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爱学习网编辑为您整理的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我爱学习网(www.52xx.cn/xindetihui/)查看。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一】
思想认识上,国内两种观点要克服。一种是速胜论,马上可以获得成功,国内一部分人认为很好,出现一点点问题就认为很急躁,说怎么会这样。“一带一路”是长期的战略,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整个儿项目做出来没有十几年的时间难完成。第二,我们在国外跟人家合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种问题矛盾会比较多,不会像我们国内那么快做一个事可以显示出效果。
另一种要克服的观点是“一带一路”不可能成功,也就是一个口号。“一带一路”本身是建立在经济分析基础上的,我们有供给,那边有需求,这个基础我刚才讲了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基础很厚实,很坚实。我们做的时候要一步步做,克服政治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还有我们人才、信息、技术。中央现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五通,人心相通,资金融通,政策贯通、设施联通,齐心协力把这个项目做出来,这个项目最后做出来有好处我们再分享。
另外,我们需要软力量助推。钢铁水泥建的项目是冷冰冰的,我们现在要做舆论宣传、理论研究、文化传播,在思想上沟通起来大家意识到这是对大家有力的事情,软力量助推。
我认为速胜论和肯定要失败这两个观点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前进。“一带一路”从提出来,现在将近四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成绩。像中国对外开放以后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回过头看,中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也不会马上就会失败,他在曲折中前进,最后取得我们在原来计划之外很多的效果,我觉得是这样一个过程。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二】
企业要认识到“一带一路”是国家因势利导推出的一大战略。就如同国家搭了“一带一路”的舞台,各部委出台了很多政策,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财政部、就像这个舞台上的灯光和装饰,他们把这个舞台装起来,表演者就是企业家。现在我们国家搭了这个台,尽可能把舞台、灯光、音响全部搞好,怎么表演要看这个企业家的功力了。
企业家要练内功,这里做什么项目,怎么做,怎么克服里面种种的困难,如何跟国外的谈判,如何克服文化的差异,另外出来本地的民众怎么跟他沟通...都是企业家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可以跟着先去学,先考察,结合自己的产业,过去经验,你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忽视“一带一路”,你根本不是活在中国,但是有了“一带一路”,急于表现,太冒进了,你要从自己企业实际出发,这是总体的判断。
从各种角度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到各个阶层的生活。
第一,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带一路”带来广阔舞台,年轻人可以对他人生和职业进行规划,到国外工作,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作。
第二,可以从事为“一带一路”服务的行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为主,但实际上很广泛的概念,比如教育产业、文化产业,把国外的资源引进到中国,这也是一带一路。
第三,对于普通人来说,过去我们对“一带一路”很多国家不了解,现在我们有更多机会可以去了,特别是中东国家,他们们的产品中国过去进口的很少,现在随着交流越来越多,很多东西普通民众在这里享受“一带一路”带来的变化。
第二,可以从事为“一带一路”服务的行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为主,但实际上很广泛的概念,比如教育产业、文化产业,把国外的资源引进到中国,这也是一带一路。
第三,对于普通人来说,过去我们对“一带一路”很多国家不了解,现在我们有更多机会可以去了,特别是中东国家,他们们的产品中国过去进口的很少,现在随着交流越来越多,很多东西普通民众在这里享受“一带一路”带来的变化。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三】
马歇尔计划是比较接近于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美国有很多消费品生产富余,把服装、鞋帽,各种轻工产品赊给德国、法国、英国,帮助他们从战后走出来,他们经济发展以后赚钱还给美国。马歇尔计划做了四年,一共127亿美元,做得比较成功,钱全部还掉了。
马歇尔计划和一带一路最大的差别在于,马歇尔投放国家是有界限的和政治倾向的。东欧那些同样需要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国家等等都拿不到援助。美国主要是培植那些国家,战后为跟苏联做冷战做准备,战后变成两大阵营。
对于“一带一路”,习主席在峰会上也讲了,不分任何国家,任何价值形态,任何宗教,任何文化差异,只要认同“一带一路”,只要双方互利共赢,大家都可以参加。并没有说这些国家加入,那些国家不可能,这是最大的差异。
马歇尔计划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如何紧密的组织。马歇尔计划里那些国家长期有市场经济的文化,他认为既然是借的,比如100万民生消费品,我肯定要把100万还给人家,用了美国的鞋子,喝了美国的奶粉,我不还我心里不安,另外那些国家法制水平比较高。所以把钱都还清楚了。
我们很多发展中国家这方面就有差别,市场经济、道德水平以及法制水平都有差异,建了这个电站30亿,能不能还掉,不是那么有把握。我们可以从技术手段上学马歇尔计划,人家怎么还的,怎么组织的。
习主席去年七一讲话里谈到把“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合作项目,这是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坚持了这个大家自然就认为中国不是援助,而是个交易。既然借了钱建了这个项目,建成功以后这个收益就要还,这是天经地义的,要培养这个文化,要有这个机制。这个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