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七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爱听歌的音响

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七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

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评价任务】:

1、会读写“拟、勋”等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了解并体会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

3、会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等)。

教师总结

1、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又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环节四

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2、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读这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总结全文。

篇二: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课文,抓住对毛泽东的细节描写,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作为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人的博大胸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岸英烈士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人的博大胸怀,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指名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学习方法,布置写作练笔,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六、小结全课。

篇三: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 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导入课文

1.出示毛泽东少年时所作的诗: ▲幻灯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hǐ)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由读。

2、你读明白,毛泽东当时有怎么样的志向?

提名说——学成名,

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这是何等的豪情呀。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理解了这首诗,再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更加豪情万丈!

3、毛泽东很善于用诗词表情自己的宽阔的胸襟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如此,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雾在哪里》教案

精选初中历史优秀教案范文

中班语言教案《秋秋找妈妈》

托班游戏教案:拯救鸭妈妈

上学期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