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留学

留学新闻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完美的小丸子

出国留学,选择在国外漂泊,在上学的weekdays,除了上课发言,一天恐怕也说不了几句话。那留学生对西方的人士是怎样的呢?下面我爱学习网来说说留学生对西方认识巨变的过分解读一览。

从一方面看,中国留学生拉帮结伙、在海外扎堆的现象已经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对于新生来说,这个圈子高墙筑起,新生不被待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新晋留学生该如何面对种种社交问题?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交到新朋友?怎样在海外建立自己社交圈?这一系列问题,值得大家耐心琢磨一番。

有人说过,在美国大学读书,中国学生随处可见。中国留学党已经占据了美国国际生的半壁江山,几乎每一所美国名校,都活跃着一批来自天朝的留学生。

有趣的是,即使中国人再多,你都很难看见中国人单独参加社交活动。无论是学校活动,或各类社团性质活动,都会是若干中国学生组团参加,很少见到单个出席的。

他们的交流也大多局限于自己圈子里。有很多美国同学表示:虽然班级中有很多中国学生,但是却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他们都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单独的“派系”,压根就没有沟通的机会。

中国人真的不愿意接纳外国友人吗?其实不然,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让留学圈的中国人相互抱得更紧,与外国朋友距离拉得更远。

语言问题

作为中国人,可能因为说话风趣等人格魅力就能交到一大堆朋友。可是留学生不要说用当地语言讲出一个有笑点的笑话了,连听懂别人的冷笑话都非常困难,所谓人格魅力只能是空谈。

娱乐方式不同

不同地区主流年轻人有着不同的娱乐方式。

例如clubbing算是非常主流的美国大学娱乐活动。大学的时候和几个外国朋友出去玩过几次,别人都是晚上8、9点问你出不出去,到12点还觉得太早应该去续另一个摊。虽然中国年轻人也喜欢泡吧,但这绝对算不上主流夜生活。

碰到那些痛恨club的人,人家叫你几次都不去,以后就不会再约了,很难融入非常正常。

年龄与学制问题

一来,通常出国的孩子,都比较勇敢,成熟独立。一般这一类人不太会单纯为了融入某个圈子而改变自身。

二来,北美大学选课自由,没有什么班级概念,和同班同学很难培养真正的友谊。

这些原因阻碍了留学生不愿迈出与外国人交朋友的第一步,有些人逐渐地只能找国人结伴,久而久之便成为常态。

说完了现状问题,这里还想聊聊大家对于学霸的看法。

很多人认为,学霸很难相处。

所谓学霸不合群,其实只能算是个伪命题。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学霸不合我们的群”。这并不不意味他们不合其他的群。

也有很多人会感觉,学霸圈子,一般人没有足够的能力,是走进不去的,他们根本不带自己玩。

更有一些人抱着“葡萄酸”心理的人,对学霸圈扣上了难听的评价:学霸,木头木脑、nerd、书呆子、不合群、孤僻、自视清高。

我曾经也有雷同的感受,认为这类学习优秀的学生恐怕是不知道怎样与人打交道的,所以他们既不想,也不能加入我们这种“普通圈子”。

但现在想想,大家的舒适区和兴趣点确实不一样,不一定非要扯到一起才算团结,才叫集体意识,才叫EQ高。过于执着地把自己喜欢的强加于别人,刻意地拉别人一起做某事、硬和别人聊天,这些行为才是不恰当地。

网友阿浆分享了他的经历。

他之前在美国的某个“大农村”读书,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美国人。因为那时候觉得,身边的中国圈子有点太浮躁了。后来慢慢融入了美国人的圈子,却也发现他们也幼稚得很。

接着他转到了州府学习,因为学风严格,功课繁重,也变得无暇社交。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习。朋友也基本上多是中国人和一些各个背景的留学生。

之所以愿意和他们一起,是因为这个学校的人都很上进。倒是美国人太野了,天天party。

再后来他来到了纽约,圈子里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美国人和其他外国人。来到纽约后,他突然爱上社交了,因为他猛然发现在纽约的青年人大多都优秀上进,有着说不完的精彩故事。

阿浆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和谁玩并不重要,圈子的层次才重要。你想和优秀的人成为朋友自己必须优秀,即使出身草根,只要不懈上进,仍可以把你身边的人甩到身后。

至于文化的融入,其实是一个被动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强迫谁去迁就本地文化。刚来留学谁都有不习惯的时候,口音、穿着、饮食、观念、习惯都完全不同,但也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慢慢被改变。

留学一个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痕迹的过程。

这里有一些对于留学社交的小建议,尤其是对于新生同学,不妨尝试一下。

1、学会尊重

对于留学社交最基本的要求,请尊重所在社会的行为准则,并尊重且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习惯。

2、选对专业、选对选课

去学习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不是盲目选择有大量中国人聚集的专业。

因为探讨学业便是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假如每个人都真正喜欢他们所学的专业,那么专业本身就是“志同道合”的契合点。

3、学会做自己

留学生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社交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摇身一变夜店达人、交际专家什么的。一个中国人,说着外语远渡重洋去另一个国度生活,甚至煎炒烹炸样样精通,比起那些或许连首都都没去过的本地学生,肯定不输他们

社交中,只要勇敢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每件事的看法表达出来,哪怕是用磕磕绊绊的语言,他们就会产生与你交流的兴趣。

时不时提出一个冷知识,喂一口鸡汤什么的。当然,做到这一步,还是需要学术或者专业沟通打下的基础,否则别人没事为什么要和你侃大山讨论天下大事呢?

4、掌握多一门语言

多掌握一门语言,有助于结识更多朋友

这里所谓掌握,并不是要求多么精通,哪怕只是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就足以在社交过程中成为破冰利器。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多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国际社会,总是能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大家都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学习、生活。设想一下,与家相隔千山万水,却听到了熟悉的母语交流,多亲切啊。

5、打工去

比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打工更容易交到朋友

如果说,读书的时候可以选择与中国学生抱团完成作业,参加活动的时候可以和中国人扎堆聊天,那么打工的时候,则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为了完成工作,你不得不与他们交流。

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属于“被剥削”阶层。正所谓同甘共苦,患难见真情,那么下班一道吃个饭,平时一起聊个天,顺理成章。

6、做好知识储备

如果有可能,多掌握一些当地历史文化知识。

与一些年纪稍长的朋友交流的时候,如果你对他们的历史文化比他们自己更为了解,岂不让人刮目相看?

对各类知识稍作了解,一方面避免尴尬,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赢得尊重。

7、爱上足球,或别爱了

如果你交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家的朋友,请你热爱足球。如果你热爱足球却生活在加拿大,请自求多福。

相关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们选择

个人陈述

韩国热门留学专业详细介绍

留学费用

2019Times英国法律与法学专业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