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心理咨询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2017知识点之个体归因原则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霸气的冥王星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我爱学习网心理咨询师栏目诚意整理“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2017知识点之个体归因原则”,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不变性原则

海德(F.Heider,1958)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也就是寻找某一特走结果写转走原因间的不壶联系。如果某特定原因在许多情境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伴,特定原因不存在,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那么就可把特定结果归结于那个特定的原因。比如一系列失窃案的分析显示各种线索都指向同一个嫌疑犯身上,而无论什么情况下失窃,总有那个嫌疑犯的踪影,而他不出现时就平安无事。此时我们就很容易假定作案的就是这个人。

(二)折扣原则

折扣原则归因理论的另一个主要研究者凯利(H.Kelley,1972)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当一种结果看起来是由一种以上的原因引起的时候,将其归结于某一特定原因时显然需要谨慎行事。比如,防范措施严密的大楼晚上失窃,如果晚上楼里只有一个人,那么该人的嫌疑很大。如果楼里当晚有三个人,那么我们在假定谁是最大嫌疑者时就不那么容易了。

(三)协变原则

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凯利(1967)指出,人们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因此被称作三维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玛莉为什么对小丑笑——对凯利的三维理论的验证

麦克阿瑟(LMeArther,1972)对凯利的三维理论的预言性作了系统的研究。她给被试者一个简单的假设事件,并操作特意性、共同性和一致性的变化,然后考察相应的归因结果。假设的事件是一位叫玛莉的小姐看一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厉害。第一种情况是提供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信息。即玛莉没有对其他小丑发笑,每个人都对这个小丑的表演发笑玛莉总是对这个小丑的表演发笑。这种情况下,61%的被试者将玛莉发笑原因归因于刺激客体,即这个小丑

第二种情况是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即玛莉小丑表演总是发笑,别人几乎对这个小丑发笑玛莉总是对这个小丑发笑那么86%的被试者将玛莉发笑原因归于行为主体,也就是玛莉本人。

第三种情况是高特异性、低共同性和低一致性,也就是玛莉没有对别的小丑表演发笑,别人几乎不对这个小丑表演发笑玛莉以前从未对这个小丑笑过,这种情况下,72%的被试者将玛莉发笑原因归于情境。

上面的研究证明了三维理论能比较准确地预测人们的归因结果。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1.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N激客体作出反应。

2.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3.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作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个体从以上三方面信息的协变得出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就可能做出外部原因归因。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归因

栏目为你推荐:

相关推荐:

河北心理咨询师2017统一鉴定通知

2017安徽合肥心理咨询师报名通知

心理咨询师2017考试答题技巧

2017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点:童年期

2018年江西心理咨询师准考证打印时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