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以下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我的老师
一、引入:
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板书课题35 我的老师①
二、阅读感悟:
读第一小节,你了解到什么?
这位历史老师之所以能让作者深深思念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围绕第一小节来学习课文。
(一)“刘老师”
1、虽然全文都是写他,第二、三小节是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具体描写。
2、用不同的符号找出相应的语句。(读读议议)
忠厚朴实的外貌
幽默自嘲的语言介绍自己。
特殊的肢体语言深深感染着学生
3、理解句子
教室里自然升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②
(二)“教”
刘老师教学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第5小节:出乎意料的细节描写有哪些?通过口试情景的描写体现了刘老师关爱学生,会鼓励学生。
(三)“历史课”
第4小节:枯燥的历史课吸引作者的是什么?更具有说服力来证明教得好的是什么?
课讲得好,文化底蕴很深,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完成填空)③
(四)“我们”
(间接描写,更衬托刘老师。)
(五)一个简单而又耐人寻味的开头配了一个怎样的结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④
三、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学了课文一位坚强,和蔼,爱生如子的好老师俨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在三十年后仍深深的思念着刘老师。我们也面临着小学毕业,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你心中真正的好老师会让你长久思念?以“我心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篇二:我的老师
一、 说教材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一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3.词句的揣摩。学习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难点为: 理解、揣摩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朗读感受法
《我的老师》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和蔡老师接触过程的七件小事,有强烈的亲和力。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3、 质疑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 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三、教材处理
学习本课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指导朗读,学生质疑探究。第二课时,学生讨论明确看法。两个课时的内容可以穿插进行,具体操作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
四、 说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有人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吧!谁来说一说呢?(让学生踊跃发言)好,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我的老师》。
这里运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关键是教师必须要进行情境诱导,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主动学习,实现目标。因为相类人物能唤起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这里让初一的新生回忆他们刚离别不久的小学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绝对有兴致侃侃而谈,话语当中也会饱含记忆犹新的深情。此时此刻,再顺势而发,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2、朗读感知
①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流露的真情,同时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并给生字注音)
②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与学生共同感知,因为教师也是学习的参予者。朗读前提醒学生注意用儿童的口吻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默读过程有什么疑难的问题或感触很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学生有可能提到以下问题:
①蔡老师是位女教师,为什么要把她称为先生呢?
②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温柔”和“美丽”分别从什么方面写的?
③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它的次序可以打乱吗?
篇三: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词语,了解文学常识,丰富语文素养。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复述故事,感受叙事的魅力。
2、 品读精彩句段,探讨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体会作者对老师依恋、思念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所叙七件事对刻画人物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揣摩 悉心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 点拨
(一)、整体感知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 :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明确: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三、 课后消化
2、仿写训练
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篇四:我的老师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讨论并归纳:
(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 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全文小结
本文通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