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留学

花100万出国留学值不值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沉默的大炮

海归“高学历低薪”的话题又来了。据媒体报道,一位加拿大留学的海归姑娘,留学花费超过100万,回国后月薪面试时“眼泪都要出来”,最终找了一份月薪不到6000元的工作。下面我爱学习网为你解析花100万出国留学值不值?

说实话,类似的故事我已经看到不少,但这,有问题吗?同样在加拿大留过学的我,也有故事要讲,有话要说。

━━━━━

1

2006年的8月底,未满十八岁的我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飞机,正式开始了我的留学历程。那时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跟如今比起来并不多,即便如此,你也依然能听到诸如葡桃的《留学垃圾》中唱的,关于留学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2011年我从我的母校本科毕业,社会学与亚太研究双主修,共同毕业的200多名系里的同学中,包括我在内只有三个中国留学生。隔壁的经济系,放眼望去一半多的同胞。

我们那一届,赶上加拿大移民政策改革,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一个帮助你申请移民的雇主,变得尤为重要。那段日子,前往加拿大留学的小留学生,有很多都带着家人“留学+移民”的期待,毕竟几十万的留学投资并不少,家人希望能在获得一纸毕业证之余实现留学利益最大化。

我那时则反对这种期待。一是觉得为教育本身而付出的金钱不应求以金钱的回报,二是觉得今生的奋斗目标是精神的自由与快乐,如果能做出一些小事在人世间留名则更好。说白了,就是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偿还父母为自己教育投入的不菲成本,所以索性把这份沉甸甸的债背在身上,装在心里。

━━━━━

2

更多时候,我们不把这份经济压力,当做自己职业与生涯发展路径上必须要考虑的残酷现实,而是寄希望于“钱早晚会赚得到,我要过我现在的人生。”

毕业后,这样的心态给了我一份不错的工作和不错的薪水,但在此之上的,是再次回到校园中的期待和勇气。14年我裸辞,准备申请研究生。15年,我进了一所常春藤学校读研。读研的学费和生活费高到令人咋舌,之前的“不要脸”心态在这样高额的成本面前愈加起不到安慰剂的作用。

待到我带着藤校的光环再度成为“留学归国人员”的时候,被高额成本腐蚀的轻松心态已然消失殆尽。

“我要找一份高薪水的好工作。”——我陷入了和诸多“文科留学生”一样的迷雾中,我们不会编程,数学能力仅限于入门统计学,还没能钻进法学院也没能考BAR,不想进也大概进不去四大,更够不到CFA的门槛。我们接受的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博雅教育),有的是“可塑性”和“潜力”,有的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和对周围的一切保持观察与挑战,以及曾经苦读的 “无用之书”。

我们不到“高薪”的门槛,可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完蛋了呢?

━━━━━

3

如果留学的目的仅仅止于找好工作,拿高薪,那便不是留学,而是镀金。方鸿渐式的留学不可谓成功,但也绝非失败之旅——没拿到学位,却好歹浸染在文化之中,有自己的生活旨趣与可爱之处;胡适的留学日记里也常常在打桥牌,博士学位也一拖再拖,自称Doctor十年之后才拿到学位证书。

私以为,目的性太强,就会在奔赴目的的过程中失掉许多东西,眼睛死盯着最终目的地,那一路上的风景自然就会被忽略掉。

一份自己又喜欢赚钱又多的工作,并不是留学归国人员独有的追求,而是取消包分配之后这个国家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求。只不过,留学生的教育成本,往往超过大多数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少年,因此父母、自己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随之飙高。

我的一点拙见是,正如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会提示您“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样,留学从来不是投资与回报成正比的“产品”,拿读书时投入的资金与毕业后赚取的工资做数字上的简单比较是幼稚的。教育和远行给一个人带来的影响往往不在一朝一夕,也并非立竿见影。

教育不会提供必然性,只是提供可能性;换言之,接受好的教育的人不一定能够成功,但不接受好的教育的人很难成功。而留学,给他们打开的是另一个世界,也不仅仅是眼前的人生。

对那些留学归国的求职者来说,最需要的,是一个平和的心态,包容的家庭与不那么趋利的社会环境。有些宿命论地讲,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越强求也就越不可得。


相关推荐:

介绍深圳托福考试培训费用

加拿大即将实行基本收入计划

加拿大留学住宿方式对比

法国留学签证办理如何避开移民倾向

英国留学签证申请进度介绍 六种状态你是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