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手抄报

一年级地震常识手抄报图片内容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殷勤的蜜蜂

地震是一个对人类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如果没有采取好的措施很容易导致很多人无辜丧生,下面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年地震常识手抄报图片内容,仅供参考,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爱学习网。

一年地震常识手抄报图片

地震生的前兆

(1)水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既翻水花又冒泡;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2)动物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综合分析辨真假,群测群防很重要。

(3)地光

地震发生前,在震中或附近地区常常出现形态各异的地光,以白、红、黄、蓝色较为常见。

(4)地声

在地光发生后,有时会有地声。多数像打雷,有时像狂风、炮鸣、狮吼等。

什么是地震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震源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相关推荐:

2017年八一建军节手抄报图片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朋友

初中国庆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有关建军节的手抄报

手抄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