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高考

高考改革后 考生怎样“选”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孤独的钢笔

我爱学习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改革考生怎样“选”好未来?,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改革考生怎样“选”好未来?

这几天很多高校开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时间里,或许我们该关心,两三年后很多省市的高中毕业生将以怎样的高考方式走进大学校园。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这个9月开始,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开启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今年新上高一的同学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时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而剩下的3+X的X变成3,由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中自由选择三门来考。而前三年前,上海、浙江已经开始试点,明年加上广东、江西、重庆等十多个省市,到2019年全国全覆盖(2019年高一新生在2022年高考时将全部按新高考方案),这可是高考改革中巨大的一次变化,它意味着什么?将出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更关键的是它真有助于我们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吗?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2)班班主任叶依丛,正在叮嘱走班上课的同学,不要走错教室,忘带东西。作为此次招生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浙江省内高中三年前已全部取消文理分科。高一学期末,学生需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课中,任选三门参加高考,剩余的四门则作为高中学业考试科目。因为不同类型考试的授课大纲、难度并不相同,浙大附中在三年前开始组织不同班级、选择相同科目的同学,走班到一起上课。

叶依丛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下午第一节课,全班的48名同学,要分散到7个学科教室,去开展5门功课,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

这一天,高二(12)班学生汤燕茹要上的8门课,都在不同教室进行。早晨第一节,她在二楼的6班上语文课,第二节课跑到楼下10班上数学课,第三节,又回到6班上英语课。由于走班后,除早晚自习和午休时段,所有教室都成为公共教室,学生不再拥有固定课桌存放学习资料,汤燕茹需要课间到专门的书包柜里,更换课本。尽管语文、数学、外语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学校也会根据学生成绩和适合的难度,开设不同教学班,分层次教学。

汤燕茹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数学之前在A班的话,其实相对来说有点累,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话,认真听的时候不一定很快能消化理解,就先放下,因为否则下一段我又接不上。一直在想我这个点还没有记住怎么办,我这个点还没有在错题本上抄过怎么办。我这次数学肯定完蛋了。现在相对来说,到了B班,反正知识点都记住了,错题也全都整理上去了,现在就会更加自信一点,也没有这么焦躁。

7门课中,汤燕茹选择物理、化学和政治作为高考科目。她说自己从小就对科学着迷,物理、化学是擅长且割舍不下的科目。虽然很喜欢生物,但考虑全部选择理科,思维量、备考压力比较大,所以挑一门文科调剂。这样不仅大学能就读心仪的理工科,即便转向文科,也有一定基础。而她的同班同学毛哲华,未来想从事传感器研究,虽然这是一门物理应用学科,但选择化学、技术和地理,同样允许报考。

毛哲华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我选的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这几门,首先从学习上来讲我会感到更快乐。如果在老高考里我的选择是理科,而我的物理和生物成绩不是很高,所以我可能并不能选到很好的关于理科的一些大学专业,所以我在新高考选择了地理、技术这样一些我的优势学科,让我的总分能上升,而我因为选择了化学,所以在那些理科的专业中同样有了选择的权利。

“7选3”后,部分理科科目弱项的学生,也能通过适当科目搭配,考入医学、工学等传统意义上的理科专业。而在文理分科年代,作为必考科目的物理,如果成绩稍弱,基本宣告与竞争激烈的理科院校无缘,因此转入文科的考生,也不在少数。浙江省数据显示,相较旧高考,2017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考生约减少一半。“7选3”丰富学生选择的同时,也给高中管理带来不少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排课,如果完全满足学生意愿,可能会出现35种组合,远远超出人工能力范畴。

申屠永庆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

高考改革,它坚持追求的一个很基本的理念就是选择性教育,就让孩子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每人一课表很好地体现学生选择。有时候我们学生选的可能只有10来个人。最后我们10来个人也组成班级,助他能在这种选择下能够很好地学习和发展。

事实上,面对这场改革,无论学校实力强弱,都是不小挑战。有些高中根据优势科目,只允许5到10种选择,很难说清,这是应试思维作祟,还是现实办学条件所限。走班还意味着需求更多教室,而盘活、改造现有资源,却非一日之功。同时,不少学校都出现理科老师富余,文科老师短缺的问题,在某高中,一位地理老师一周竟要上20多节课。更迫切的是,“7选3”后,专业划分更加精细,对于未来,高一新生做决定的时间提前了。如果不做好生涯规划,很难保证,“7选3”得到的不是一个盲目的结果。

张斌平

北京五中校长

高中生最大的变化就是他的可塑性,所以我想并不在于选择的正确性,或者说职业规划的确定性,而在于不断的强化这种选择意识、规划意识,在这个过程当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发育、智力的成熟,来为他应对未来社会的进步和挑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如果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改革,在高中阶段认识自己、找到更好的自己,我觉得就达到高中教育的目标。

9月1日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启动新高考改革,而先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已经迎来了新高考后第一批大学新生。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录取结果都较为平稳。经历了第一轮新高考改革学生坦言,考试压力并没有减少,同时,增加考试机会、填报平行志愿,反而对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郑晗

浙江大学大一学生、杭州高级中学毕业生

高考志愿填报是按学校来填,新高考我们要填80个志愿,是80个平行志愿,就是细化到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所以你在填专业之前就要对每个专业要有一定的了解,包括选课的时候,如果你要知道你两年以后要选这个专业的话,你在高一的时候肯定要有一定了解的。

改革初衷看,新高考是为了全面扩大学生的权利,但是在落地时,还是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以浙江为例,一些学校强行替学生选择,依然沿袭了文理分班,对师资力量最强的科目集中强化训练;两次选考机会,导致很多学生在高一时就开始同时准备,到最终高考前,共要经历21次大考,战线越拉越长,疲惫不堪;而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对“全A”的要求,把本来只是毕业考试的科目,变成了硬杠杠,催生了大量培训班……新高考被严重功利化。

张明珉

浙江大学大一学生、杭州高级中学毕业生

实际上就像我跟学弟学妹,现在高三的学弟学妹也是有交流的,那像他们的话其实压力真的也很大,就说个性化了以后,大家就是觉得这是一条可以走的路了,那么我有这么多选择,好像不选亏了一样的。

传统高考在6月,而浙江的学考选考被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取两次最高分,这就意味着从高二起就已经进入了高考状态。北京等地虽然没有增加考试次数,但英语听力也独立出来,有两次考试机会。机会增加,焦虑也在增加。

张明珉

浙江大学大一学生、杭州高级中学毕业生

我就是个人认为两次高考对于学生的学业负担,其实是加重了的,因为我在这一次,我已经很用心的比如说背完了历史的六本书,但是我下一次考试的时候,我还要重新再把他们全部背完,就相当于没有考完,考完一门扔一门的,那个只是对极少数的,就是一次就能拿高分的那种同学才适用的。

尽管目前看来,高考改革依然无法脱离分数的主宰,但也正在试图逐步淡化分数的作用。包括争议很大的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所有加分项目。在没有加分的前提下,家长是否还有热情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又能否把兴趣和未来规划结合,这都给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

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高考改革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也不仅仅是高中的事情。必须是基础教和高等教育协调起来,我们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能够协同的进行改革进行创新。另外,还需要教育系统的内部和教育系统的外部能够协调起来,共同推进改革

在这次高考改革中除去最受人们关注的3+X变成3+3,以及这后3可自由排列组合选择之外,其实有一个指挥棒的调整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不仅看高考分数,还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就是会考的成绩。另外,需要参考学生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这自然包括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等方方面面,还有笔试和面试,看分又看人。得承认想法是好的,但是执行中如何真有效果,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又如何不造假,把看上去很美,变成真不错得怎么办。

向远方,是清华大学的大一新生,也是今年陕西省文科高考的最高分考生。在新学期开学前,他和十几位清华北大的同学获得了一次赴斯坦福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游学的机会。读高一时,他还曾到美国波士顿的一所高中交流半年,并在一个美国家庭寄宿。在与美国学生的交往中,他发现两国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有很大区别。美国高中选择非常多元,而清华北大几乎是中国高分考生唯一青睐的大学,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则是最炙手可热的专业

郑雅文

清华大学学生

可能会来自于家长的因素会比较多,就家长觉得做金融行业以后,就业出路好,然后对自己孩子发展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选择

向远方

清华大学学生

很多选经管的,包括我,然后大多数同学说的都是兴趣在这儿,然后也非常热门,然后有同学说到了分考得这么高,感觉不去非常浪费。给我总体的一个感觉就是,不管选了什么专业都不十分了解 最起码不知道要学什么 如果不知道要学什么的话,你去谈你喜欢这个专业,我觉得是非常不靠谱的一件事。

由于分数是高考统招录取的唯一标准,分数也就成为考生选择学校专业时的重要标准,因为需要判断自己的分数能否被录取。而两年前向远方在美国读书时,住家姐姐申请美国大学时的情形则完全不同。

向远方

清华大学学生

她的成绩这个基础上,她可以有很多学校选。她就会去学校里面看,当时我跟她也看了很多学校,看学校的环境学校的食堂、宿舍,然后活动、社团这些,她当时是特别喜欢陶艺,特别喜欢话剧,她就会去了解学校这方面的社团怎么样。

学生学校要进行充分的考察,学校更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美国高校在招生时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和大学先修课程AP的成绩只是基础,更重要的,学生需要提供材料证明自己足够全面和有创造力,对申请的专业足够热爱和富有潜力。

向远方

清华大学学生

其它方面会看很多,像社会实践、课余活动,然后internship叫做实习经验,各种各样的东西,他会非常全面地去评判学生,这个我觉得也是美国大学的一个特色吧。

大学招生不光看分,更要看人,大学招生自主权增加,不再被分数牢牢捆住。这也正是这次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浙大等42所高校以及复旦等24所上海高校已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方式招生,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后者包括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评价的方式更多元一点、评价内容更丰富一点。更加全面地考察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但是具体的做法也不是一刀切的。比如说,上海搞这种631;统考成绩60%,还有学校自主测试的成绩占30%,还有10%是根据他高中阶段的学业考试成绩。 但是这一切都要放到阳光之下进行

打破唯分数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必然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除了参加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更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美国,不仅科技馆、博物馆对学生开放,不少社会企业、科研院所也向学生敞开大门。我们的教育要想不只育分,更要育人,除了大学、高校的努力,相应机构场所是否已做好准备?全社会能成为育人的场所吗?

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我们为了培养创业人才,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探究式研究式的学习,这就需要社会企业科研机构来支持,也需要政府更加重视、能够去统筹安排。光靠一个学校这种事情做不起来的,社会实践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科研院所合作,这个就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了。

岩松点评

2017年是我们恢复高考40年,五六月份纪念这个40年的报道研讨很多。的确恢复高考功德无量,它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子有路成为现实,但在回顾与纪念之中我自己也曾对媒体说,接下来的高考改革考试改革是一部分,但更重要是高校的真正改革,能从行政化中走出来,更自主的招生,有更多元的选择标准和考核体系,用更有活力,更自主的高校改革来倒逼我们的初高中教育真正变革,由应试变向素质。改考试方式只是治标,离治本还远,还是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但是治本我们准备开始走了吗,能走多远?

52xx.cn



相关推荐:

2017吉安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已发布

2017汕尾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已出炉

2017吉林高考三本分数线:文286分 理260分

孝感2017年高职(专科)分数线:文200分

2017年阿坝体育高考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