些在夹边沟劳教的人到底是些什么人,是不是罪有应得,活该饿死?书里都这些人的来历语焉不详,我考虑是作者有顾虑,在一些段落中也讲到了一些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在"反右"说了一些话,有些是对领导有意见,发了些牢骚,也有一些人是上了"阳谋"的当,对党委或单位提了一些意见,就被打成了"极右分子",来到夹边沟劳动教养,很多人还搭上了性命。伟人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搞这场运动,很多学者连篇累牍地做了研究与考据,可是,什么样子的罪行才配得上这样残酷的惩罚?即使在政治上有不同的意见难道就应该被关在这样的集中营中,备受侮辱和虐待,一直到活活饿死?纳粹集中营的故事被无数次地写进书里,拍成影视剧,甚至德国总理为此还下跪道歉,而我们这段历史却讳莫若深,没有人为之负责,也不让大胆得讲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把这些人的死亡归之为天灾,是的,甘肃我去过,即使今天,我们行进在甘肃大地上时,也为甘肃土地的贫瘠与缺水而心生感慨,在大灾之年,肯定更是火上浇油,可是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每天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而口粮却一减再减,既然不能养活这些人,把他们释放回家,让他们自生自灭,而不是继续关押,还要不断肉体与精神上百般折磨,致其于死地而后快,这不就是人祸吗?难道建立在这么多死亡上的政权就是人道的?就是光辉灿烂的?书中也涉及到了,浪费了无数人力,使成千上万人死去的建设的工程很快就废弃了,难道这一场运动就是为了消灭人?这不就是大屠杀吗?

有的人讲了,这些就是敌人,新政权为了巩固,采取一些极端的办法是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消灭了敌人才能稳定。且不说这些人中大多数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而拥有几百万人,刚刚打败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军队的政权不是凭一两句话就能推翻的,而把这样几百万划为另册,折磨至死,这样的政权也失去存在的合理性。

夹边沟记事读书心得体会(三)

一直对中国那段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挺感兴趣的,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像《血色浪漫》还有一些土改斗地主方面的。虽然是有点苦,可觉得也有浪漫,甚至还有一些趣事。于是那天在当当上看到"杨显惠三部曲"--《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甘南纪事》这几本书后,看了书评说是写的就是那段岁月,是杨显惠走访曾经的知青而写下的书时,我就下定单买了下来。

拿到书后,第一本便是看《夹边沟记事》,虽说书评中也写到过这是一本真实记录那段苦难岁月的书,里面尽是苦难。但是当我看完后,还是震惊了!对于八五后的我来说,真的是难以想像!翻开这本书,就像进入了中国近代的血泪岁月,有时真的不愿意相信这些是真实存在过的事,可是这本书写的全是纪实的。是作者一位位走访当初幸存的人写下的一段段故事,没有多华丽的词藻,只有当事人的真情实感,是他们慢慢回忆起来的往事。每一段故事,都离不开"饥饿"和"死亡"这几个字眼。

夹边沟是当年给打成"右派"和"坏分子"的人接受劳动教育的农场。这些"右派"和"坏分子"在没有下放到农场之前,都是一些科研工作者、医生、老师、学生和干部。平日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们,到这里后面对的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大田、挖沟渠,每天定量工作,做不完的要减扣当天的口粮,所以有的人甚至要工作上十六个小时,而且口粮供应一天比一天少。到后来每天每人不到半斤,每天就是吃两餐树叶和菜叶还有一些面粉煮的米糊糊。饿过头的人们浑身浮肿,腰身肿得像水桶,脸像南瓜,看上去亮亮的,像皮里裹了一层水,眼睛细得像一条线,连走路也要稍抬头才能看到路走。看到这些描写,我在脑海想像这种模样,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的我们,如何能想到那是什么样子呢?

为了能活下去,他们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用"饥不择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不说绿树叶,生蔬菜,就连干树叶,干菜叶也有人煮来吃。有时,明知道有的东西有毒,吃下去可能会死,但是为了填补胃里的空虚,有的人还是吃了。所以,因为胃胀胃穿孔,中毒死去的人不在少数。春耕时节,连拌了六六粉(一种农药)的麦种他们也直接放嘴里吃,用唾沫洗去六六粉,就那样嚼着吃下去,开始会胃痛,吃过几次居然也不痛了。总之,吃可能会被毒死,不吃也会被饿死。

他们没有房子住,住的是窑洞和地窝子。大的住上三四十人,小的住在四五人。因为饥饿和寒冷。每天都有人在睡梦中悄无声息地死去。最开始死亡人数不多时,还能做副棺材给埋下。后来就用芨芨草编个草席埋掉,再后来,更多的人死亡时,直接就用被单裹上随便掩埋。每天都有人死掉,健康的人越来越少,到后来都是随便挖个坑就埋下。然后大风一刮,有的尸体就露了出来,被狼吃掉的也不少,后人就算想要祭拜,也不知道谁是谁了。

可怜的是有的孩子和妇女,千里迢迢赶来见爸爸和丈夫,还有的找儿子。幸运的还能见上一面,不幸的就只能是打听到已经死亡的消息,而想去看看,却连坟堆也找不到。在"上海女人"这篇中,妻子收到丈夫说时日不多的信赶到夹边沟,可是丈夫却在几天前去世了,虽然留下了遗言,让同住的人告诉妻子自己的情况。可是后来因为他的尸体太惨,同住的人怕他的妻子见到后受不了。坚决不告诉她,可她也是个倔脾气的人,说是就算一个坟堆一个坟堆地扒,也要把丈夫找到,带回上海去。后面告诉她了,其时她丈夫的尸体已风干得像个木乃伊,并且身上有点肉的地方还叫人割了去。女人哭得很伤心,却还是执意要带丈夫回上海,后来是买了柴火火化了,骨头没能烧尽,女人于是用布背着丈夫的骨头回了上海。看后心里真的是特别心酸!

虽然因为见过太多死亡,人们的心都变得坚硬和麻木不仁。但是仍然也有真情,他们要好的人,找到吃的,会互相分享。在最后大多数人生病,只能卧床的时候,非亲非故同是右派的人,因为身体较好当个护理员,倒屎倒尿什么也都帮着做。还有一个小伙子在逃亡时,带着自己学木工时的老师一起跑,可是老师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跑不动了。但是他叫小伙子自己跑,不要顾他了。小伙子把自己的棉衣盖在老师身上,后来老师被狼吃掉了。却被误认为是小伙子,结果小伙子顺利地跑出了那个地方。

总之,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冷漠得无法想像的事,有些惨绝人寰的事我都不忍下笔写下来:也能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人和人之间特殊的温情。这是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也是近代的一部血泪史。没看过这些,我们无法想像在五六十年前,中国竟处于那样的一种境况之下。了解苦难,我想我们才能更珍惜现在的幸福!不用挨饿,不用受冻,就像现在的夏天,空调吹着,外面多热也无关,其实,这些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相关推荐: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范文

临床护士工作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事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亲子阅读心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