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坐地铁还安全吗
在伦敦留学,不坐地铁,确实很不方便,但安全的事也很重要,真是难以取舍。这不又出事故了下面我爱学习网来为你解读在伦敦坐地铁还安全吗?
根据雅虎英国新闻(Yahoo UK News)报道,英国夏令时2017年9月15日上午8:20,在伦敦地铁District Line发生爆炸,导致29人受伤,多为烧伤。警方已确认这次早高峰的爆炸事件系恐怖袭击,也使得2017年成为自1992年以来英国遭受恐袭最多的年份。
其实反恐已经成为英国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6月2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说时,用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阐述对国家安全的强硬态度。
多年来,英国在反恐和确保公民自由的天平上始终左右摇摆、投鼠忌器。此次公开提出要建立反对极端主义委员会(commission for countering extremism),同时抑制极端思想的网络传播,反恐终于进入了制度保障阶段。
英国包容性很强的文化传统,保护了个体的独立性、社会的多元性,却不善于在短时间内定性、决策,不能当机立断,从而延长了试错过程。
2005年在苏格兰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期间,当时我还在英国工作,来往于格拉斯哥和爱丁堡之间,见识了英国最高规格的安保措施:英国陆军、防爆警察严阵以待,装甲车、防爆车游弋在街头,警务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一时间“战云密布”。
即便如此,就在峰会进行的第二天,2005年7月7日,伦敦便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铁恐怖袭击,伤亡惨重。
十二年过去了,英国的安保措施并没有实质性的升级。除了社会文化的巨大“反作用力”之外,英国政府的财政形势成为压倒安全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成为英国社会的发展主流,除了全面私有化、淘汰过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外,英国进入了“小政府、大社会”时期,即以减税、放松管制为主要职能,降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同时加强对社会的服务职能。
这之后的二三十年间,英国周期性的政权更替——梅杰政府、布莱尔政府直至布朗政府——始终坚持之前的经济政策。英国经济出现了二战后少有的长时间持续增长的局面,GDP增长幅度一般在2%—4%之间。
我在英国留学时的2003年—2004年,正是英国经济的繁荣阶段,首相布莱尔与财政大臣布朗推行的稳健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使英国维系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健康态势。
那时英国政府鼓励海外留学生硕士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我正是在英国MBA毕业后,享受到相关优惠的签证政策,取得英国的就业机会和工作许可。
只可惜任何发展都无法逃脱周期律的影响,英国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繁荣之后,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停滞、萧条,而拐点就是众所周知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繁荣期,“小政府”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应对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时,“小政府”自身的财政危机往往率先爆发。
接手“烂摊子”的卡梅伦政府,只得回归“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
尽管英国政府不像希腊、西班牙、意大利政府那样几乎到了“国家破产”的边缘,但确实苦于手里没钱,只得一方面对外收紧,抛出“脱欧”战略,从沉重的“欧债”责任中解脱出来,同时计划驱逐在英国享受公民待遇的欧盟成员国移民,把工作机会、养老福利等留给本国人。
在英国的海外留学生也受到了牵连,被莫名其妙地当作移民对待。2012年PSW(Post Study Work)签证关闭,留学生在英国的停留时间被严格监管,留英半年以上的学生开始缴纳医疗保险金。
另一方面,卡梅伦政府对内开始向人民“下毒手”,大学生首当其冲,实施了多年的免费高等教育在英格兰、威尔士等地戛然而止,学费从最初每年缴纳3000英镑,到目前已经涨到每年9000英镑。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的公共服务经费支出大幅度减少,警察局也开始无力负担日常开支,纷纷裁员,警力减少、警员待遇下降,对安保形势也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1863年,世界上开通的第一条地铁线就是在伦敦,早期地铁的开挖掘进面都是圆形的,列车穿行其间像一根圆柱形的管子,因此被成为Tube,尽管官方的名称还是Underground,但人们日常仍然将伦敦及其周边的地铁称为Tube。
伦敦地铁线路比较多,目前运营的是11条线路,在地图上分别用11种不同颜色区分开。其中与中国人联系最紧密的是Piccadilly线,深蓝色,连接了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第1、2、3、5号航站楼。
使用伦敦Oyster地铁卡方便实惠,从希斯罗机场到Kings Cross回车站只需要3.10英镑(26元人民币),比打车便宜很多,全程大约需要50分钟。
这次伦敦地铁恐袭,确实让中国留学生郁闷。本来在伦敦上学,坐地铁省时省心,现在一出事,又让家里人担心了。
在伦敦不坐地铁,确实很不方便,安全的事也很重要,真是难以取舍。
总体而言,伦敦上下学与熟悉的人结伴而行还是要好些,地铁恐怕还要坐,当前风声紧的时候换成其他交通工具就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