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的发展历程
妇女节的由来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庆祝对女性的爱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欧洲,包括俄罗斯。
节日起源在联合国介绍国际妇女节的网页上,把“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事,这些事件包括:
美国社会党人在1909年将2月28日定为全国妇女日;
1910年,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上以蔡特金为首的来自17个国家的100余名妇女代表筹划设立国际妇女节,但未规定确切的日期;
1911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等国有超过100万妇女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
1913年2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俄罗斯妇女以举行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示威游行的方式庆祝了她们的国际妇女节;
1914年3月8日,19世纪女权主义者抗议罢工游行示威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游行;
为纪念在一战中丧生的近200万俄罗斯妇女,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俄罗斯妇女举行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临时政府宣布赋予妇女选举权。可以说,正是上世纪初这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而不是人们想当然的“国际妇女节”只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遗产。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19世纪30--40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到机器工业大发展的阶段,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取得胜利,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妇女积极参加了本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妇女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开始兴起;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启发了妇女争取平等权利斗争的觉悟,是妇女运动产生的直接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拥有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依然蔑视妇女,于是她们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发展沿革设立国际妇女节的想法是最先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尽管后来当局出动警察攻击并驱散了抗议人群,但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
纽约妇女为争取平等权利举行示威游行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当时有将近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十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最低工资标准)和享有选举权(妇女选举权)等,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第二年有2000人参加双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个妇女节集会。
首次庆祝妇女节是在1909年2月28日,当 时美国社会党发表了一项宣言,号召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纪念活动。这样每年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1913年。
1909年服装女工发动总罢工,2至3万衬衣女工为了长达13周的寒冬增加工资并改善工作条件而参加罢工。妇女工会同盟为被捕的罢工者提交保证金和大量的罢工基金。
1910年8月26日—27日,在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前夕蔡特金以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身份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全世界被剥削工人的国际团结早己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原则。德国社会主义政党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强大影响,党内有诸多倡导女权者,包括像克拉拉·蔡特金这样的领导人。这次代表会议有17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代表了工会、社会主义政党、职业女性俱乐部,还包括第一次当选为芬兰议会议员的3位妇女。受到美国女工及其社会主义姐妹们行动的激励,蔡特金起草了一份《关于争取妇女选举权基本原则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规定,“各国无产阶级有阶级觉悟的政治组织和工会一致同意:各国社会主义妇女每年要有一个节日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妇女获得选举权,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并连同整个妇女问题一起对待妇女的选举权要求。妇女节必须具有国际性和认真地筹备。”
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关于确立国际妇女节的决议,更没有规定哪一天是妇女节。19世纪美国妇女的独立标志际妇女节的具体日期。所以,1922年之前庆祝这个节日的活动随机性较强。
1911年3月19日,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妇女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德国各地举行了争取选举权的集会,仅柏林一地就有5000多名男女工人参加。丹麦、奥地利、瑞士等国的妇女也都举行了集会和游行。总共超过一百万人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6天之后的3月25日,纽约发生了著名的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火灾吞噬了140多名制衣女工的生命,这其中大多数是意大利和犹太移民。而恶劣的工作条件被认为是导致如此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这场火灾后来还对美国的劳工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妇女们也于1913年3月8日走上街头,通过举行和平集会等形式反对战争。
1912-1915年间,每逢3月19日这天,蔡特金都在国际妇女书记处的机关刊物—《平等报》上发表文章,纪念国际妇女节。
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是为纪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和劳动妇女反对政府军偷袭蒙马特尔高地国民自卫军大炮阵地而举行的起义。这一起义导致巴黎公社的诞生。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后来还证明是俄国革命的前奏。
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女工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于3月8日(俄历2月23日)举行庆祝国际妇女节的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参加了有9万男女工人进行的罢工。后来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德国国际妇女节海报起义,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女权活动家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Alexandra Mihalovna Kollontai)说服列宁将3月8日设为法定假日。苏联时期,每年都会在这天纪念“英雄的妇女工作者”。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以后,由于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被反动派杀害,因此,1919-1921年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都选在3月5日这一天。这天是卢森堡的生日。
列宁于1920年和1921年发表的《迎接国际妇女节》和《国际劳动妇女节》两篇纪念文章,都是在3月4日写的。
1921年9月9—15日,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28个国家的82名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保加利亚的女共产党人建议,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第二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采纳了这个建议,通过决议将3月8日这天定为国际妇女节。
此后,各国无产阶级妇女每年在这天都以不同形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其目的不仅仅是争取妇女选举权了。从1922年开始,苏联《真理报》、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机关刊物《国际新闻通讯》、《共产国际》在3月都开辟专栏,介绍国际妇女节和各国无产阶级妇女的斗争以及生活和工作情况。
中国人首度公开、正式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在1924年3月的广州,当 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以来,该节日己经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运的重要场域。“三八”国际妇女节代表革命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百年妇运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关注到妇女问题,在中共二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提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这一后来以一贯之的妇女运动指导方针。随后,向警予出任中共第一任妇女部长。在随后的几年里,她多次在上海领导女工斗争,仅1922年一年间就在上海的六十间丝厂、三万名女工中先后发动中共妇女运动领导人动十八次罢工。
但是当 时中共内部妇女力量薄弱,1922年6月时只有女党员4名,到1923年6月时也不过13人。建立广泛的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需求迫在眉睫,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中就提出“一般的妇女运动如女权运动、参政运动、废娼运动等,亦甚重要”、“本党女党员应随时随地指导并联合这种种运动,口号应是“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这些口号之外,还应加入“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国民革命运动的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就在中共二大召开的这一年,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国民党改进会议,再次改组国民党,在新修订的党纲与总章里规定设立“妇女委员会”,以“调查国内外妇女状况,并研究国内妇女问题之解决方法”。
1924年初的广州,妇女就学就业的机会很少。据统计,全市女老师、女医务人员只有200多人,女学生也不过6000多人。国共实现合作后,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靠近港澳的广州妇女开始接受国际妇女革命运动的影响。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何香凝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促使《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政纲中明确规定:“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从而确立了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则。何香凝作为中国国民党早期最重要的妇女运动领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13] 这一时期,作为国民党中央的一个党务部门,国民党的妇女部同样关注“国民革命是妇女的唯一生路”,将妇女解放与国家救亡紧密相连;在这一点上,国共两党妇女工作有着基本的共识。
当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遵照两党的决议,女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参加国民党各级妇女部的领导工作。向警予、蔡畅、邓颖超、杨之华等中共早期妇女工作领袖都先后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和沪、粤等地的地方党部妇女部担任领导职务。
1924年广州对于“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不仅成为中国首次公开的“三八”节纪念活动,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重要场域,“国际妇女节因而也成为广大妇女教育、检阅自己力量和加强团结的盛大节日。”
1924年2月下旬,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部会议上,何香凝提议在广州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由中央妇女部负责出面发起集会和游行示威,会后何香凝承担了纪念活动的筹备事宜。
1924年3月3日,广州执信学校作了题为“国际妇女节之性质”的专题讲演,介绍妇女节的历史与意义,这个演说可以说是中国的政党首次向中国大众介绍“国际妇女节”这一概念。
1924年3月4日,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以部长曾醒名义发出通告,呼吁广州地区各妇女团体于3月8日举行游行示威,响应全世界妇女的“大团结示威运动”,并派代表参加3月5日下午在执信女校召开的筹备会议。翌日下午2时,广州各界妇女代表数百人在执信女校大礼堂举行筹备动员会,推举何香凝为会议主席。何香凝发言,3月8日广州妇女的游行示威将是中国第一次组织的“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意义十分重大。与会代表热烈鼓掌,并纷纷对组织好这一活动建言献策。
1、1975年澳洲妇女运动街道分发有关妇女问题的传单,以唤起市民的注意和动员各界妇女参加大会和游行;2、3月8日上午11时在第一公园举行示威大会,请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通知省立、市立各校学生全体参加;3、会后在市内马路举行巡游,并准备汽车队演讲队随同出发,请市公安局派军警保护;4.确定各种旗帜标语,如“解放中国殖民地之地位”、“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要求妇女劳动权、平等教育权、平等工价钱、女子参政权及一切妇女应得之权”等。
《广州民国日报》为广州纪念“三八”节活动呐喊助威。3月5日该报发表《庆祝国际妇女日》一文,详细介绍“国际妇女日”的历史及德、英、奥和苏俄等国庆祝“三八”节活动情况。3月6日又发表题为《妇女日》的时评,指出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受制于“男权”,“几不自当为人”,强调国民党中央提议举行“三八”妇女日活动,目的是提高妇女的觉悟,革除陋习,进而谋求妇女的“觉悟”、“独立”。3月7日,该报又刊登《国际妇女日之运动》,通告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广州的“三八”纪念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巡游路线,向广大妇女发出了动员令。
1924年3月8日上午,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行,位于市中心的第一公园内的音乐亭搭起了临时舞台,“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横幅悬挂正上方。会场四周也张贴了“妇女要求劳动权”等标语。10时左右,执信学校、高师学校、法政学校、市政学校、女子职业传习所、保姆学校、图强学校等30多所学校学生、各界妇女约2000多人参加。11时大会正式开始,由广州工读学校校长沈慧莲主持。之后何香凝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讲,介绍了“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及纪念它的意义,痛述了广大妇女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鼓励妇女坚决地走“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和妇女自求解放的道路。”
与会者报以热烈掌声和口号。廖仲恺也前来助兴,并发表《国际妇女日的性质》的演说。瞿秋白、恽代英等共产党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支持妇女群众运动。与会妇女群情激昂,“打倒外国帝国主义”、“排除纳妾和一夫多妻”等嘹亮口号此起彼伏。
妇女顶起半边天活动在1979年得以恢复 ——使得1924年以来,“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重要场域的传统得以继续。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