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留学

留学新闻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瘦瘦的草丛

其实,在没买过一些学生根本不具备津贴条件却拿到了助学金。几年间拿到高达数十万美元。下面我爱学习网来说说哥大师生联手骗取10万美元助学金。一起来看看。

他们用这些钱满世界旅游和度假

还用支票对学校主管表示“thank you”

但和留学生遭遇的不公相比

美联社周四报道了一则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的腐败丑闻:一名学院前职员通过一项暗藏数十年的计划,帮助3名学生学校获得了数十万美元的经济援助,自己则从中拿了至少35万美元的“回扣”。

嫌疑人Melanie Williams-Bethea曾是教育学院的财政援助主管,她被指控从2008年起就与她认识的学生一起经营着一个骗局。

目前Williams-Bethea在曼哈顿联邦法院首次出庭后,被获准以5万美元的保释金保释。

师生联手,骗取学校巨额助学金

据《每日邮报》报道,Williams-Bethea在哥大教育学院一直工作到去年5月。一项刑事诉讼称,这位47岁的皇后区居民在与学生们来往时,非法赚取了至少35万美元

她曾和一名女性学生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夏威夷、新奥尔良和安圭拉等地度假,2011年她们还一起在加勒比海乘游轮巡游。

Williams-Bethea现在面临与联邦学生援助有关多项指控,其中包括密谋、贿赂和欺诈等罪名,涉案的学生们也被捕了。

在教育学院的网页上,赫然写着这是“美国第一所,也是最大的教育研究生院”,有5000多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关于健康、教育、领导力和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也叫哥伦比亚教师学院,是一所世界顶尖的教育学研究生院,由慈善家Grace Hoadley Dodge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教育家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于1887年创立于纽约。

美国律师Geoffrey S. Berman称,被告Williams-Bethea伪造文件证明学生遭受了极端的经济困难,称学生因此需要比其他人更大的支出。

据NBC纽约报道,Williams-Bethea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向三名学生提供了数十万美元的资金,在学生没有参加课程时,通过虚报他们的学费、杂费、生活费等成本,让他们顺利得到津贴。

据称,学生们还用自己的支票向Williams-Bethea支付了一些钱,这些支票的备忘录中带有诸如“Thank You”等信息。

Berman还说:“这笔被骗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进了Williams-Bethea的口袋。但学生贷款欺诈最终会影响到的是所有学生和纳税人,导致学费上涨和贷款利率上调。”

学生也是受害者

美国教育部监察长办公室地区负责人Debbi Mayer表示,这次欺诈行为“伤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当局在法庭文件中说,这三名学生通过不正当奖励总共收到了数十万美元,每次通常就是数万美元

一名学生在几年内获得了近100万美元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贷款,且并非全部都是合法的。

报道称,学校在发现Williams-Bethea被指控的不法行为后就解雇了她。

教育学院发言人James Gardner称,去年春天,在一次金融援助奖评审中,他们发现了这一欺诈行为。

“我们立即展开了一项内部调查,发现了一名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学院向联邦和州政府报告了调查结果,并一直与联邦调查人员密切合作,揭发与这些不当行为有关的所有事实。”

Gardner补充说:“我们非常重视欺诈和盗用大学资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上的背信弃义深感痛心。”

这虽然是哥大教育学院的一个腐败丑闻,但在这样的财务丑闻之下,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甚至是带着梦想跨洋而来的留学生

这样的丑闻带来的学费上涨和贷款利率的上调,无疑会加重留学生个体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高校中可操作的“灰色地带”与不公平远不止于此。

有人说:名校录取成了拍卖,才是让人最糟心的。

更大的不公

学生能进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除了前期漫长的准备拉锯战,还要面临重重困难,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错综复杂的申请流程、漫长的等待......

最重要的,是一个难得的被公平对待的机会。

如果说中国的高考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那出国留学却更像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学生的辛酸,只有留过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一个公平的机会,对留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有人辛辛苦苦,明明什么条件都满足了,却去不了梦想的学校。但有人却只需要花上一笔钱就能轻松得到入学机会。

野鸡大学买卖泛滥无力改变,但当连名校的入学机会都能用金钱买到的时候,留学生们辛辛苦苦的拼搏似乎瞬间失去了光华。

而这些买卖名校录取名额的源头都指向了一个美国大学的重要部门——校董理事会(Board of Trustees)。

美国大学的校董理事会往往由多名成员构成,以哥伦比亚大学的24名现任校董理事成员为例,他们所有人都获得了哥大的学位。更有多名理事与哥大结下不解之缘,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都选择在哥大攻读。

美国高校存在校董理事会成员的推荐学的情况, 也称为特招学生。大学接受捐赠,因此捐赠者的孩子就有了步入美国名校的机会。

据悉,每个校董每年会有1~2个推荐名额,正是由于名额有限,所以校董并不会轻易推荐他人。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一流大学的资金筹措办公室都列有一张“发展项目”名单,将那些仰仗父母为学校捐赠或有可能捐赠巨款的学生排在录取名单的前面。

家境殷实的学生可以通过资金捐赠的方式,得到校董理事的推荐,经过考察合格之后得到录取资格。但这种推荐并不是无条件的,学生需要达到学校要求的语言成绩等。

Board of Trustees的成员可以是基金会也可以是个人。假设现在基金会作为一个组织,手里有若干名校录取名额,基金会的成员则可能会将这些名额转让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这一过程如果没有金钱的交易的话,是完全符合一般大学录取的操作规范的。然而,一旦校董个人或是校董组织中的成员将推荐名额出价转让给他人,有价格就会有市场,而且目前来看,这一灰色地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监管。

这一灰色地带所产生的“校董推荐名额交易有点像是黑市,不受监管,且存在层层代理商,代理商一层又一层加价之后,最终达到中国家长眼前的报价可能已经是天价。

排名稍靠后的学校几十万美金可以拿到名额,而排名顶尖的学校甚至需要加价到上百万美元来获取一个校董推荐名额

但即使是如此的天价,也不能保证录取可以万无一失。

选择出国留学就是选择一条更公平的路,但这种“买offer”的通道不仅造成了入学不公,更是给本就缺乏管理的留学生申请中介市场打开了一个“黑市”。

而对名校本身来说,接收质量较低学生的入学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教育质量。

学生踏入职场时,他们名校毕业的标签伴随着他们的弱点,会让学校得到“教育质量远不如从前”或“留学泡沫”的负面评价。

写在最后

学的路上,即便有种种不公和一路的艰难险阻,仍然有人坚定不移地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着。

和人心里坚定不移的力量比起来,不公或许会带来暂时的愤愤不平,但终究无法与决心抗衡。

只要坚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条路是自己想要的,继续走下去就对了。

相关推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拿大留学签证被拒原因解析

去澳洲留学能带什么吃的

院校专业

英国哪所大学的社会学硕士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