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多情的小天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家乡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保护探究教案,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爱学习网(52xx.cn)。

初中《家乡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保护探究教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对课题探究过程与方法,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增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合作精神,能互相交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课题活动心得,让学生从小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对象:

X年级X班学生

活动人数:XX人。

三、活动准备:

1. 器材:相机,录音机、笔记本等。

2. 邀请科学老师对活动指导。

3. 与学校领导、教导处沟通,必要时,在课时、多媒体使用方面给予支持。

四、方案主题部分:

1. 活动内容

(1)地球上有哪些资源? 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2)目前,这些资源的现状如何?

(3)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5)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这些问题? 环境变化及其原因?

(6)倡议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活动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

2. 活动方式

采访家长、环保工作人员及老师,向科学、生物老师咨询有关可再生资源、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生态平衡等相关知识,考察家乡环境及其变化等,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分析总结,写调查报告、倡议书、制作小报等。

3. 活动时间:20XX年X月份,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科学课和课外等时间。

4. 活动重点与难点

难点:环境考察、调查采访时对有关专业术语概念的理解。 重点:实地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绿化环境如何、耕地占用如何; 街道的卫生如何;市场卫生情况如何? 各种环境资源与我们健康的关系。

5. 活动过程和步骤

(1)座谈、讨论:确立本次活动调查、访谈主题及内容。

(2)进行调查、访谈:a到东湖生态旅游景区调查水域污染情况,到环保局了解国土沙化情况和大气污染情况。B向科学老师和家长了解家里用的水的来源。走访长辈们,了解本市环境变化及原因。

(3)实地考察: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周围看看,几年来,小区范围不断扩大,绿化环境如何、耕地占用如何; 走上街道看看,整个街道的卫生如何; 走进市场看看,一些海产品、肉类食品、整个市场的卫生情况如何。本市的水域水质、空气等污染源来自哪里?

(4)上网查找:相关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灾害的资料和图片。

(5)学生分小组分析整理材料,统计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写心得体会等。

(6)用设计小报,写广告词、演讲稿等方法进行珍惜资源保护环保的宣传。

(7)倡议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注健康等问题

6.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不理解术语,如果时间不允许细问,留待课外再查找资料解决。

(2)学生能力有限,分析资料,总结活动综合知识不够,教师要做好准备,进行补充引导。

这些一般要根据当时情况去解决,如:活动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课外知识、活动中根据实际问题采取适当方法去处理、活动后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去研究探索,倡导在“做中学”。

7. 活动结果及呈现方式:

(1)活动相片、调查表格、调查取得的资料、分析总结等展示。

(2)活动心得与感受的交流。

(3)向全校学生宣传:“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专题知识(小报、标语、演讲会)。

8. 评价标准:

(1)能自制有关采访、调查、考察计划,并能做到及时调整。

(2)能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咨询有关人员,做好记录。

(3)能对查找、记录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

(4)活动过程中敢于提问,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5)能和同学合作、探究问题

(6)能将活动收获与同学交流、活动成果展示,与大家分享。

五、活动小记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绿化环境如何、耕地占用如何; 提出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建议,增强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增进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托班综合教案:给天线宝宝过生日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快乐是什么》

幼儿园教案:让幼儿通过猜字的形式,初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做个快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