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是一本很震撼人心的书。那么大家知道读
《灿烂千阳》是一本很震撼人心的书。那么大家知道读《灿烂千阳》有感1000字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爱学习网小编辑为您整理的“读《灿烂千阳》有感1000字”,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我爱学习网(www.52xx.cn)查看。
读《灿烂千阳》有感1000字【一】
阿富汗是一个会被人们淡忘的国家,关于的新闻基本都跟战争有关,属于他们的似乎永远都是不平和。但看到《灿烂千阳》这部小说还是蛮震撼的。是书中的时间的让我震撼,将近2000年,离我们这么近,但却像不属于我们80后时代的中国,甚至可以导致于中国的清朝时代。
第一次看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是经某人推荐的《追风筝的人》,看后还是挺震撼的,两个小男孩之间的纯真友谊,以及阿米尔为自己的那次懦弱一辈子的良心不安,以及一直追逐自我内心救赎。《追风筝的人》高潮和转折点应该是哈桑被侮辱那次,总体而言,整体小说还是趋于平淡细腻的发展的。
《灿烂千阳》给我的冲击远比《追风筝的人》强多了,它描写的完全是一部完全是一部悲剧,两个女人的悲剧,不是三个人,不,或许是那时整个阿富汗妇女的悲剧。有时想想我们总抱怨现代的社会不好,但我们庆幸我们所在的时代,这个中国,它是和平的。至少大多数的我们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不用担心随时而至的炮火取走我们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途径捍卫我们正当的权益。
小说一开头,就渲染一个女人的悲剧,娜娜,但比起她的女儿玛丽亚姆和莱拉,她还是幸运的吧!至少她有自由,那个时代,让一个女人争取权利,不现实,尤其是一个本就地位低下的女人。玛丽亚姆14岁被逼嫁人,一生无子女,她自认为这是她害死娜娜该有的报应。整部小说,我认为最悲剧就是玛丽亚姆,莱拉受过教育,至少她的思想一直是自由的,但玛丽亚姆从来都是逆来顺受。是不是一个女人太善良就是意味着被伤害,所以我觉得一个女孩子还是泼辣点好,太温柔迁顺,到最后自己都麻木了,女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爱自己。
莱拉这个角色是我比较喜欢的,她敢爱敢恨,在那么一个环境,她应该算是个勇敢的女人了。看到最后,知道塔里克并没有死,一切不过是个悲剧,她浪费那么多的青春。不过小说对于她的结局还是完满的。也让我们看到了阿富汗的希望。
这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展开的,女权问题我觉得是每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必然问题,在中国对于女权现状可是说欣慰,但不是完美。我不敢想象上个世纪阿富汗还处于那么一个封闭的情况,总觉得他们战火不断,但思想其他应该跟我们处于同一水平线,果然是自己视野狭窄了。
在我心里,一个完美的女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经济能力,有一个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梦想的爱人,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强大的包容性,但原则问题从不退缩。为这个目标好好努力。
读《灿烂千阳》有感1000字【二】
在阅读《灿烂千阳》之前,我对阿富汗的概念仅仅缘于地理学上知道的一个“亚洲国家”这样一个名词罢了,对于其他,则一无所知。阿富汗是一个会被人们淡忘的国家,关于它的新闻基本都跟战争有关,属于他们的似乎永远都是不平和。
而接触《灿烂千阳》,缘于一位学生的热情推荐。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阿富汗作家的作品,欧美文学倒是看了不少。当初因为工作的繁忙,并不打算看这本书,但经不起学生的热情,我还是答应她看了这本书。只看了开头几页,就把我给深深地吸引了,我不由地跟着胡塞尼的叙述看下去。看完全文,唏嘘不已,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受到阿富汗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受阿富汗妇女的隐忍及苦难,第一次这么深切地知道有关阿富汗的“圣战组织”“塔利班”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的灾难。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 /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段诗歌节选自17世纪著名诗人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赛依伯的诗《喀布尔》。胡塞尼就是用了这首诗里的一句"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作为他第二本畅销小说的题目《灿烂千阳》(他的第一部小说是《追风筝的人》。在诗歌里,灿烂的太阳是用来比喻美丽的喀布尔的妇女,正如小说里那些可怜可爱可敬的阿富汗的女人们。)《灿烂千阳》,多么温暖而美好的名字,但我是用一种悲苦的心情读完这部小说的。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还算是快乐的,虽然无法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但父亲的定期探访还是给她带来了许多快乐。在十五岁那年,为了更贴近父亲的生活,不顾母亲的阻止,执意离开她们生活的泥屋,去山下父亲的家等待父亲。但是父亲打发司机将她送回,而在家门口,她的母亲娜娜因为女儿的离开而绝望地吊死在树上。这给了对父亲还抱有幻想的玛丽亚姆近乎于死亡的打击,她终于懂了母亲所说的父亲的虚伪。在被接去父亲家没几天,父亲的几个妻子就将她嫁给喀布尔的一个老鳏夫拉希德,而她的父亲在这事情上的懦弱,让她至死不能谅解。在与老丈夫生活的十几年,玛丽雅姆怀了很多次孩子,但都不幸流产,这让粗暴的近乎是野兽的丈夫对她进行了为所欲为的虐待。玛丽亚姆以为她的生活就将如此黑暗的过去,一生不得光明。就连十五岁前父亲的探视和陪伴都是伤害她的回忆,那是辜负母亲的不能饶恕的折磨。直到莱拉出现。
莱拉是玛丽亚姆和拉希德的邻居,一个比玛丽亚姆小十几岁的小女孩。在阿富汗的战火中美丽的她失去了疼爱自己的双亲,又在拉希德的谎言下,以为失去了爱人。因为怀了爱人的孩子,不得不嫁给拉希德这个可悲可恨的男人。两个女人不但要经受战火带来的不安和困苦,还要忍受拉希德这个男人的虐待,还要总是陷在对往事的悔恨对爱人的思念当中。玛丽亚姆对莱拉从一开始的敌视,到被莱拉从拉希德的毒打下拯救,她从心里慢慢接受了莱拉这个纯真的女孩,她给予她一个母亲般的爱护。当拉希德对莱拉进行伤害的时候,她挺身而出将拉希德打死,并全力维护莱拉,让她与爱人离开是非之地,寻找他们的幸福。玛丽亚姆用生命换取莱拉的幸福,这在玛丽亚姆来说可能是简单,很正常,因为她觉得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莱拉和她的儿女们给予的,她平静接受死亡。
“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看完《灿烂千阳》,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富汗女性的社会地位全浓缩在这句话里。据书中的描写,阿富汗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一旦结婚,男人就要求她们穿上布卡,因为女性的面容只有丈夫才能看到,而且禁止女性在没有男性亲属陪伴的情况下出门,一旦女性私自出门,会被判为有罪;女性也禁止出去工作。在这男权至上的社会里,阿富汗妇女所能做的,就像玛丽雅姆的母亲娜娜说的“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那就是“忍耐”。于是她们只能逆来顺受,忍受着丈夫的暴力行为,忍受着这个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不公平待遇。莱拉的反抗,就只能给她带来丈夫更加残暴的毒打。
这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展开的,胡塞尼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的光辉,人们心底埋葬的关于希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希望种子终有萌生出嫩绿的芽的一天,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两位阿富汗出身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带着不属于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摧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胡塞尼的小说用最残酷的情节,来展现人性的美好,在血腥的过程后,给读者一个带着眼泪微笑的结局。玛丽亚姆的父亲给玛丽亚姆留下一封忏悔的信,这让读者在为玛丽亚姆悲戚的时候稍感安慰。玛丽亚姆和莱拉是彼此的灿烂太阳,在困苦的生活里给予彼此慰藉,依靠。女性的伟大在两个卑微的命如蝼蚁的女人身上象阳光一样辐照着读者的心。给予,永远是得到幸福最好的途径。在不可宽恕的年代,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最终,自由与幸福抵达了穿越了战乱的莱拉,用玛利亚姆的生命。
这是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阿富汗,这使我十分震惊,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这么近的年代发生,这并不是过去,或者这还是未痊愈的伤。我不敢想象上个世纪阿富汗还处于那么一个封闭的情况,总觉得他们战火不断,但思想其他应该跟我们处于同一水平线,看完此书才发现自己视野狭窄。
我没法去深刻地体会阿富汗女性的苦难生活,我无法了解她们一生的深重灾难,但是,由她们,我更加感激并珍惜现在的生活,我自由,我拥有自己的权利。我出生并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和平的国度。
读《灿烂千阳》有感1000字【三】
去年寒假在家读完了《追风筝的人》,现在读完了《灿烂千阳》,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在读《灿烂千阳》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