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如何用转笔震慑老外
转笔这种小儿科也能让老外惊叹?下面在我爱学习网看看中国留学生如何用转笔震慑老外。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刚开始语言不熟悉,听不懂课的时候就只能放空。非英语地区的鬼佬同学只能通过挠头皮和咬指甲来排解忧虑,而一众亚洲留学生都偏爱疯狂转笔。
有一次无意在拇指和食指间转出几个连击,把美国同学看傻眼了,他一脸惊愕地问我,“how do you do that!?”
“Is that kung fu!你从Shao Lin学来的吗?”
我一本正经地说,这其实和风水有关,我的手刚刚利用这支笔的向心力吸引了你们的chi,改变了教室里的智慧格局,接着就气定神闲地秀了三种转笔的方法,在白人同学的拥簇下为大家表演了一整节tutorial课。
来辅导的物理教授终于忍不住,让我不要再转了,“你转个黑洞出来把我吞噬了怎么办”,这无疑更加巩固了我在同学们心目中的玄妙东方形象。
转笔在老外的眼中是只有亚洲学生才能驾驭的special talent,对此他们甚至有个专门的名词解释,叫做“Chinese pen spinning thing(中国转笔神技)”
我从来就没料想过,国内高中时期练就的转笔技术,竟成了我去国外留学时最牛逼耀眼的种族天赋。
这种神奇无异于李小龙的截拳道,用肢体艺术完美弥补了亚洲人不擅言谈的性格缺陷,是融入西方社交领域的神秘力量。
YouTube上光是搜“中国人转笔”的视频结果有13000多条, twitter和facebook转帖的评论里充斥了外籍同学的艳羡和迷思:“朋友请记住一点,如果你擅长某件事,就一定会有一个亚洲人比你玩儿得更溜。”
“Roses are red and violets are blue,Theres always an asian better than you”这句古老的谚语应该能解释一切了
"当我看亚洲人转笔的视频时,总觉得自己把视频速度调快了25%。"
在西方人眼里,转笔的最高等级就是:“Asian”,你如果夸一个人“像亚洲人一样”,那就相当于达到了神级。
他们一致认同练转笔绝对是需要童子功的,外教认为我在中国上的两年高中,什么没学会,就学会了转笔。
“简直不转不是中国人。”
这是属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中时期对抗繁重课务的最酷方法。
“初中的时候转书花样跟二人转一样,还腾空换手接,一学期下来书的正中间都掉色了。”
放学时校门出来的男生每人都手顶一本书在转,那光景感觉都是杂技团跑出来的。
“我怀疑我们班不是个理科班,是个杂技班”
左手扶额右手转笔,眉头紧锁眼光迷离可能是中国学渣最典型的形象了。
每次看书或者做题的时候,都下意识要转笔,当发现指尖没有它的时候,会茫然去摸索,寻觅不得的那一刻怅然若失。
“记得复读班的时候每天就是坐在教室里上课,年级里的干事经常在楼道里巡视,扒开每扇教室的窗户,记下来几排几坐的谁上课吃零食、转笔、打瞌睡。”
“不仅转书,我的同学只要是能举起来的都行,比如说簸箕、坏掉的桌面、凳子都分分钟拎起来转。”
在实验室看到试管都忍不住拿起来转两圈,上解剖实验操起锁骨肱骨也能玩起来。
筷子叉子汤匙鼓棒睫毛膏水管烟,只要看到杆状物就能拿起来转。
有一次在卡迪威试万宝龙钢笔,单手不自觉地就把笔横过来,幸好售货员的眼神拯救了我。
这就像“烟瘾”一样,焦虑的时候总希望手边有些什么可以排解一下。灵犀说,你转一下笔就好了,你一停止施力,笔的运动便不再自如,让人上瘾的不是烟草本身,而是需要一种吞吐释缓的方式。
“我有个女同事,只要一坐在办公桌前就开始转笔加抖腿。”
“她要一直转还好,因为外部环境的规律性激励会被判定为无用信息从而反馈为主观忽视,这是人的适应本能,就像你能在电视机的电流频率下睡着一样。”
关键她好像数学学得特别好,总是能恰到好处的停止抖腿转笔,等个十几秒再接着抖,这给了周围的同事无尽的困扰。
心理学家称之为midophonia(恐音症)
有人转笔笔油甩同桌一脸,有人被雅思考官警告,有人焊电路板焊到出神把电烙铁当成笔结果烫伤,还有人因为考试转笔被语文老师抢走唯一一根圆珠笔,然后悲催地用圆规写完了试卷。
不掉一万次根本找不到手感
对于爱转笔技术却并不娴熟的人,书包里一定会多准备几根笔,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笔会飞到哪里去。
我会的“一式”转笔,绝对无人能及,普通情况只能绕两圈,但运气好了绕着指尖转14次,我曾经沉迷于给这个招式起一个炫酷的名字,斗转星移横扫千军神龙摆尾移花接木越指乾坤,想了一个遍,以至于班主任走到身边都浑然不觉。
常见的TAN/TAR组合——在大拇指上来回转,属于最基础的技能
有家卖转笔的公司,打广告说有一种专业的转转笔可以帮助你“手指灵活IQ更高”。事实上真正的高手并不屑于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工具,他们的深厚功力可以浸透信手拈来的每一只工具。
就像现在的手指陀螺只是上海广州的纨绔子弟钟爱的玩意,而高手专注于古朴的方式解决问题,现在的人已经没什么场合能拿笔了,和这个时代一样,也很少再去思考。
以前蹴鞠也不过是那些不懂事的公子哥儿才玩的东西,足球也不过是一个打了气的皮囊,本来也没有意义,是玩法赋予了它意义。
一个很吊的招式你练了好几个月才纯熟,表演出来只用不到几秒的时间,急于求成的老外永远捕捉不到那种成就和仪式感。
专业转笔
我在美国的白人同学一直向我讨教亚洲神技,他追求的最终境界是能在转鸭嘴笔的时候不把里面的水弄出来。
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告诉我自己越发地觉得孤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个人在琢磨思考,陷入了疯狂掉笔和疯狂捡笔的死循环里,性子也变得急不可耐。
转笔的局限性其实非常明显,水平再高的转笔者也有惊人的掉笔率,每一个精彩的combo的背后都是长时间的练习以及成千上万次的失败重拍
回到国内参加公务员考试,发现大家都在转笔互相吸取精气神,我在家乡的激烈竞争环境里,深感自己优势全无气数散尽。
就像老外永远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打乒乓球打得那么好,中国人的转笔是源远流长而水到渠成的。他们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经过十几年课堂乃至生活的磨砺,当一个中国人站在你面前转笔的时候,你感受到的其实并不是一瞬间力量的爆发,而是十几年功力集大成的外显。
3年前转笔在深圳就很流行。在福田每周都有三次课,周二晚上是给初学者的,周三晚上是中级,周六晚上面向所有爱好者,经常有人在这儿炫耀有多持久,这里的最高纪录是42分钟。
你开始纳闷为什么转笔能转半小时以上,看书学习却不可以,然而生活没有再给你机会去思考,生活直接给了你答案。
有个和我一起报了美国的同学甚至在自己的御用转笔上写上了六字真言,但事实上他每转一圈,美国的大学就离他越远,他最后自费去了新加坡留学作为跳板。
飞快的转笔技术还在,笔杆子下的清澈不见了,你开始懂得生活不是讲台旁边的风水宝座,转运终究要比转笔难多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