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祝福》读后感的读
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祝福》读后感的读后感文章,更多文章尽在我爱学习网。
《祝福》读后感一
近日,读了鲁迅《彷徨》中的《祝福》一文,对鲁迅的文章又增添了几分认识。
《祝福》写了“我”回家过年时,听说了祥林嫂的故事。祥林嫂是外乡人,初来鲁镇时活泼开朗、勤劳朴实,深受大家喜爱。但她丧夫后被逼再婚,而后来的丈夫和孩子却都因意外丧生,她沦为了乞丐。在被大家欺辱,嘲笑后,自闭起来,最终不得不自了终生,期盼着下地狱与家人重逢。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读后心情十分沉重。
作者的意图,便是要通过祥林嫂的一生来批判禁锢人的封建思想。纵观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封建思想毒之深。最初,祥林嫂在第一次丧夫后,受封建思想中妇女要“守节”,不能再嫁的影响下,不肯再婚,甚至寻死;后来,被逼再嫁后,在别人的眼里她已“失节”,于是人们便不停嘲笑她,歧视她,给她带上罪名,使她每日生活在痛苦中;然而,她尽管尝试挽回名誉,却寄希望于神灵,向庙里捐门槛以求摆脱“罪名”,但这终究是无用的;最后,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只好自杀,以求在地狱中与家人能重逢。仔细想来,这导致其悲惨遭遇的竟几乎全部源于封建思想,封建思想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它让人不能呼吸,不给人活路。人们认识到了这思想的罪恶后,便会摒弃它,从而动摇封建统治根基,推动社会进步。
值得学习的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普通民众毫无觉悟,在千百年延续下的封建思想中混沌地活着。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才能使人们觉醒呢?事实证明,直接攻击旧思想,宣传新思想,不但不会被接受,还会被当作反动思想而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于是,鲁迅便富于战略性地用叙事的方式,婉转地让读者自己觉醒。人们一开始读来,不会存有戒备心理,只是当作一个微不足道的故事来看,或许它平常的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但随着阅读深入,他却不知不觉地发现,主人公的命运多舛,似乎并不是偶然。再一琢磨,便不难察觉这些悲剧都是由封建思想导致的。即便思考到这也就足够了,在这类文章的影响下,久而久之,他便对封建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厌恶,便会毫不犹豫地推翻它。
由此可见,斗争不能只靠冲动和热血,更多的是需要智慧。今天,我们在赞叹鲁迅的文笔和构思时,更应该感谢他,是他为黑暗的中国带来第一缕曙光。
《祝福》读后感二
我读了《祝福》这篇文章后,深深地为旧中国的妇女感到不平,和对旧封建社会宗教制度强烈的不满。《祝福》中主要反映了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她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妇女,她勤劳善良,对生活一无所求;她饱受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的摧残,终于凄然无告地默默死去。
故事开始是讲祥林嫂的丈夫死了后,仍在家任劳任怨地收拾、干活。而她婆婆却在她堂伯的诱利下想把她嫁掉为她的小叔娶亲。可见,旧中国的妇女是没有自由、没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的,一切均由长辈去安排,实在是可悲。当她逃到鲁四爷家中做帮工时,又因她是寡妇而遭到鲁四爷的讨厌。本来在他家做个女工也算不错,但好景不长,最后还是逃不脱她婆婆的手掌心,被抢回去塞进花桥嫁到山坳里去了。当时的妇女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羊一样,毫无投生的机会。
祥林嫂最后还是认命了,她与后夫结婚时向地主借了钱。夫妻辛勤地劳动,挣来的钱仍不够还,反而越滚越多,财主追债没钱就要封屋。就在追债的这一天,祥林嫂失去了一切,儿子被狼吃掉了,原来已卧床不起的丈夫也被活活气死。屋被收走了,祥林嫂一无所有。
祥林嫂第二次出现在鲁家时,并没有得到鲁四爷的同情,可怜,反另他更讨厌。每次过年的祭忌品都不让她碰,说她的手不干不净,她碰过的东西祖宗会不吃。祥林嫂精神又受到一大打击。可见旧中国对封建迷信中毒之深又如播种一样散在当时人民的脑子里,使它们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中生根发芽、生长繁殖。更可悲的是祥林嫂把存了一年的工钱拿去捐了门槛,以为用门槛作为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踏、万人跨就会赎了“罪”,争得做人的资格,难道当时的妇女还不如一根门槛吗?
最后,由于过多的精神压抑,使祥林嫂崩溃了,这更使得鲁四爷讨厌,终被他辞退了。祥林嫂只能靠行乞度日。然后在一个风雨交迫的日子,在一个人人祝福的大年夜中死去。大家欢天喜地的在屋里过新年与在街头的风雨交加时流浪的祥林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死之前还念念不忘说:“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而鲁四爷却说她不迟不早偏偏在大年夜中死去,可见她是一个谬种。难道人有选择什么时候死的权利吗?枉他还是个读书人呢!可见,当时人民受的是严重的封建宗法制度的摧残。
《祝福》中所描绘的鲁镇,就是封建迷信思想统治下中国农村的缩影。祥林嫂在年终祝福中无限凄苦地死去。而压迫者却在兴高采烈地为自己祝福。这一典型环境深刻揭示了旧中国尖锐的阶级对立。突出了悲剧产生的历史背影和社会腐败无能的根源。
新中国成立了,祥林嫂的类似悲剧也不会再重演,旧中国的黑暗也会绝迹。我们是时代的新人,应有时代的精神,应勇敢地向我们自己的理想追求、拼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