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心得体会

传承丝路精神心得2400字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淡然的盼望

以下是我爱学习网编辑为您整理的传承丝路精神心得2400字,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我爱学习网(www.52xx.cn/xindetihui/)查看。

【传承丝路精神心得2400字】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40分钟的开场演讲引起了全场1500多位参会者近30次掌声。演讲用词精细考究,逻辑严谨有序,在历史概括、现实总结未来展望以及下一步行动上,都做出精辟的讲述,回应了多年来国内外几乎所有对“一带一路”的疑问,做出了令国内外都能理解、支持、认同甚至惊叹、追随的回答。无论从现场氛围,还是从场外反映看,这篇演讲都堪称“一带一路发展的“传世名篇”,将成为“一带一路”研究者、建设者与关注者的必读文章。

概括历史

丝路的四大精神

历史有时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丝绸之路,自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这个概念以来,有许多人都曾总结过这段横桓东西方两千多年之久的商贸之路,或褒或贬,或远或近,或长或短。但是,几乎所有的总结都聚焦于史料的梳理与事实的描述,而没有上升至精神、价值的层面。最典型的莫过于近期在全球热销、由剑桥大学学者弗兰科潘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将丝绸之路以财富、宗教、灾难等20多个主题分割成20多个发展时段。这本书已是全球学术界对丝绸之路发展的最新之作了,代表着相当高的水平,但也不过是限于对史实的重新编排。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显然更为深刻。他用不到900个字的篇幅,句句有深义,字字有所指,厘清“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种丝路精神恰恰正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类似的四大精神提出,不只是给予学者更多后续的研究启发,也对现代社会有更深远的行为启迪。

历史是为了论现在,因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主席的讲话深厚地借用了丝绸之路历史精神的经验鼓励今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基于历史,继往开来,这表达了中国人推进“一带一路”前行的勇气,更是坚信“一带一路”成功的决心。

总结现在

“五通”不断深化、加强、提升、扩大、促进的四年

在概括完历史后,习近平主席又语重深长地坦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换句话说,当各国所能提供的和平、发展与治理落后于人类需求时,“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就来临。虽然各国都提出诸多方案,但唯有中国的方案有更多的进展。

四年前,“一带一路”就是产生于这样的大背景。而四年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还被纳入到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重要决议中,这是全球化的特殊时代给予中国倡议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如何紧密团结世界人民、以前所未有之丰富的手段战胜全球困难。

这方面,无论是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为进展的“政策沟通”,或是以“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为框架的“设施联通”,或是以经贸合作总额与内容急剧上升为特征的“贸易畅通”,或是“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为基础的“资金融通”,还是以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内容的“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四年的丰硕成果表明了“一带一路”的顺应时代性,也提醒世界“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

事实上,此前三天,号称“一带一路”第二份政府白皮书《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发布,对一带一路的近四年进展与中国贡献做了非常全面的总结,而习近平主席的这一份演讲则更加浓缩、更加精华,更令人印象深刻地总结了四年来的“一带一路”进展故事。善于讲述故事,使习主席众望所归地成为“一带一路”的全球首席倡导员。

展望未来

和平、繁荣、创新、开放、文明的“一带一路

总结完了现在,需要对未来提出更详细的愿景。如果说近四年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人文交流、生态环境、海上合作等“八大合作领域”取了初有成效的进展。那么,在峰会开幕式里,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建设“五大丝绸之路”,即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则是对“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更高的要求、更深的期待、更远的呼吁。

这五大“一带一路”的愿景与“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内外呼应,也是就四年来的“五通”内容一一对应地提出更具体的实现目标,代表着一个崛起大国创造更好的未来全球治理的坚定意志与深远主张。

要实现这些主张,不能靠空想,也不能只有呼吁没有行动。这是避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走向清谈馆的重要警醒。习主席演讲明显吸引了所有西方主导峰会“呼吁多、行动少”的教训,在演讲的最后,他进一步论述落实的中方建议:1)继续讲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推动已达成的“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协议早见成效;3)加大为“一带一路”提供7800亿元的资金支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4)进一步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5)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6)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7)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

每一项建议背后都有若干更多精细的路线图与指导方案,足可见中国的诚意与远见。“有规划、重落实”恰恰是过去近4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而这一经验在“一带一路”推进进程中也显现出了具有普世意义、借鉴意义的效果。一旦类似结合规划与落实的发展经验成为全球共识,在未来也必将显现更大的全球效应。

一篇传世的演讲需要有气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需要能精确无误地总结历史,令人信服地概括现实,更能高瞻远瞩地展望未来。很显然,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符合以上一切条件。相信在未来,这篇演讲全球治理的指导意义还会更大。毕竟,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国与全球一道进行着伟大的实践。而这项伟大实践终将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相关推荐:

公务员学法心得体会范文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大学军训结束心得体会范文

幼儿园日常安全防范的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