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读后感

俗话说,读有所感,思有所启。每当我们读了一本书之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野性的火

俗话说,读有所感,思有所启。每当我们读了一本书之后,心里总能掀起丝丝涟漪,产生和作者的共鸣。下面,我爱学习网为您带来“《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更多内容尽在我爱学习网。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1

我初看这部作品时有些不知所以然,因为我无法弄清楚作者叙述方式叙述内容,比如刚开始一段时完全是一个人在门外的自问自答,而且我刚开始也无法明白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无法挖掘出像“寻根”小说中那样的企图从历史中寻求初人的意义和价值。“寻根”小说远远避开这些,它仅仅注重的是一种叙述的自觉,重视故事的形式即重视“怎么写”多于“写什么”,更注重形式上的表现力,他背离了传统小说竭力营造的和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和实现途径。

或许不少人认为作品过于“形式主义”而掩盖了大家最作品内容的认知,但是在《冈底斯的诱惑》中,正是这种把作者叙述者—交替徘徊的扑朔迷离的叙述方式,反而可以使人们对作民的内容作出更清醒,更理性的判断。前面那些“寻根小说”都是企图从历史中寻求人的永恒价值,他们通过文学寻找,赋予人生意义与价值,而先锋小说避开这些不谈,不再真诚地探讨人的价值意义,而是把自己的艺术激情抛洒在小说的形式实验上,我们从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可见一斑。

马原的小说创作故意告诉我们他作品内容的虚构性与失真性。例如他在《冈底斯的诱惑》中一开始就提出“当然,信不信都由你们,打猎的故事本来就是不能强要人相信的”这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体现,他总是在叙述过程中不断消解其意义和真实性。

先锋小说多吸纳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道德观念发生决裂,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和追求人格平等。当然这些都是内容上的表达,大家可以稍作了解即可。

总之,“先锋小说就是形式主义的小说,注重用形式来表现内容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2

(一)

小说命名为《冈底斯的诱惑》。我想先从“诱惑”这个词说起,因为一般来说,题目是主旨的体现,这应该是比较受关注的。这也是我认为始终贯穿这部小说一个主题,是联系四个看起来无关的故事的线索。

“诱惑”,从字典上可以查出两个意思:一是“使用手段使人迷惑上当”;二是“招引,吸引”。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似乎综合运用了这个词语的意义。从小说整体来说,作者运用了多种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如“元叙述方式,蒙太奇的视角转换等,来达到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疑惑,在接受故事时产生阻碍,进入“马原的叙事全套”的效果。另一方面,正由于这种叙述方式,读者为了获得作者的创作意图,就会被“吸引”着读下去。此外,要更确切地理解作者对于“诱惑”第二个意义的运用,就要和“冈底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冈底斯”是作者心目中西藏原始文明的象征。作者所要表达的就是那种文明对于他的吸引和震撼,以及他对于那种文明的痴迷。

这样,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很明了了。就是对于西藏原始文明的崇拜和赞美,表现西藏那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和奇特的文明。马原受到西藏宗教文化的影响,对那种文化似乎有着一种狂热的迷恋。他要表现的是西藏文化的美——宗教美,人情美,生活美。小说中描写了西藏特有的神圣的丧葬方式——天葬,奇特的打猎故事,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术的神奇的来源,这些都是作者用来表达他对西藏文明的独特的感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二)

小说叙述了四个的故事:老作家的西藏经历;猎人穷布的猎熊故事;陆高、姚亮等去看天葬的故事;藏民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表面上,几个故事各自独立、既不完整又无明确的线索,往往突如其来,又倏忽而去。似乎在孤立的故事范围内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然而却耐人寻味地和其他故事发生一种相关的互渗的联络,这可以由他的小说经常彼此援引来得到证明。确切地说马原的小说主要意义不是叙述一个(或几个片断的)故事,而是叙述故事一个(或几个片断)。

作者曾说过:“细节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是建筑的构件和基础。我像画家崇拜色彩一样崇拜细节。没有结实的出色的细节就谈不上有好的小说。我不承认有大的或小的情节。细节就是细节,一如情节就是情节”。正如作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关注细节就会发现其实这四个故事是联系在一起的,都是来表现西藏特有的生存方式和宗教文明的崇拜。

故事老作家的西藏经历中,作者以老作家的口吻描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习惯:“磕长头的,转经的,供奉酥油和钱的,八角街的小贩诵经人。布达拉山脚下凿石片经的匠人,山上岩石雕出的巨大着色神祗,寺院喇嘛金顶,牦牛,五颜六色的经幡,沐浴节赛马节”。他将西藏描绘成一个神话之地,他说:“除了说他们本身的生活整个是一个神话时代,他们日常生活也是和神话传奇密不可分的。神话不是他们生活的点缀,而是他们的生活自身,是他们存在的理由和基础,他们因此是藏族而不是别的什么”。从这一叙述,我们对于老作家神话般的境遇以及其他故事对于奇幻力量的描述(穷布遇到喜马拉雅山野人,藏民顿珠、顿月兄弟的传说)就不会再感到奇怪和匪夷所思。这也是四个故事一种内在的联系。

小说中还有一些细节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者在讲述穷布猎熊的故事时,有一句说:“你跟他们没说什么,你想到了一个头发快掉光的汉族朋友”。而在叙述老作家神奇经历的时候又以“我以我所剩无几的白头发向你们起誓”,这就把两则故事联系了起来。作者写探险队的目的就是去寻找野人和羊角龙,小说中提到“陆高还写了关于说唱艺人的真实故事”,这又可以引出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细节的解读我们可以把小说中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故事,因而小说并不是没有故事内容

(三)

故事中,有一些情节似乎看起来是多余的,使读者看起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其实不然,我想对此解读一下。

小说中,在讲陆高和姚亮看天葬时,出现了一个人物——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然而不久就因车祸死去,这似乎在故事情节是多余的。但是细读故事,却能够发现作者写此的意图。小说中通过陆高的话:“她太美了,她的美和我和人们拉开了距离,她成了一种象征。就像花朵、雄鹰、大海、雪山这些东西一样代表着某种精神上的东西。美丽的姑娘比任何别人都更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么说有点抽象,我有时就觉得因为姑娘们,特别是因为那些漂亮姑娘人类才生气勃勃地延续和发展……”我觉得这个人物仍是作者为表达写作意图所写的。央金就是西藏人民的象征,正如所说的:“他从挽联上知道她叫央金。西藏成千上万的女孩子女人都叫这个名字”。写央金就是来表现西藏人民那种美好的生活存在,人生价值和意义。

小说中还有一处就是陆高他们看天葬归来,作者安排司机小何讲了一个意外的小小插曲,表面上看来很突兀,其实作者是想表现藏族人民对于生命的重视。“藏族是真心向善的,他们对佛祈祷的都是心里话。她说已经死了一个,在不能死另一个了。”

这是我对于这部小说一些独特的感受。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给读者设置许多的阅读障碍,但并不是小说没有故事情节,而是作者不愿直接地写出故事,他要读者去思考,由被动接受转入主动解读,这也是我认为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相关推荐:

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狼王梦》读后感的

走过那么多路,看过那么多书,一定有很多感慨和见解

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

《雪豹悲歌》,这本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著

我的父母,平时对我总是很凶,总是管我,这也不让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