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留学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概况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迷路的人生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简称“上海交大”,是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杰出院校,跟着我爱学习网一起来了解下上海交通大学基本概况吧,欢迎阅读。

一、关于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双一流、”“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源头之一;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5年,学校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两部分独立建制,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学校;2005年,学校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为新的上海交通大学。[2-3]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6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共有28个学院/直属系,21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有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195人、研究生(国内)30270人,学位留学生2401人;有专任教师2835名,其中教授89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6名(含双聘);有本科专业6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6个。

二、历史沿革

1.清末发源

1896年,清政府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捐地开办南洋公学,经费由轮电两局捐输,聘请何嗣焜出任总理。12月得到光绪皇帝准允。至此,标志南洋公学正式创立。因学堂地处南洋(当时称江、浙、闽、广等地为南洋),参考西方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故定名为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初建时以培养高端法政人才为办学目标,先设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继设铁路班、特班、政治班、译书院、东文学堂等。

1897年,盛宣怀呈奏《筹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舍》一折,提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均可由轮电两局集捐筹办。聘请张焕纶为中文总教习,福开森为监院。在上海徐家汇赁屋办学。首批招考师范生30名,于4月8日开学,按五层格进行培养。11月9日外院开办,由师范生担任教习。师范生自编《蒙学课本》,风行中国国内。何嗣焜拟订公学第一份办学章程——《南洋公学章程》。招商局认捐规银6万两,电报局认捐规银4万两,作为办学经费。

1905年,学校改隶商部,改校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始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

1906年秋,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改隶邮传部,易校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0月,学校的第一个工程专科,即学制3年的铁路专科正式成立。

1908年夏,学校增设电机专科,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电机系科。

1909年,学校航海专科成立,后于1911年改为商船学校

1910年,学校建立电机实验室,同年秋,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10]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声中,唐文治宣布学校名为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困难,唐文治提出自己减薪一半,师生同心,以维持教学。唐文治还著《人格》一书作为国文教材。该时期孙中山莅校演讲,全校师生开始共同致力于兴建中国实业。

2.民国茁壮

1912年,学校改隶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并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

1918年3月,学校又增设铁路管理科,这是中国设立该科之开端,开创了工管结合的先河,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1921年,叶恭绰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时,将交通部所属三所高校(上海、北京及唐山)统一更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并在全国率先成立董事会,校长亦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叶恭绰当选为校长,张铸为沪校主任,凌鸿勋和张廷金为副主任。学校在原有电机科外又增设了机械科。

1922年,由于政局变动,叶恭绰出走,学校改为交通部南洋大学。此后校长多次变换,直到1924年底凌鸿勋再次任校长,学校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时期仍设置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调归唐山学校学校在该期间又新建成体育馆和调养室,并

3.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工业研究所。

1927年,北伐胜利,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学。学校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第一次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脱离学校,另组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增设铁道部。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校长由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副校长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为专职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充裕,校舍建设和系科建设都得到较快发展,校园面积也扩大到近500亩。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由此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教学体系。

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国立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到重庆九龙坡。该时期,交大开展院系建设。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组建造船等新专业,创办电讯研究所。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

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沪校与渝校会合,教学秩序得以恢复。广大师生投入到反对内战的斗争之中。在通货膨胀、经济困难与“白色恐怖”之中,学校仍坚持改进教学,并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至1949年1月,学校共有理、工、管理3个学院,18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研究所。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并于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校友迁至台湾后经过多年努力从而“复校”,这就是如今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上海解放后,交大师生员工开始投入到教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之中。学校在华东教育部领导下,明确交大是理、工、管理类大学,其任务是为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

1952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交大由10个系、1个专修科调整为机械、电机、造船3大类、7个系;开办工农速中和工农调干生班、开展学习苏联经验的教学改革,走按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道路。

1955年,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上海迁往西安。

1956年7月1日,上海造船学院在上海交大现址成立。

1957年,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根据交通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建设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部分的科系、师生、档案文献、图书典藏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一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两部分为一个学校,一个系统,统一领导。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961年2月6日,中央决定上海交大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同时受教育部上海市委领导。

1970年2月15日,学校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上海交大和全国高校一样,遭到一场浩劫,停止招生长达七年之久。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达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上海交通大学移交给教育部领导,实行教育部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

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同年6月10日,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

1995年12月,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9年7月,学校被列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9月1日,学校举行庆祝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成立大会。[

2005年7月18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16年4月8日,在纪念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该校1947届校友、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同志专程为母校发来贺信。

2017年9月,上海交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三、科研优势

科研平台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点,5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智库,4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

四、校园环境

闵行校区: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邮编:200240。

徐汇校区: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邮编:200030。

法华镇路校区: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邮编:200052。

七宝校区:上海市七莘路2678号,邮编:201101。

卢湾校区: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邮编:200025。

上中路校区(2007年废用):上海市上中路100号 。 光明体育场

交通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名誉董事,44届机械工程系校友、香港菱电(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和董事长胡法光先生为庆贺母校建校一百周年华诞,回报母校培育之恩、健强莘莘学子之体,捐资150万美元兴建体育场。“光明体育场”于1998年4月8日母校建校102周年正式落成,并由其亲自定名,以喻母校教育事业光明灿烂,前程似锦。全场占地6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11平方米。 2008年胡法光、胡晓明父子再次捐赠100万人民币,用于光明体育场看台座椅更换和健身房改建。

陈瑞球楼

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长江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球先生捐资1500万港币助建研究生楼。于2006年10月落成使用,建筑总面积18855平方米,由公共教学区、会议演讲区、服务办公区三部分组成,总造价为6000万人民币。陈瑞球楼为研究生学术活动中心,楼名由陈先生亲手题写。

木兰船建楼

交通大学美洲校友总会前会长、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赵锡成、朱木兰夫妇一直心系母校教育发展,大力支持中国船运事业,积极推进中美两国友谊。赵学长捐款500万美金助建木兰船建大楼,并设立木兰教育基金。2008年5月9日举行 “木兰船建大楼” 落成暨命名仪式,及木兰纪念馆开馆仪式,旨在感谢赵学长妇夫对母校关怀支持,纪念和宏扬朱木兰女士(1930.3.19~2007.8.2)博爱、乐观、坚毅、进取之精神,“木兰”二字系其遗墨。

木兰船楼由南北两幢板式高层及中间连廊组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用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办公之用,总造价约1亿元人民币。

光彪楼

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光彪先生捐资500万元人民币,助建学生活动中心。于2002年12月落成开放,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由报告厅、健身房、阅览室、保龄球馆、娱乐演艺厅等组成。

逸夫科技楼

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情系祖国内地,鼎力襄助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捐赠港币450万元助建科技馆,“逸夫科技楼”于2003年10月30日落成开放,由教育部批准冠名。大楼总投资1550万元,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633平方米。

请继续阅读第二页为上海交通大学知名校友详细介绍。


相关推荐:

签证

澳洲麦考瑞大学热门专业世界排行

排名资讯

2017年QS世界大学表演艺术专业教学质量排名

澳洲留学签证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