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不少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不少人选择通过启教育留学。一起和我爱学习网的小编看看启德教育CEO黄娴:留学成功,始于三年准备期,欢迎阅读。
从2014年接过帅印,黄娴用了两年多时间去推动启德的去中介化。如今,成功翻过“留学中介”这一篇,她又为启德设定了新目标——再用两三年时间,完成“从咨询向规划”的转型,与传统的留学服务模式彻底告别。“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靠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人。”黄娴说,把这两个要素抓住之后,留学成功就只差时间了。
一、三年准备期必不可少
过去几年,曾为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黄娴为留学行业注入了不少新鲜的理念和做法。孰不知,这与她个人的求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6岁从内地举家迁往中国香港,18岁又孤身一人赴英国求学,两次人生的转折,让她经历了巨大的文化冲击,更目暏了身边活生生的失败案例。因此,黄娴始终有个愿望:让今天出去读书的中国学生,不再经历老一辈留学生的痛,“至少,在游泳池里学会了游泳,再去闯荡大江大河。”
黄娴说,出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主要会面临几个方面的困难:首先是学术能力,即使GPA、语言考试成绩都响当当的孩子,也未必能适应国外全新的教学方式。因为,听课、做笔记、写论文,想要自如地表达自己,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比纯粹的托福、雅思分数要高得多。其次是文化适应能力,怎样真正融入当地,体验社会,开拓眼界,与文凭一样,都是留学收获中重要的板块。此外,还有抗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当孩子远离父母的庇护,孤身一人远赴语言、文化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时,这些软实力的缺失,很可能成为留学失败最直接的原因,其“杀伤力”远比家长们想象的更强大。
“出国留学早或晚,最重要的不是年龄,而是准备得是否足够充分。”黄娴认为,最理想的留学准备期是三年。一方面,雅思、托福、SAT等硬性条件的准备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各种产品的帮助下,习惯、能力得到改变和提升。但这些需要时间才能固化为新的习惯、新的力量。否则,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还没有固化的习惯很快就会被淹没。多年的国际教育实践证明,三年准备期必不可少。
二、教育规划师就像“老中医”
黄娴认为,“教育公司的比拼其实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一个是产品。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让企业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得以落地,成就一家教育的百年老店。”
近两年,用“痛下苦功做产品”来形容启德并不夸张。围绕着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痛点”,学游项目、学术英语、西点军校、人生导师、足球训练营等一系列新产品相继问世。黄娴把如今的启德留学形象地比喻为“中药铺”,“‘药材’基本已经齐全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症状开方抓药。”
不过,她也承认,培养一名“老中医”比备齐药材本身更重要,难度也更大。但对于启德,甚至整个留学服务行业而言,这是必须完成的转型。因此,从今年起,黄娴在启德内部提出明确要求,并通过启德大学搭建平台,帮助咨询顾问尽快完成向国际教育规划师的进阶,从而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共享成长红利。
作为启德教育的掌门人,黄娴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每天至少12个小时的工作也成为常态,但她却能保持着平和、乐观、开朗的好状态。在黄娴看来,这些都是留学经历带给自己的收获。
“你相信吗?18岁拿着奖学金去英国读书,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坐飞机。那时候,通讯可没现在这么发达,打一分钟越洋电话就要15块钱,心疼得不行。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只能自己咬牙坚持,想办法解决。可是,在这种磨炼中,独立、坚忍、不怕失败的性格也慢慢形成了。”黄娴笑着说,“在我眼里没有失败,路走不通,从头再来就是了。”
针对留学的投资回报问题,黄娴希望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因为,留学经历能够让人视野更开阔,包容性、独立性、沟通能力更强,性格更加坚忍,无论是回国就业,还是留在当地工作,都能转化为职场发展最强劲且源源不断的动力。她表示,“或许留学经历不能让你的职业起点更高,但一定会让你走得更远。中国需要一大批能够与世界沟通的优秀人才,因此,我特别希冀这一代孩子能够为中国走向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