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
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你知道教案怎么制作吗?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欢迎参阅。内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教案的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教案栏目。
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一、谈话引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2、学生汇报想法。(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
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 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1、仔细观察示意图,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共有多少人?除去教师,通知到几名学生?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你发现了什么?每增加1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有什么规律?
2、你能找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发现一: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发现二: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就是一个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
发现三: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
四、应用规律
1、既然大家都发现了这一规律,那么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6分钟、7分钟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来学校举行活动,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有人说“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对折二十五次,这摞纸的高度将超过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他说的是真的吗?你能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尝试解决吗?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成倍增长的呢?
教学后记: 提醒学生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要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接到电话后,后面要怎样继续通知其他队员。因此这个方案还需要事先制定好一个打电话的流程示意图,让老师和每个队员都明确接到通知后,按照怎样的顺序通知后面的队员。只有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执行,才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二】
教学目标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主题图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板书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1、逐个通知;
2、帮忙转告)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
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
三、探究规律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 1、2、3、4 …
接到通知人数: 1、2、4、8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板书设计:
方案2:帮忙转告
(1) 平均分成3组(5,5,5)——7分钟
(2) 平均分成5组(3,3,3,3,3)——7分钟
(3) 分成4组(4,4,4,3)——6分钟
(4) 分成3组(6,5,4)——6分钟
(5) 分成5组(5,4,3,2,1)——5分钟
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磁性教具
教学流程:
xx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对,打电话通知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是打电话也是有学问的,那么打电话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里的数学问题。(板书:打电话)
二、探索比较
1、假如通知一个队员要1分钟,每个队员都在家,那么15名队员都接到通知要多少时间?(15分钟)
2、15分钟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老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3、总结: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会慢呢?(太慢了,老师一个人在通知,其他人在听候通知,费时,板书:费时)那么有比较快的办法吗?(分组通知)
4、猜猜看,你觉得分为几组通知可能比较快?(学生可能会说三组、四组、五组等)下面大家就在小组合作完成,摆出你们认为比较快的方案。(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5、汇报结果。
6、和逐个通知比,分组通知如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组长在同时打)
7、有没有最优的方案的呢?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 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最后汇报交流。
三、探究规律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 1、2、3、4 „
接到通知人数: 1、2、4、8 „
总人数: 2、4、8、16„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音乐播放中,补充介绍生活中的倍增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