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高考

怎样化解高考志愿填报风险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听话的老鼠

我爱学习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怎样化解高考志愿填报风险,更多高考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怎样化解高考志愿填报风险

高考志愿填报是技巧性很高的一项工作,虽然填报步骤简单,但每一步都很有学问。填报的合理,则志愿满意度高,填报的不好,不仅满意度低而且还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前程。填报志愿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选择考生能力所及范围内的院校研究分析,切合实际的落实院校志愿专业志愿

近年来,多数省份实行考后出分报志愿的完全平行志愿方式,把高考志愿风险大大化解了,减轻了家长的担忧和负担。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轻视对技巧和方法的研究,相反利用好平行志愿的结构特点,不仅化解了风险,也给予考生以更多的希望,有利于提升考生志愿满意度。

尽管家长更多的时候是关注孩子的成绩,但是你一定要抽出时间和精力研究志愿填报规则和技巧,高考不仅要考的好,还要报的好。

填报高考志愿,你准备好了吗?

实行考后出分填报志愿,每一位考生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可谓是“知彼知己”,选择志愿的主动性把握在自己手里了,同时风险的也掌控在自己手里。因此,更要时刻牢记平行志愿的特点: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所谓平行志愿:指的是考生填报的同一录取批次、统一投档时间段中的多个院校志愿

它体现了志愿之间的并列结构关系,具有四个特点:

一是志愿并列,没有等级之分,如:A\B\C\D\E\F

二是位次优先,排序时先按分数从高到低(分数优先)确定每个考生的位次;

三是遵循志愿,在位次确定以后,再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的自然顺序依次检索,检索到符合条件的院校志愿后,后续志愿不再检索;

四是一轮投档,当批线上所有考生志愿检索完毕,一次性投给学校,批次线上未投出或投出后被退回的档案参加征集志愿,这一点是要引起注意的。

我们反复提到:平行志愿体现出“三减少”

1、考生填报志愿风险减少了。

2、高分落榜现象减少了。

3、高校断档现象减少了。

特别要注意与考生相关的“风险”和“落榜”现象虽然是大幅度减少了,但不是完全“避免”了,这提醒大家依然要重视志愿风险的存在和落选发生的可能。

为了获取理想的录取结果,合理填报志愿,研读高招政策成了不少家长的必修课。但是,每年高考录取期间都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分数已经够线了,却没有被某所高校录取的情况,这是不是所谓的“上线落选”这一潜在的风险呢?

要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高考录取中的“上线落选”?

顾名思义,“上线落选”说白了就是说考生成绩上线了但没有被录取,最终落选。

其实,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大家对这个“线”的理解和定位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

当然,大多数家长了解高考录取的基本规则,知道重点线、一本线、二本线、本科线、甚至投档线、抛档线、调档线、第一次调档线、录取线等的基本含义,但也确实有些家长搞不清这些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和代表的含义,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分数过了本科线就应该被本科招生院校录取,发生这种情况时家长考生的失落情绪会比较大。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大家首先要搞清楚相关的概念及定义。今天我们来举例分析一下“上线落选”发生的过程。从文字表述上看,考生成绩上线了但没有被录取,最终落选这就是“上线落选”,那么,这个“线”代表什么?

根据对这个“线”的理解不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是指考生的投档成绩达到了相应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但没有达到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没有投出去,无法被高校录取

其二是指考生的投档成绩达到了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已经投到这所高校,进入“院校在阅”状态,学校审阅档案后因各种原因认定不宜录取,予以退档。

这两种现象每年都会发生,而且每一批次录取完毕后,也总会有一些招投总分超出批次线的考生不能被录取,这就是“上线落选”的情况。

导致“上线落选”发生的具体原因很多,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录取规则性风险:原因是招生院校为了有一定的择优选拔余地,调档考生数略多于计划招生数,也就是投档比例大于100%,在高校不增加招生计划的情况下,部分上线的低分考生必然面临退档,这是正常落选;

例:在实行非平行志愿的省份,某高校在某省的招生计划为100人,如果高校确定调档比例为+5%,省级招办投档的考生档案数为105人,如果高校不增加招生计划,实际录取仍然是100人,这样就有5人上线落选。假如高校不限定调档比例,那么省级招办可能会以最大+20%的比例投放考生档案,其目的当然是希望高校增加招生计划,录取更多的考生,但如果高校执意不增加招生计划,上线落选考生数就是20人,这种形式下高校往往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

(2)填报志愿失误的风险考生填报院校志愿不合理,A\B\C\D\E\F没有拉开梯度,或者是专业志愿填报过高,没有拉开梯度。即使院校志愿满足,在专业级差、单科成绩等附加条件的影响下,导致专业志愿都相继不能满足,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还不服从专业调剂,就很可能面临落选。

例:某理科考生,在某省排名1000左右,通过计算,目标高校的招生计划总和也不到1000人,按如下志愿布局,显然没有拉开梯度,建议E、F要选择能够兜底的院校,使得平行志愿体现出: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功能布局: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复旦大学

D:上海交通大学

E:浙江大学

F:武汉大学

院校志愿选择专业志愿选择要相互呼应,是做“龙头”还是当“凤尾”,做“龙头”优势在主动选择院校,作“凤尾”就要接受被院校选择的结果,也就是专业调剂。那么,在对待是否服从院校专业调剂时,考生就要慎重、要统筹考虑。如果选择“服从”,可以大大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有可能被录取到你不满意的专业,这一点要有心理准备;如果选择“不服从”就意味着学校只考虑你所填报专业,在所报专业不能满足录取需要时,将会作退档处理。

(3)专业及调剂限制风险:这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情况,但每年都有类似现象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考生没有仔细阅读院校招生章程关于专业录取的限制,比如身体条件的限制、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限制等,是否服从调剂的规则等这些明文规定的限制。

例:有些院校考生专业志愿有严格的限制,比如:有些院校的某些专业不适合色盲考生填报考生填报且不服从调剂就存在风险

综上所述,发生一个志愿上线落选”影响就比较大,如果发生一个批次的上线落选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有时某个考生志愿填报极不合理,发生多个志愿甚至批次的“上线落选”,可能最终导致“上线落榜”,当然这种现象是非常少见的,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认识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实质就不会造成人为失误了。

虽然大部分省份实行的平行志愿大大降低了落选风险,但是考生填报志愿时更应该注意专业要求或限制,认真对待服从调剂,否则仍然难以避免“上线落选”情况的发生,家长考生更要运筹帷幄,善于把握机会。

分析近几年部分考生志愿填报录取结果看,总体志愿满足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家长考生只要注意到了相关规则并合理规避就不会发生这类问题,大家也不必为此过于焦虑。

填报高考志愿的几点提示:

(1)考生家长填报志愿时要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和规定,如招生计划、报考条件、体检规定、政策加分、就业状况等可能对录取生的影响,把这些因素作为填报志愿的参照来统筹决策。充分用好各地各取的高考参考资料等。

(2)对于最后需要确认志愿的方式,不管是纸上还是网上填报志愿都要细致、耐心、认真、镇静,对于姓名、学校、考生号、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是否服从调剂等等,填写清楚准确,要符合技术要求,并留有备份,千万不要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再出纰漏和瑕疵。

(3)考生家长要端正心态,理性决策,既不能过于理想化,也不能消极对待。类似幻想、冒险、固执的心理以及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眼睛只盯在最好的院校专业填报志愿过高,往往致使孩子力不从心,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片面求稳、保守、犹豫的心理,以及过低估计考生实力,缺乏自信也容易错失良机。

(4)理性对待大学排名,认清“211工程”、“985”的意义和作用,不能盲目崇拜和追求高校院士、重点学科和国家实验室等数据指标。更要合理认识冷热门院校专业,冷热门专业只是相对而言,入学时的冷热门并不代表毕业时的冷热门,冷和热往往是概念性的,学为所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和未来发展,更何况大学本科教育主要是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5)慎重抉择、合理填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了解,家长考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设想。在反复分析、合理定位、统筹规划好志愿方案以后,最后都要落到实处。无论是那个批次,无论是哪个志愿,在对待是否服从调剂的问题选择时,都要首先考虑服从调剂。当然,填报志愿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恰到好处、大义凛然的选择放弃,既可以放弃某些志愿,也可以放弃某些服从,这需要学问和胆略,要慎重使用。

(6)志愿最终选择确定最好由考生认可,家长不能越俎代庖,毕竟高考是属于考生的行为。认真对待大类招生的机遇与风险,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多交流多沟通。要明白家长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孩子不一定喜欢,不要强迫孩子,而应因势利导,讲清道理,理解和认识高考的残酷性,给孩子更多的参与选择的空间,以免留下遗憾和抱怨,同时家长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避免造成感情和关系的裂痕,家庭和睦、幸福最重要。

52xx.cn



相关推荐:

2017年青岛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江苏2017年高考作文范文:单车

2017遵义高考二本录取分数线

2017黄石高考作文题目:移动支付

江苏高考: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江苏高考借考规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