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书面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大气的蚂蚁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书面的)。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下面,我爱学习网为您带来,“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1

我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主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社会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文化革命民族文化中国应该更多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还不够。

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借鉴。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扬弃,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2

有幸阅读了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尽管里面的某些名词在现在读来似乎味同嚼蜡,没有优美的词藻,没有引经据典,但里面那种步步为营的推理议论,不得不让人深深折服。

新民主主义论》这篇着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

纵观《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背景。当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无法继续保持原有的进攻势头地情况下,把重点转向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并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而汪精卫公开主张停止抗日,对日求和,蒋介石虽然主张继续抗日,但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的迅速发展却使他忧心忡忡。于此此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动: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新民主主义论》上,毛泽东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其作了系统的阐述。

毛主席首先表明了表明立场和主张的需要,即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主张,中共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其次便是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需要,把“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要求中共必须对此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最后是统一全党思想的需要,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澄清党内的错误思想,统一全党的认识。

十五个部分,十五条阐述,将新民主主义明晰的呈现在大家面前。系统的概述起来,我们可以发现,毛主席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论述。

一是中国的性质。他明确的指出:“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地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已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深刻的认识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二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因而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即中国需要进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三是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他认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当时的中国需要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并在此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四是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领导。他认为:资产阶级政党不可能领导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中国革命不能由民族资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而在这种力量中,包括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主导力量。

五是中国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通过对时代的特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以及中国革命在世界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毛泽东进一步论证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个命题,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革命社会主义前途,决定了这种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六是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政治上,需要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产业为国家所有,进行土地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上,提倡新民主主义文化,它是以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为领导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我们看到毛主席用他得一只笔,为我们构思了一幅新民主主义的蓝图。它主席思想的重要篇章,是我党早期形成的重要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真正的真是光辉的篇章,伟大的理论。

或许那个时代的文章现在我们读起来有些许无奈,些许无语,没有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那个时代的背景,不能真真切切的了解这篇论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身处那个时代,很难能理解那个时代文化革命、对胜利的重要性。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是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很俗的,我也想到了文化上面。文化是一切与政治经济、科技、艺术、风俗、宗教、建筑、历史、国家、民族等有关的精神的总和。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浪尖,摆在我国人民心里的到底是什么?或许只有现实才有说服力:加工制造式的工厂占据了中国沿海城市的半壁江山;贫富分化严重;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严重脱节;政府机构是权利金钱的象征……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现代文化精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从传统的百家争鸣到孔子的儒家文化,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矢志不渝地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再到“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文化革命,最终走到改革开放的时代。不停的摸索,不断的探索,我国的现代文化在几经周折中演变成了什么样子,似乎说不清。

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我却不禁推崇起毛主席来。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排除万难,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了一系列坚实的物质、科技基础,使中华民族可以扬眉吐气。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主席的伟大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根本点和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经济至上,政治黑暗,文化缺失,我们很有必要重拾那段历史,重读那篇经典,重拾那份淡然。

民族、科学、大众,愿我们文化能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愿我们的国家能重振中华名族之风。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3

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社会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文化革命民族文化。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然后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4

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光辉著作中, 毛泽东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著作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论证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性。

新民主主义论》是借《中国文化》出版之际写出的,可见应该对于文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民族文化。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可以分为一下几点来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先进的,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进的思想家、革命家为了解决救亡和发展问题,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毛泽东高瞻远瞩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纵观中国的国体问题,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并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达成社会主义一个特殊过渡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就国就亡的革命理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它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这套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先进政治、文化的基础。

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如果没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特定的社会形态首先表现为经济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济作出分析,认为被破坏的自然经济、软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占的不平衡经济,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从而得出了引导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实施的经济纲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的经济政策。先进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经济。毛泽东的远见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篇幅最长的是建设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经济服务的。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正是因为这种新文化的指导,中国从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四、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革命胜利后构想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的伟大创举。它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把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5

今天我读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深受启发,让我对“新民主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如毛泽东在文中提出的“区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小段),其社会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但早已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现在则更成了这种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成了区种世界革命的伟大的同盟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绝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已完成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的这段话已明确地告诉了当时处于困惑的人民,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同时,该书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政治上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采取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制的国体和民主集中制的整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制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指出:“国体——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毛泽东在1940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后来又明确概括为:“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权力达到的地方,对于民主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必须给予保护。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革命胜利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必须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应。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服务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为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是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带有民族的特性,是以民族的特性表现出来的。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社会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相互吸引和相互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强调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中国古文化,要有批判的吸收,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要尊重中国历史的辩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强调了文化的大众方向,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民众是革命文化的丰富源泉;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思想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发表《在延安座谈会议上的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文艺理论,总结中国新文艺理论,总结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联系当时客观实际,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艺的方针。

毛泽东并且在书中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区”的问题,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及其性质,阐述了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分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经历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及其建立新中国的主张,提出新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过去史学界、理论界给了它较高的评价,但都偏重于它当时和较近一段时间内引起的政治作用方面,而今我们再一次认识,《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一个既非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解决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6

我通过阅读《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新民主主义论》(下面简称《新论》),感触颇深。在抗战中期,妥协和反共言论等悲观主义笼罩下中国文化或者是抗战前景渺茫情况下,《新论》有力的驳斥了资产阶级顽固派反共目的、革命“左”派的“空谈主义”错误、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诱降下资产阶级投降派的“一次革命论”的险恶用心。《新论》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阶段反封建反帝的伟大社会实践出发,总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是区别于旧民主革命阶段,它的革命任务是无产阶级反帝反封,与新三民主义基本类似却又具备科学性和彻底性。而中国的前景是在此过渡阶段建立各阶层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革命目标的实施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即掌控金融、工业等命脉,土地分配等政策,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前瞻性,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是中国人民在迷茫中正确的选择之路。

《新论》作为时代的预言,是时代杰出的精神精华。既然革命奋斗目标确立,总得有一定的论断依据。它正确断言日本帝国主义只是垂死挣扎,帝国主义的覆灭是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趋势,中国处在这个阶段,必须联合、团结四大社会阶层、无产阶级将革命进行到底,排除暂时抗战局势不利的悲观情绪。此时,革命的领导者应该是具有明确任务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进行彻底革命,“毛泽东是全心全意要使他的党在‘各个革命阶层联合执政’中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行使领导权的”(《毛泽东的思想》75页,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这是正确分析了本国资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和态度决定的,经过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的检验了,但在现在顽固派如果反人民,坚持独裁,破坏抗战时必然失败,是违背历史的。毛主席也提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2步走,先进行新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驳斥了革命“左”派的错误观点,坚持了总体方向,难能可贵。

中国处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等,各种经济因素错综复杂,《新论》提出了初步解决方略,例如掌握重要行业等国家经济命脉,平分土地等,是对现状的创造性见解,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的雏形,符合实际客观。王金磊在《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导论》中关于《新论》说道:“(《新论》)完善了革命根据地经济思想,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73页)。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毛主席坚持了辩证统一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还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根本决定文化主体地位的,因为文化正是立足于广大人民革命社会实践,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各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交融,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性质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现状的发展应该是少量社会主义,整体而是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辛文斌在《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文化现代化》中提出“勾勒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路径,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证明《新民主主义》是中国现代主流文化的逻辑起点,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源头活水”(35页)中国新文化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发展又为政治经济指明方向,鼓舞人心。

《新民主主义论》的提出,在当时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攻击、投降派的舆论宣传可以说进行了正面交锋,使在抗战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曙光的希望和建设新中国政府的信念,是无边黑夜的指路明灯,极大地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士气和活力,肯定了群众的奋斗业绩和伟大作用,站在时代的分水岭上做出了前瞻性的预测,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文中也提出了正确对待先进文化的方法和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今天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指导意义,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它见证了一个时代,但是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是革命的先驱使者。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7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可以说是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艰辛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这么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曾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毫无疑问,这番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这点从我所拜读的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中便可以得出。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多么的伟大。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主席1940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已经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变为战略相持阶段,而这篇演讲科学的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及教训,明确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为当时混沌的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所指望”,在历史上可谓是熠熠生辉。

它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困扰中国人已久,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毛主席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便是:“中国该向何处去?”随后他老人家又旗帜鲜明的为大家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他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是一番多么恢宏壮阔的言论,这种远在千里之外的期望,岂是一般俗人敢预见的。他为中国共产党人打亮了航海的指示灯,也同样允诺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比灿烂光明的前景。

之后便阐述了中国的历史特点,从而解读出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老毛认为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要革除的那种中华民族旧文化中的反动成分,重新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

他将中国革命扩张为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指出了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中国革命到了今天,它的意义更加增大了。在今天,是在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已经一天一天把世界拖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是在苏联已经到了由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期,有能力领导和援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反抗帝国主义战争,打击资本主义反动的时候;是在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正在准备打倒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时候;是在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已经形成了一个伟大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时候。在今天,我们是处在这种时候,那末,应该不应该估计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是更加增大了呢?我想是应该的。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中国的革命,对世界反帝主义来说起了一种代表作用,在全世界掀起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潮流中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毛主席在演讲中还强调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的走向。政治上,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设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经济上,他提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这样的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而后还有驳斥论,驳资产主义专政,强调这是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中国的国情不允许中国走,走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共和国的道路是人心所向。驳左倾空谈主义, 驳顽固派,皆是说明资产阶级的统治早已失去民心,正是应了俗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无产阶级的统治成了必然的选择。

读《新民主主义论》使我深刻得意识到只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走向富裕安康,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8

学习毛概这门课程后,应老师要求,我读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此文章让我印象深刻。

它写于1940年一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国内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与八路军的军事摩擦的社会大背景下。毛泽东先在1939年写下《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概念,第一次把中国的民主革命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明确提出新民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后来又在《解放》周刊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的完整理论,对其作了系统阐述。尽管该文章的写作背景与现代社会背景相差甚远,但文章中深刻的思想、严谨的态度、严密的分析和对中国历史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阐述,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世界观的形成,对我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该文章由十五部分组成,从六个方面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阐述。一、介绍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地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已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二、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说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需要进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三、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决定。四、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领导,确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其中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五、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并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来论证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六、说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另外,文章还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指出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恰当地统一起来。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指导我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时也指导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国民经济在建国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恢复,打下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对这些内容的提炼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学好毛概这一课程和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同时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新民主主义论》对当代社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对解决当代问题和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参考价值和思想借鉴。启示如下: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必须与实际情况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辟适合本国特点的道路。

其次,要认真分析社会发展中“人”的因素,处理好各种阶级关系。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主席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各种社会阶级力量,提出了正确处理各种阶级关系,处理好同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关系,要统筹兼顾。这种对社会各种力量进行分析的方法,抓住了要害,而且将各种阶级在中国的表现以及在外国的所谓阶级的不同也分析得入木三分。虽然,以阶级来划分当今社会已经不现实了,但是当今社会我国公民因为职业,社会分工,地域等因素,造成的经济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而且,经济的差别必然会对政治和文化产生影响,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学会分析社会的“人”的利益和关系,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最后,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路线方向不动摇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保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我党在执政以后的最初几年里,按新民主主义的构想,取得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完成土地革命、恢复并发展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由此看来,伟大的思想会在时间的见证下愈发光辉,而在伟人思想面前,我们显得那么渺小。作为祖国接班人,我们承担着民族复兴与振兴中华的责任,我们还要学习很多。这次《新民主主义论》的阅读,使我受益匪浅,促我不断前进。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9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经典之作《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为当时的中国人民的何去何从指明了道路,可谓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指明灯。今天人们重新拿起这本书,它是否对现实的中国还有重大的意义呢?“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在以世界上少有的加速度发展着,WTO,申奥,三个代表曾经是人们饭前茶后谈论的热点,也是当今理论学习重点的国家大事,而最近这些也被神州飞船,‘群众利益无小事’等代替了。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以崭新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在带领着全国人民向着强国之路迈进着。”而作为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的思想对现在的中国还有什么指导意义吗?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毛泽东的经典之作《新民主主义论》。

历史给毛泽东的评价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毛泽东是文人出身,虽然在战争时期指挥了千军万马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但是他一生却不喜欢穿军装拿出政权的枪,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给自己的定位首先是一个文人,一个以思想为武器进行抗战的文人。于是,在一片狼藉,前途黑暗的中国社会中,毛泽东首先提出了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于是建立在这种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建立新中国。然而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光凭发达的经济政治是难以真正立足世界强国之林的,如同一个人一样,如果个人的修养不够深厚,是很难抵御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同化的,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属于这一个民族的独立的民族性格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不仅如此,还要有破除陈腐创立和新时代匹配的文化的决心和勇气。唯有如此,中国才能真正从落后挨打的苦难中解脱出来,建立全新的国家。 “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 在当时毛泽东提出的这一个观点,其实正契合了当代国家提出的“与时俱进”“国家要有创新力”的时代思想。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不仅适合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当代的中国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自从商鞅变法,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从此,封建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年,可谓根深蒂固。当八国联军的军刀撬开了清王朝锈迹斑斑的门锁,破中国之门而长驱直入,他们不仅把深重的苦难带给了这个闭塞的民族,也把他们的西方文化给这个停滞的民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中国社会逐渐地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中国也逐渐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从此羡慕着西方国家发达的社会体制,也试图披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外衣,开始学西方人穿起了西装吃起了牛肉,尝试创造出一个新中国,但是自从旧民主主义革命以来,这些尝试却屡试屡败甚至形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畸形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本质上就是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在中国社会中扎根了,而半封建和半殖民地两个性质的冲突仿佛是一颗毒瘤存在于20世纪的中国社会。这颗毒瘤一天没有拔除,中国就难以真正摆脱苦难的困境而独立富强起来。时代的思想者毛泽东认识到了文化对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伟大影响和作用,因此,他断言:“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所谓中华民族的新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并且:“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而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正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是劳苦大众摆脱苦难奔向新生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的光辉之作,里面有很多深刻的思想至今仍如夜空上的星星发挥着璀璨光芒。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帮助了我深入理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近20年来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有关政策的正确性,并且从历史的、理论的角度深入认识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历史不会绝对地重复,但是在革命进程中,的确有时候像列宁所说的,人们不得不一再重复做一件事情。建国后,中国走了三十年的曲折道路,艰辛而苦楚,一直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了,中国才逐渐向着真正的富饶之路迈进。时代不同了,而思想却依旧闪耀着光芒。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针是学习吸收西方先进国家的先进的东西,并逐渐使其本土化即变成自己国家的东西从而谋求发展。而这种理论早在新民主主义论里面就这样提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同时,毛泽东还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主张要对古代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髓。“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这种尊重历史的观点应该对当代漠视历史淡忘历史的青年们有一个警醒作用了。

《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指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参考。中国自从1949建国以来,经历了艰辛而苦楚的曲折道路,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事实上,正如余杰所说:“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依然不容乐观。”我们的文化道路依然漫长而深远,《新民主主义论》里面的闪光思想我们不能摒弃,而要以此来鞭策着激励着我们的前进。毛泽东在最后高呼:

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

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如今中国的航船已经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扬帆破浪。

相信文化的风帆必将为中国的远航提供力量。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10

《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然后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11

很久没有认真的读过毛泽东的文章了,今日这《新民主主义论》也只是草草的看了一遍。里边的许多当时常被提起的名词现在读来竟有些考古的味道。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在以世界上少有的加速度发展着,WTO,申奥,三个代表这些才是热点,是当今理论学习乃至平常生活中常谈起的国家大事,而最近这些也被神州飞船,"群众利益无小事"等代替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以崭新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在带领着全国人民向着强国之路迈进着。作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为之骄傲自豪。

但是文化呢?突然感到有点空空的!

《新民主主义论》是借《中国文化》出版之际写出的,可见应该对于文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毛泽东也表示"说明一下中国政治和中国文化的动向问题,或者也是有益的。"可见当时中国意识形态上两个重点政治和文化,而文化人在当时是绝对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毕竟他们代表了当时或旧或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当然这是由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的。那么现代呢?我国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上: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体制改革。三者之间相对五四时期来说转换的时间很短,而后二者可以说是重叠的。谈谈我读过的一些这三个时期的书,算是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化的浅浅的了解。文革前,有一些名篇,丁玲,老舍等都贡献不少至今认为人乐道的作品,一时想不起来了。记忆清晰的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现在想来还有一股保家卫国的冲动。这些作品描述了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和可爱的志愿军官兵的感人事迹,读来栩栩如生。文革期间的文化作品似乎很少,而我读过的似乎就只有《燕山夜话》,写得很好。小品文似的,学东西,长智慧,为当代人与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搭了一个别致的小道。其他关于文革的作品都是后来写的了,而且大多是描述文革中的种种人性间的关系,有一些自省的意味。事实上这也是文革结束后文化界的一个不小的写作领域:抗日,内战以及文革的追描。而写改革开放如沐春风的似乎不多,或许是我看得不多,《红旗》,《当代》,《啄木鸟》写得不多吧。很快我的文学的记忆有增加了改革这一重要内容,主要人物在厂长,村长,镇书记乃至县书记,市长这些在基层领导身上,如何处理好上边的命令和下边的猜疑、不满甚至暴动是作品的主线。后来腐败题材又来了。

作品总是跟着时代再变,但我不知这是不是文化?毛泽东提到"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如今新中国欣欣向荣,可是新文化呢?中国的,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是什么呢?《新民主主义论》谈了这个问题,并且回答了,当然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所谓中华民族的新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可见,当时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文化是和主义联在一起的,现在我们似乎不谈主义了,谈的是思想,"三个代表"特别指出要代表先进的文化,而各处学习三个代表也有不少的文字报道。但是,这些文字的真实姑且不去考究,毕竟这些文字只是描写了占人民少数的共产党员的文化学习吧?农民呢?工人呢?描写他们生活的呢?如果从文化的继承性上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呢?五四时期的文化呢?"

"三个代表"里提到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的文化。具体怎么代表呢?我最近没有时间看文化领域的作品,没有切身感受。现在为各种课程、作业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可以谈谈教育。毕竟是文化教育。

说是文化教育,感觉文化的内容已经不多了,应该是科技教育了。想想古代的师兄们十年寒窗都在学习四书五经去还要加一个"苦"字,不仅替我们这一代人叫怨了。十年是不止了,学习的东西也不止9本书(虽然这么比不大恰当)。古今中外,感觉只学了"今"和"外",也就是外国近代的科技成果;"中"、"古"却学得太少了。最可气的是英语本是一种工具语言却被当成四书五经了,背来背去,还有全国的什么考试,来评定你的"秀才"功名。古代的哥哥们学了四书五经还可以一起饮酒做赋,没是泛酸;而如今的弟弟妹妹们见面除了hey, hello, bye bye 之类英语国家幼儿不用学都会的招呼之外,能顺畅交流的能占几分呢?英语的泛滥与语文的落魄对比之鲜明已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弱势了。试问无本之木能立于林?

补充:

时代不同了,文化也会变,但是要有民族的根,"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要为人民服务"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要有民族的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如今中国的航船已经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扬帆破浪。相信文化的风帆必将为中国的远航提供力量。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12

《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当今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形势,我们必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是科学的态度。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真理是不能主观的夸张,而是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其次,要坚持不懈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最后,发扬民主,团结民众,走群众路线。

《新民主主义论》对辛亥革命伟大功绩和失败原因分析述要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为时两百多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并且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然而它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最后失败了。它既有成功的地方,又有不足的遗憾。毛泽东曾在不同的时期对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从现有资料看,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第一次作出具有独特看法的评价,是在他成为激进民主主义者并接受五四运动洗礼之后。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的描述。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这是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的最早的说明。这里表达的基本观点,同他后来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

当大革命掀起高潮,农民群众日益显示革命主力军作用时,毛泽东进一步从有没有广大农民的拥护和参加这一根本点上,指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1926年夏,毛泽东在他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农民问题时说: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农民的要求和需要,没有为农民而奋斗,未得三万万二千万之农民来帮助和拥护,所以革命遭到失败,政权落于军阀之手。随后,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又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然而,毛泽东把辛亥革命放到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加以考察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之中。在此中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有:

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如果从准备阶段算起,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就开始了,“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很清楚的,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个第一步的准备阶段,还是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到今天的抗日战争,这样许多个别的阶段,费去了整整一百年的工夫,从某一点上说来,都是实行这第一步,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的时间中和不同的程度上实行这第一步,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设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为了完成第一个革命而斗争。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需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这个革命的继续,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一九一四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世界资本主义战线已在地球的一角(这一角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崩溃,而在其余的角上又已经充份显露其腐朽性的时代,在这些尚存的资本主义部分非更加依赖殖民地半殖民地便不能过活的时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立并宣布它愿意为了扶助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而斗争的时代,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一天一天从社会帝国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的影响下面解放出来并宣布他们赞助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它就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

从以上论述可见,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有辛亥革命开始,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其继续。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从社会发展历史上看,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封建地主革掉奴隶主的命、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阶级即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这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的革命”。即使辛亥革命以前的改良派,也有进步的一面。“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不能说辛亥革命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这是它的胜利。但后来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它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反袁运动等等,都是不彻底的成功”。

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说到辛亥革命,主要是为以后的革命总结一些经验。例如: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历程和历史经验时,仍经常讲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例如,1961年1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辛亥革命为什么成了一个革命呢?把皇帝推翻了呢?在辛亥革命以前,有上十年的舆论准备,包括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包括孙中山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然后就是1905到191 1那几年两个党的辩论,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孙中山,究竟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经过那么长期的舆论准备,然后才有辛亥革命。毛泽东当时讲这段话的用意,是在说明我们社会主义还缺少精神准备,因而难免犯错误,以后要努力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但他却从舆论准备这个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得以发动和实现推翻帝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如, 1961年9月,毛泽东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当蒙哥马利与毛泽东探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时,毛泽东说: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没有提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不提这两个口号,人民怎么会跟你走呢?”而纵观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是很重视群众的,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走向强大的原因。试问,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离开了人民那一种能行得通?还有那无数民工用小轮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此外,他还不只一次地说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同辛亥革命的继承关系。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包括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及其在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连同它的准备阶段和后来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内)中的重要历史地位、辛亥革命的最后结局及失败原因等多方面内容。这些评论,表明一位共产党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先人奋斗历程的尊重。他的见解也是深刻的,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关推荐:

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天地九重》有

母亲都期望我们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养成

《狼图腾》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美丽的蒙古大草原的壮丽

古华所著的《芙蓉镇》朋友们读后有什么感受?下面是

《西游记》一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历尽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