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法国是多元化浪漫之都,很多人会选择移民法国生活,那
法国是多元化浪漫之都,很多人会选择移民法国生活,那么移民后的生活是怎么样呢?想必是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别担心,和我爱学习网移民栏目一起来看看移民法国后的生活感悟,欢迎阅读。
来法国一年半,总算克服了懒虫,开始提笔记录所见所感。
生活在法国小城,感受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法国,撇去了一些移民过剩和严重的文化入侵。小城位于法国边境,地处军事要塞,一战二战都被倾城摧毁,所以没有保留原始欧洲古镇城堡的模样,怀着之前在意大利所闻所见的欧洲小镇风景,来到这里多少有些失落,但是现今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一切都和大海和船舶有关,也算是别具特色。
关于法国式的傲慢
刚来到法国都没在巴黎落脚,直奔这个小城,所以对法国的印象从这里开始。而来到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国式的傲慢。法式的傲慢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强的优越感。最直接也是让我受挫最深的表现就是几乎没有人跟我讲英文。记得刚开始作为法语小白的我,就要办理各种手续置办各种生活用品,无论走到哪里都得畏畏缩缩的问人一句“请问您可以讲英语么?” 而我所得到的答案无疑幸免的都是坚决的“不”。然后硬着头皮把自己所学过的单词掏个空,实在不行还有手机翻译。现在想想,对于之前只学过两个月法语的我能够生存下来简直是奇迹。他们真的不会讲英语么?一部分也许是的,但是更有一部分人其实完全听得懂英语,也是会讲一点的,只是出于法国的傲慢,一听到英语这个词就嗤之以鼻,好像讲英语整个人身份就降低了几个等级。一个朋友也有同样的遭遇,说是楼管大妈第一天就跟他讲,跟她可以讲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但绝对不能讲英语。楼管大妈都是一个模版来的,作为国际学生宿舍的楼管大妈,面对向我这样讲英语的无辜小孩只会不断的翻白眼和不耐烦。后来逐渐了解到英国与法国存在着几百年的深仇大恨,互不对付。即使是二战对手德国在法国人眼里也远不及英国人可恨。
除了仇恨之外,更深处的法国人自身的优越感。法国自诩文化大国,全民对文化,艺术都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法语确实是对拉丁语系的语言影响巨大,大量的英文词汇都来自于法语,连厕所“toilet”都来自于法语。所以作为起源的法语也是有资格瞧不起英语的。再说艺术,相对于美国的快餐文化,英国的所谓绅士文明, 法国的四处弥漫的艺术气息就显得略微高级了。在这个被称为“小渔村”的小城里,有数家艺术画廊,虽然门面很小,但大都是作品的作者自己创作的作品售卖。要是赶上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展,即使是在城郊小镇也要排大队一睹名家风范。
法国人的傲慢更体现在聊天上。即使是随意的朋友聚会随意聊天一定要阐明自己的观点,不说明白不给别人插话机会,如果有意见不合,就力求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对于自我立场上有一种永不服输的机会。即使是自己对食物的爱憎也要给别人一种我不爱吃的东西都是差品的感觉。
法国式的傲慢不仅是对自己是法国人的优越性,还有对自己家乡,地区的自豪感。即使是出生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也会有一种哪里都不如我家好的感觉。没有人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水背井离乡,进军巴黎里昂。求学之后最大心愿都是回到养育自己那片土地而引以为豪。家乡的美食是最美味的,家乡产的红酒是最甘甜的,家乡特色的奶酪才是正宗的法国奶酪……
这一点让我不禁想起北上广深漂着的外来追梦人,归根结底是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较大吧。但是对于收入上,法国人不是很上心。不需要拼尽力气以赚取更多的工资,只要有口酒和,有奶酪面包,有朋友一起分享就已经足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而不是积累资本,紧盯着银行账户里的数字。
关于女性
法国是一个十分尊重女性的国家。这里的男人不是为了表现绅士风度而彬彬有礼,而是源于内心的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在这里男人和女人享有绝对平等的地位,没有男人觉得一个女人若不经风,没有女人觉得依靠男人天经地义。不止一次在店里看到上了年纪的恩爱夫妇,男人默默站在女人附近,甚至亲手帮忙挑选衣服;走在路上无论多大年级的情侣总是手牵着手,很享受的散步。曾经和楼管大妈谈论过婚姻中男人和女人角色的问题。大妈咬牙切齿的控诉东亚女性包揽全部家务和照顾丈夫小孩的生活起居,在她眼里这是非人道的,令她嗤之以鼻的。她说女人最重要的是享受生活,出去社交,和朋友吃饭喝酒聊天是生活的必须,如果连这点需求都满足不了,那女人是非常悲哀的,相对于对女人颐指气使,女人更需要的是呵护。她的这番控诉源自于对东亚依然存在女人做全职太太包揽家务,更可恶的是即使女人工作也要包揽家务。身边的一个法国小哥不久前和女朋友生了个可爱的女娃,从出生到现在基本都是小哥只身一人带孩子,即使这段时间正直博士论文答辩的紧张时期,他还是坚持自己带孩子。我有幸见在他答辩的日子到了这个如此幸运如此娇贵的法国女孩,其实是个及其普通的女子,只是脸上总挂着平和、单纯、幸福的笑容。
法国不愧是主张女性自主独立的先驱典范,女性独立自由深深阴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就像是与生俱来,就像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对女人的压迫一样。在这里很少有男人为了把女人追到手而挥金如土,更不会有男人为了一夜情而花费金钱。对于爱与性,双方都是平等的,都是受益方。没有女会觉得被约出去过夜是吃亏,如果是你请我愿反而觉得自豪和享受,甚至一些女人为了约到男人而花钱为他买酒。在这里从没有人觉得想要追求我就得清你所有,我答应和你在一起是你欠我的,你就得满足我的一切要求和愿望。两个人在一起只要开心快乐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没有过多的牵绊。
说到这里我并没有刻意去比较,只是在此的所见所闻与之前在国内的确存在一些差异。也并没有可以褒扬或诋毁某一方。这种法国式的恋爱婚姻观也的确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很多人选择崇尚不婚主义,既然未婚和已婚生娃一样的待遇,那何必拿一纸证明来约束自己呢?这样的婚姻观和社会价值观同样导致了超高的离婚率。周围大多数的邻里好友都是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婚姻或是经历过父母离异。离婚和重组家庭在这里简直是家常便饭,一言不合就一拍两散。新建家庭也不会顾忌经历过离异孩子的感受,而与新的另一半孕育新的种子。一代接着一代的言传身教导致了大多数的法国人家庭责任感匮乏,而恶性循环着高离婚率的情形。
关于其他国际友人
在这里除了法国朋友,还接触到了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朋友。也许因为同在异国它乡感同身受,也许因为三观更加契合,真正聊的来的朋友还是非法国人居多。比如北非或黎巴嫩的阿拉伯妹子,既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又受到了开放式的欧洲文化影响,当然颜值身材更是让人养眼,非常羡慕阿拉伯人种的基因优势,可以同时拥有雪白又媚人的面庞,自然的卷法,波涛胸涌却腰腿匀称的身材,还有曼妙的舞姿和醉人的歌喉。对于某些偏激的种族歧视主义者,阿拉伯=穆斯林=恐怖分子或强盗小偷,我只想说这种偏激会让你错过多少美好。一些阿拉伯人比如黎巴嫩,一部分是信仰天主教的,对于信仰穆斯林北非或黎巴嫩的阿拉伯人,他们可以在非清真餐厅和吃着猪肉的人共同用餐,看着别人喝酒,这对于他们完全是无所谓的。他们从来不强调或强迫周围人尊重他们的宗教习俗和信仰,女孩子也大多数不带面纱头巾,男人也没有不尊重女人的行为,倒是擅长调情。由于同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他们其实与中国人的一些思想观点有很多交集,比如相对于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法国人,他们在不违反法律和教义的条件下很懂得灵活变通,在家庭观念上比法国人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女孩子在和男孩子接触的方面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坚决不会和丈夫另一男人独处一室等,这在法国人眼里简直是家常便饭)……
除了阿拉伯人,我还和一些意大利人有很深的交情。这种交情起源于对烹饪的热爱。意大利人尤其是女人对美食和厨房有着很深的情结,即使是意大利小伙,随便做个意大利面或是迷迭香烤鸡都是美味飘香。对于资深吃货的我受到了他们的青睐,大家经常在一起切磋厨艺,相互品鉴。本来就具有良好的基因作为诱导的我在他们的影响和鼓励下,厨艺获得了升华。在和他们接触过程中我了解到在意大利很多家庭里也都是男人占主导地位,女人做饭洗碗是习以为常。意大利女孩都非常能干,不仅人手烧的一手好菜,能做出香甜美味的蛋糕,还个个都是清洁高手,每个人的碗筷都洗的高效又洁净,每个人的屋子都是整洁有序。除了对美食的热衷,他们具有人格魅力,当然外表的魅力也是名不虚传。与傻拜甜又高冷的法国人不同,意大利人对周围的人都热情似火,幽默开朗,有对朋友体贴入微,为人处事都让人很舒服。
后记
这篇随笔的只是我在法国小城生活的所见所感,没有明确中心和创作目的。我并不是想在此为某一类或某一种族或某一国家撕掉标签,更不是为了为其贴上新的标签,也没有要拿国外的优势或劣势来警醒国人取长补短。因为这是不现实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都有自己所经历的历史故事,只是学习借鉴一些皮毛根本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比如法国的税收和全民保险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他们有自己完整的社会体系和人民意识,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光鲜亮丽的情景,都是经过历史的摸爬滚打练就的适合自身民情国情的体系和意识,我们所听到的所有不稳定因素也是其光鲜亮丽意识形态下深藏的弊端。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多听多看多想,自我的提升与多元化的吸收,是不是也会为自己民族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进步贡献一点小小的力量呢?
相关推荐:
加拿大留学:不少移民人士会选择去加拿大生活,那么加拿大曼省的移
美国留学:尽管美国移民政策近几年收紧,但大家对美国移民依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