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书面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活力的鸡翅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书面的)。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下面,我爱学习网为您带来,“读《西游漫记》有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西游漫记》有感1

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西行漫记》(英文名《allstaroverchina》)这本书,但是好几年过去了,对于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进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着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慨。

从一开始,这本书的序言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了,情不自禁的多看了两变。这不是一部小说,不是一部散文,也不是一“本历史着作”,而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它是作者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难困境,根据采访所得的一本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指出:“这本书绝对不能算做正式的或正流的文献。在这里我所做的。

中国革命的大小事件。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了,我喜欢着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够真实,够细致,里面的内容,所描叙的事情的经过并不是我以前在中学历史书上所学道的那样的简明扼要。相反,它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就拿书中第五篇《长征》来说吧,我们所熟悉的第一,二,三,四,五“围剿”中,由于某些掌权着对局势的错误判断,外加上战略上的失误,使江苏区这快革命根据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历史书上了解到。但是对于围剿的各种战略,以及当时蒋介石的军事行动,江西区共产党员的对策,这一切一切都在此书这有了详细的记载。如果说我们所读的历史课本是一间房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房里面的家具,很具体,很形象,很实在。 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的严密封锁线。面队敌人强大的军事实力,穷追猛打,红军则采用了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围困,摆脱危险境,其中渡江这一环节,犹如电视剧里面的惊险万分,但是确实千这万却。当时长江边的渡船早一被敌人焚毁,面对这事实,红军奇迹般的走了八十五英里,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冒充敌人来到对岸解除武装,但红军的主力军在没有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渡河。有勇有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红军。接下来的是巧夺大渡河。这环节主要不是渡河的经过了,而是中国共产党与少数名组之间的关系了。红军当时面对着敌人的炮火威胁,还要应付骁勇善战的土着居民,独立的黎族人民,桀骜不驯的黎族人民从来没有被住在周围的汉族人征服过,同化过,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更是闻所未闻。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来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但毕竟是红军,他们的功绩,他们的作为,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了。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境界,非凡的心理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个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看着本书的时候,刚好我参加了党校的学习,想的东西更加多了,认识也更加深了,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斯诺眼中的中国革命,和平时期的共产党员,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我忽然觉得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的肤浅。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不如斯诺那样了解中国感的革命,了解中国感的共产党。他在器弥留之际,还说了一句:“我热中国”。

读《西游漫记》有感2

非常惭愧的说,如果不是学习《中国近代史》这门课,如果不是这次期末论文,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拜读这本曾经轰动世界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名着。由于时间仓促非常遗憾的不能全部看完这本名着,只是略微看了前几章并大致浏览了后面感兴趣的几节。但是仅仅这几章却也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先说说这本书的整体印象。埃德加斯诺斯诺的《西行漫记》意义重大,他首次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向世界报导中国革命真相。他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作者长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甚至于和许多中共领导面对面交流,本书的内容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着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书中内容描写的细致入微,包罗万象。而且作者站在非常客观的角度,从小人物的小事件中,不仅反映出当时苏区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状况,更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红军以及那些重要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所以,我觉得《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因而对于我这种政治历史相对薄弱的理科生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有了新的认识。书的开头,是作者长篇的问号。这一连串众多的疑问不仅是作者一个人的,更是全世界不了解中国现状的人的疑问。正是带着这些疑问,带着对真相的渴望,作者踏上了寻觅真相之旅。接着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后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显然斯诺并不是一个乏味的说教主义者,他的逻辑非常清晰,在叙述中国红军从成立到迷失方向再到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他非常巧妙地将苏区的风土人情、当地群众对革命的态度、所谓“白军”和“红军”的区别还有常常为当权者或舆论所忽视的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家长里短及普通人对于政治那份朴实无华的见解一一生动地表述出来。作者见到的第一个共产党员——邓发,文中这样写道“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以后高兴的跳了起来,他压捺不住自己,对目前这样的情况感到好玩”“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邓飞打破了作者印象中关于赤匪的猜想,短短几段文字刻画了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为革命献身乐观向上的共产党人。作者见到的第一个红军战士,文中这样写道“他弄清楚却是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事情似的。”文章对这位战士刻画不多,但是笔下的这位战士却如此真实,平易近人不是谣传的那种土匪样。作者见到的第一个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文中这样写道“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他确实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面对周恩来这样的传奇人物,作者没有夸大没有刻意描述,以一种客观的外人的眼光刻画出一个普普通通却又不普通的中国伟人迸发出的巨大人格魅力。

本书细节描写非常多很多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作者也没有放过。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如文中记录自己招呼一个小孩拿水的事,“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精神”。就是这个看似没有用,平常不能在平常的细节小事却能表现出苏区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一个小孩反衬出苏区人们生活现状和精神境界。由于时间关系很遗憾只看到介绍周恩来的章节,但也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读了《西行漫记》,我看到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看到了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看到了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看到了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的未来不断拼搏不停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看了这本书,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这也就是说,千百万人民群众——不是少数领袖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读《西游漫记》有感3

这些年,一种被称为“旅游散文”的文学品种异军突起。许多出国游历的旅行者,回国之后都写了些散文,表达自己在域外的见闻、观感和体验。缪俊杰先生在访问或游历了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之后,最近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西游漫记》。这是他继《域外风情录》和《废墟上的梦》之后的47万字的旅游散文集。对时代变化的新闻性敏感,对各国文化的广泛兴趣尤其是对这种焕发于新的历史时代的文化现象中既鲜明、独特又具普适性价值的所谓“文化亮点”的特殊关注,对事物描写的瞬间捕捉和渗透作者主体情感的洗练的文笔,这一切汇聚成缪俊杰散文视野开阔,言之有物,独抒机杼,从容雅致的整体风格,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毕竟是新闻资历逾四十年的“老报人”,见多识广,底气充沛,高屋建瓴,训练有素。

着眼于文化亮点的追寻,是缪俊杰《西游漫记》的突出特点。浩瀚世界,漫漫旅程。到国外走一遭,看什么,写什么,都是有讲究的。作者的“漫记”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出去看文化,回来写文化。30年间,他去了许多国家,涉猎广泛。这是他的一次文化苦旅,也是他的一次文化漫游。无论到哪个国家,他都把目光,把视野集中在文化上。他第一次到日本虽是作为新闻代表团的友好访问,接触面很宽,会见或采访过国家政要及财团领袖,参观过许多工厂、企业,会见过各色人物,但他着重点还是写日本的文化。他在《欣游岚山谒诗碑》中写周恩来留学日本时写的名诗《雨中岚山——日本京都》和《雨后岚山》的诗意美及其在日本产生的影响;在《枫叶如丹照嫩寒》中,写鲁迅留学日本时期同日本友人在文化交往中结下的情谊;在《奈良,日本的古都》中,写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布,以及从鉴真东渡以来中日千年文化交流的“耿光”。作者游历意大利之后,写了《罗马,辉煌的历史博物馆》、《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从火山灰里挖出来的古城庞贝》、《威尼斯,举世罕见的奇城》、《走进艺术摇篮佛罗伦萨》等,记叙古罗马的辉煌文明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诗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的杰出贡献,启示人们借以重温这个文明古国的伟大文化和丰厚文化底蕴。在游历法国之后,他重点描写了凡尔赛宫和卢浮宫所珍藏的艺术瑰宝,特别是写了他亲眼目睹举世闻名的《胜利女神》、《维纳斯》和《蒙娜丽莎》这些艺术珍品原作真容的深刻感受。两次游历德国,写下《歌德纪念馆漫步》、《卢卑克,中世纪的古城》,述及自己对德国伟大作家歌德和托马斯曼兄弟文学成就的深刻感受。在奥地利,写下了《参观贝多芬故居》、《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早安,多瑙河女神》等,对奥地利作为世界音乐之乡在音乐文化方面的伟大成就表示钦佩。就是到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作家也都着眼于追寻文化的亮点。读这些篇什,我们仿佛跟随着作者去一一体验世界各国文化带给人们的精神洗礼。我们在浏览这些国家的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滋润着人类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永不衰竭的精神魅力。

发扬“实话实说”的精神,是《西游漫记》的另一个写作特色。作者在《西游漫记》的“后记”中说:“我的旅游散文不是纯文艺的。我有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色调。”他还叙述了自己学习英国作家和新闻记者狄更斯,我国老作家、老报人朱自清、邹韬奋创作魅力四射的游记的经验,发扬他们“实话实说”的写作风格,学习他们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使文章写得浓密、繁富、华美的艺术追求。作者访问美国是一次“公务活动”,此行同美国各界的平等畅快的交流,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此,他写下了记录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篇章《美国工业巨无霸》、《农庄主:我想买一架飞机》;写下了《令人难忘的家庭派对》等记录同美国普通知识分子、普通百姓之间的交流;也写了同美国新闻界、政治界、知识界的交流乃至交流中的分歧;写下了美国纽约华尔街和哈莱姆财富差距引起的人们精神世界的隔阂与对立;写下了百老汇、纽约老地铁等地方有欠文明的阴暗场面;写下了旧金山流浪汉无家可归的凄凉场景。作家不回避,不掩饰旅程所遇问题的冷静、客观态度,令读者感受到世界之精彩和生活之无奈两者并存并立的现实复杂状况。

在《西游漫记》中,作家也以纪实的风格写下了多彩世界中的诸多令人无奈的奇异见闻。比如,他在访问泰国时写下的《走进神秘的金三角》、《帕堤雅的奇异风情》等,就如实写出了 “金三角”的可怕景象。写荷兰的几篇作品,既写了荷兰国花郁金香的美丽,也写了西方世界“橱窗女”的丑陋。作者站在当代的文明高度,客观的展现这个复杂的世界,不溢美,不掩丑,让读者从这些自然真切,毫无教训意味的游记中,读到世界之光明,读到世界的暗流。他的游记信息密集讲求质量,足迹所至,心之所感均摄于笔下。这也是这本游记值得一读的原因之一。

尽管作者曾经声明,这本游记“不是纯文艺的”。但是披览之下,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在竭力调动他的艺术积累,并努力追求散文的艺术美的。作者长期从事评论写作,行文中自会不时闪现评论家的眼光和口吻。但这未必是缺点。散文是包容性很强的文学体裁,议论脱离叙述对象,凌虚高蹈,于散文固不足取;但议论紧紧依附于叙事状物,则会使散文平添几许政论风采,摇曳多姿,倍觉可爱矣。他的有些散文写得很细心很得体,属于上乘之作。有些散文得过奖,更是当前散文创作中的佼佼者了。作者在这本《西游漫记》中,有许多篇章可称精心打造,极富散文韵味。《千里扶桑一叶舟》、《徜徉在音乐之乡》、《在意大利读但丁》、《日内瓦奇异的三脚椅》、《布鲁塞尔观小童》、《蒙哥马利和她的〈清秀佳人〉》等都写得气度优柔,文笔老到,颇有境界,不失散文格调,多有人情意味,又有评论家的风采隐约其间,确乎散文佳构。

读《西游漫记》有感4

是一次难忘的西部之旅。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用脚步丈量国土的广袤,用心跳体味山河的瑰丽,亢奋的心溢于言表。

此行首站我们来到了甘肃张掖,游览了七彩丹霞地质公园。当你双脚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大自然雕琢的奇观所赐予你的瑰伟画卷。但见逶迤的群山壁峭柱耸,廊腰缦回;奇崛变幻,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浑然天成。尤其是当你看到它们被姹紫、嫣红、鹅黄,靛蓝、青赫染成了层次不同的色彩时,你会惊艳得说不出话来。这种色泽丰富与形态多变的融合,分明是七色音奏鸣的交响,彰显了大自然的伟力与灵性。此刻,你不得不感叹自然的神力真是不可思议。置身其中,好像陶醉于销魂荡魄般的神话故事里,此时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是苍白的。畅游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里,相信你的生命里定会多一抹油画般的记忆。

到吐鲁番后,我们参观了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奇迹之一的坎儿井。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看到潺湲的流水,会使你联想起母乳的温暖和丰足,正是这涌流的井水,养育了这里的生命。自然是伟大的,而充满了崇高的人类活动,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尤其伟大。

次日清晨,我们游览了江布拉克风景区。放眼望去,绵亘起伏的山坡一片金黄,向人们展示着新疆独有的高山农业风光。尽管已经过了收割的季节,你依稀会感到昨日的丰饶与富足。静下心来似乎看到麦浪在风中舞蹈的样子,也能感受到麦农们收割时喧闹的场面和欢愉的心情。不远处的山坳里坐落着几户农家,几缕炊烟飘出了优美的曲线,犹如温情脉脉的丝带,系着一颗颗淳朴敦厚的心,給劳累的家人以无尽的温暖和抚慰。站在这芬芳的土地上,流淌在心中的韵律一定会产生共鸣,这种朝欢暮乐、温馨恬适的生活更是令人羡慕。当你逃离钢筋水泥禁锢的城市、投身于大自然怀抱里的那一刻,才能体会到“释然”的真正含义。如果给田园诗人看见,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以说,这里是田园诗人的天堂。

我们走近高原草甸时,展现在面前的又是一番景色。丰茂的牧草把整个山坡染成一片碧绿,蜿蜒的木栈道直指天际。一顶白色的哈萨克族毡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腰间,格外地醒目。远处的羊群如点点帆影摇曳在碧海之中。一只山鹰在空中盘旋着,我想它是在尽“草原卫士”之责。突然,在山的拐角处露出了牛的犄角,接着,一头、两头。。。。十几头牛接踵而至。但见一个满脸稚气的哈萨克少年骑着一匹枣红马,手里挥舞着牛鞭赶了过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这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的勤劳、勇敢和坚韧的性格。这种视觉盛宴俨然是由碧草、栈道、羊群、山鹰、毡房和牧牛少年所构成的一幅奇幻的油画,我想,这里该是画家们淡墨浓彩的写生家园。当人类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文明和幸福就会伴随着你,这才是生命的价值。

去新疆拜谒天池一直是我的梦想。此行,终于圆梦。中秋的天池格外的晶莹、明澈。放眼望去,奇峰嵯峨,秀岭婀娜,在瑶池明镜般的倒影中更显静谧、深邃。袅绕的雾幕在山脊间撩起了神秘的面纱,博格达峰虔诚地把圣洁、静穆的雪山展现给来此圆梦的人们。此时的我也把痴情的心跳汇入这万顷碧波之中,迷醉在这璀璨绚丽的天地之间。这使我想起了郭沫若先生盛赞天池“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溢美之词,颇有“天下美景多,论奇数天池”之感。

翌日,我们沿着天山一路北上,经过5个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了素有“东方瑞士”美誉的喀纳斯景区。喀纳斯系蒙古语,意为“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区内集冰川、雪原、高山、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各种自然景观于一体,既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有江南山水之娇秀。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寒温带植物基因库,也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和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馆。壮丽的冰川雪峰和奇特的高山湖泊绘就了喀纳斯空灵超逸、别具幽怀的山水长卷,无时无刻不在撩动着世人的心弦,着实让人赞叹不已。

如棉如絮的白云把天空擦得湛蓝湛蓝的,也把湖水洗得碧绿碧绿的。它们时而在空中舞蹈、奔跑,时而又跳入湖中嬉闹、撒娇。我们泛舟湖上,峰峦涧壑间的景色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当你依偎在喀纳斯湖的臂弯里,把身心溶入到这琤淙碧翠的湖水中,又怎能不心醉呢!布尔津河以百折不回的坚韧孕育着这里的生命,也把生命赋予了鲜活的色彩,使之风韵绰绰。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溪流蜿蜒穿行在高山峡谷之中,形成了天然的山水画廊,给峡谷增添了不少灵性。有的恰似上弦月悬挂在冷杉翠岭之间;有的犹如蓄势腾飞的蛟龙横卧在峡谷之中;有的宛若仙女玉带飘飘婀娜多姿。喀纳斯的美,书写在山水之间,体现在人文之上。从人们惊羡的目光里你就会感到这种赞誉绝非浪得虚名。如果你没有机会来到这里,那么,就请你细细地品读一下诗人沈苇的《喀纳斯颂》吧,他会带你走进这丰盈而神奇的天国。他的诗,如泣。如诉。如歌。如画。读他的诗,如饥。如渴。如醉。如痴。

自从读过余秋雨老师的《莫高窟》一文后,便有了去敦煌看一看的牵念。今天我站在这里,犹如穿越时光的隧道,心和境的交萦是可想而知的。望着莫高窟里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心境是难以平复的。如果不是你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先人们是怎样用智慧打造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的。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只看了几个代表性的洞窟,但是那种“奇思绘丹青,落笔鬼神惊”的震撼就足以令你敬慕的。抹去岁月的浮尘,历史映出许多明朗的画卷。看着那生动自然、意象传神、穷极工巧、寄寓深远的画面,会让你燥热,让你忘记矜持,甚至让你舞蹈。没有人能够面对它而保持平静。莫高窟所以傲视异邦古迹,就在于它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沿着昼夜不息的驼铃追寻昔日的繁华,辉煌并没有落幕,因为丝绸之路留下太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足以让你落泪,接受它的洗礼和陶染。

告别了莫高窟,我们来到了月牙泉。在这里,我们感受了鸣沙山朝阳的热情和奔放而不俗的旷达之怀。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鸣沙山被朝阳披上了金黄色的绸缎,即使岁月的年轮划过,也未曾改变它的坚韧。它们承载着千百年来的痛苦、欢乐与忧伤,每一个沙粒都是生命的赞歌。在为沙山点赞的同时,也感受了月牙泉晚霞的浪漫和含蓄而空灵的苍凉之美。月牙泉像一叶小舟,奇异迷幻般地荡漾在沙海之中。又如沙漠的眼睛,见证了岁月的兴衰沉浮。恰逢农历八月初十,空中玉镜高悬,清辉幽婉,泉中月圆如轮,浮光跃银。当月光清晰地把鸣沙山画出优美的曲线时,月牙泉里映出的那轮明月更加温柔妩媚。此刻,我的脑海里幻化成这样的场景:月宫里的嫦娥将她的儿子“月牙儿”丢失在了人间,而“月牙儿”又眷恋人间美景,不愿随母亲再回到广寒宫去。所以,每月她都要来月牙湾与“月牙儿”见上一面。而人们每个月能够看到月亮,正是借了“月牙儿”的光。当然,这只是我杜撰的故事。不过,大自然不乏美景,缺少的是人类探索和发现美的眼睛。

西部之旅画上了句号。如果说此行体味到了什么,我想应该是:牵着太阳,赏一路风景;挽着月亮,品一路艰辛。虽来去匆匆,也不枉此行。因为我已把脚印留下,把记忆收藏在心里。

读《西游漫记》有感5

缪俊杰的游记散文集《西游漫记》,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当代世界社会生活的长卷。作者飞越五大洲,亲历日、美、加、德、俄、意、法、奥、瑞、荷、埃、澳、新及泰、马、朝等20多个国家,或公务访问、或私人旅游,或接触高层政要、或会见华人耆宿,与大学师生、媒体人士交流,探讨种种热点话题,又行走于市井坊间,探访土著,到平民家中作客,了解底层生活情状,体察异邦的历史文物、风土人情,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情理交融,有声有色。这是一次持续多年的知识之旅,愉悦身心之旅,美感享受之旅,题材广阔,内容丰厚,生动翔实,引人入胜。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丰富的信息量是这部书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信息时代,出国的人多了,人们不再孤陋寡闻,对异邦风物不再陌生,游记散文不能停留于浮光掠影式的平面记叙,一地一景,反映的也应该是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的点点滴滴。本书作者我们提供了他国异邦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风俗画,重点关注的还是人和社会。

比如,在俄罗斯之行中,作者辟专文写了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这条历史悠久的曾经是苏俄贵族居住的街区如今有着怎样的风景,是许多读者都想知道的。这条步行街宽阔而平坦,街的一侧依然立着普希金铜象,麦当劳连锁店也开在这里,画廊、咖啡馆,推销油画、纪念品的小摊头和街头艺人的表演,都显示了这条街的特色和活力。作者没有把笔触停留在此,他层层深入,写的是这条街的“今昔复何昔”。把这条街视为“希望之地”的艺术家们,在长期受压抑之后重新获得了言论的自由、政治和宗教信仰自由,也能自由地获得各种信息,但他们却失去了社会稳定和物质生活的保障。他笔下的阿尔巴特街是俄罗斯沧桑变化后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让人稀嘘不已。

美国之行在全书所占篇幅最长。这些年来,中国去过美国的人多了,带回的信息也多,帮助人们从不同侧面了解纷繁复杂的美国社会。有些城市、有些胜地,是访问美国的人都要去的,对于这些地方,作者都有自己的视角。借助于新闻代表团一员的身份,作者对一户私人农庄的访问,给我们提供的是我们知之甚少的风景。作者将这户农庄主家的人口、经营、劳作、收入、消费等等为我们一一道来不算,连这家各个房间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也都端详了一遍。他注意到,农场主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都装了一部电视机,农场主可以边干活边看球赛。你看,美国农民就是这种活法。作者的记叙,常于细微处见精神。“遭遇美国生活方式”一章,写得耐人寻味。“美国生活方式”曾经是贬词,意即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作者原也对之怀着几分警惕。跟这种生活方式遭遇后,果然不适应。 “官方邀请,民间接待。”不搞官本位,没有公费宴请,一律如此,并非厚彼薄此。大家冷静一想,这倒是真正的“工作为重”,时间不耗在“客套”上,都用在实实在在的采访上了。以后作者在多个场合,重复了同样的感受。出席家庭派对,菜肴丰盛,主人的女友特别调侃说,这是自费准备的,放心吃吧。这位女士曾在中国工作过两年,对中国公费请客的恶习深恶痛绝。每到一处参观访问,商定时间,坐下即谈,谈完走人,没有致辞和宴请,实实在在,工作效力很高。游记所写,对于过惯“官本位”生活的人,算是对“美国生活方式”开了一回眼界。

名胜古迹、山水奇观,一向是游记散文钟情的题材,本书作者也投注了相当的笔墨。日本之行写的是仙台山水的多姿多彩、京都的古色古香、岚山的郁郁葱葱、奈良的寺庙壮观,这些地方是许多中国访客照例要到的, 不少散文游记都写到过了,但作者观察深入细致、描述简洁、现场感强,抒写山水胜景常寄寓着浓浓的情思,带给读者的是独特鲜活的感受。

本书中一些新闻性甚强的篇章,作者通过细节捕捉,使文字变得灵动,增强了可读性。在对日本的访问中,时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在首相官邸会见代表团,作者写道,团员们开始有点拘束,可大平一句半开玩笑的话马上就把拘束感打破,引得哄堂大笑:“我很愿意同各位见面。你们中国是记者怕总理。我们日本是首相怕记者。”作者我们披露的这个细节,把程式化的会见写得气氛活跃。

本书作者游访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散文游记结集,它不是纯文学的,作者着眼在社会人生,依不同人事景物而变换不同的色调。作者还以一种诚实的心态,坦抒异邦不同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给自己的冲击和思索。限于篇幅,本文只谈及其中的三篇,由此也不难窥见本书的丰富容量和价值所在。


相关推荐: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一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

幼小时候,祖母她们都说作者像滹沱河,于是作者产生

看完《失乐园》,总的来说很感动。下面是由小编为您

《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真是让人百看不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