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留学

奥巴马10万强计划前传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拉长的荷花

为什么是“十万”这个数字?是对奥巴马有特殊意义,还是中美两国有历史渊源?让我爱学习网带你一起了解其中原由。

中国好男儿志在四方,美国好儿郎守在家乡。当年中国赴美留学的先遣队,是一群精选的青年高知,到美国的顶尖大学参与研究项目,一去好几年。而今美国来的学生们,则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来华多是参与短期项目,眼睛盯着的,是实践与就业。

今年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华盛顿出席美国“十万强”基金会首届年会并致辞。自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提出“十万强”鼓励美国学生留华的动议以来,来自美国的留华学生大幅增加,依照目前30%的增长率,两国有望在2014年实现这个计划

相比中国学生的蜂拥留学美国学生又习惯于何种交流方式?

1978年7月10日凌晨3点,美国白宫的电话骤然响起,总统吉米·卡特被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来自北京,打电话的人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国访问。“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美国留学。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卡特想了一下,说:“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1978年的邓小平在行政层级上他只是国务院的一个分管教育的副总理。但这个历经磨难的元老级领导人散播的政治信号拥有无限扩大的后续波动。其中一个强烈的“开放”信号就是:加大派遣留学人员。

当时的中国大陆,原本只开向苏联、东欧的留学之门也彻底关闭。“文革”10年期间,中国仅仅向21个国家派出337名留学生。1974年前后,一些美国教授开始给北京的一些大学和1949年前曾留美的教授写信,“希望到中国做研究,交流合作”。但都未能收到回信。美方一直提出要交换学生中国一直没有接受。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和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一起,听取清华大学校长刘达的汇报。谈到派遣留学生问题时,他说:“我赞成加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今年派3000出去,怎么选派,派到哪里,教育部研究一下,在这方面多花些钱是值得的。”

7月7日,美国总统卡特的科学顾问普雷斯博士率领美国科技代表团与方毅在人民大会堂会谈,关于互派留学生一事。 7月10日凌晨3点,卡特总统接到了普雷斯的紧急越洋电话。

1978年12月26日的雪夜,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52个“几乎一模一样”的中国人离开祖国赴美。出发当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接见全体成员;周培源和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亲自到首都机场为他们送行。

出国前,他们曾被送到设在北京语言学院的出国人员集训部集训。集训内容除了国际国内形势、留学有关规定、出国外事纪律,还包括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生活常识—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国外报纸不能用来擦屁股,会堵塞马桶。这批人出发前在国内买了很多手纸,带到美国去。集训期间,每人得到700元置装费。他们几乎都做了同样的选择—当时国内最好的黑色“银枪呢”大衣,还有一样的西服,一样的皮鞋和包。

在纽约机场灯火辉煌的接待大厅里,刚落地的“52人团”对几十名来访的西方记者宣读了他们在飞机上起草的声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仅是为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而来,也是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

自1872年清政府派出首批官费赴美留学生至1978年,106年间,中国出国学生总数只有14万人。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264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

截止到今年,在美的中国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3.5万,而美国的“区区”十万强计划竟然完成了还不到一半儿,美国的教育观对此有什么影响?

相关推荐:

院校专业

日记&经验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留学申请条件

出国旅游总是免不了买买买

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