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高考

高考志愿填报:我爱学习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线城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优雅的镜子

我爱学习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线城市二本二线城市一本该如何选择?,更多高考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线城市二本二线城市一本该如何选择?

几个月来, 长沙、成都、武汉等众多主流二线城市纷纷抛出送房子、送户口、送钱等措施招徕大学生毕业生。其实,在面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每个分数在重本线附近徘徊的小伙伴都会遇到类似的难题:是选一个二三线城市正儿八经的一本,还是选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二本学校呢?

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年高考我超过一本线21分,原计划报考北京大学,但因为成绩不理想,无法选北京比较好的大学,只能选二本中比较好的。

因此听了家人的意见,选择二线城市某211大学,毕业去北京工作。我也曾后悔过没有一开始就选择北京,反而南辕北辙。

对于参加高考的人来说,报志愿是一个纠结的问题。来源于纪录片《高考》。

我终于意识到,二三线城市一本还是一线城市二本,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选“一二线城市”和“一二本”。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考虑,对此,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和分析。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

能给你带来什么?

很多人都说,“选大学就是选城市”。在对于大学选择上,这些人会更偏向于选择一线城市,在他们眼中,城市的资源优势大于学校学历优势。

一线城市北上广为例,2017教育部公布的大学名单里,北京总共92所高校,本科院校(包含一、二、三本)67所;上海高校共64所,本科院校38所;广州市高校总共83所,本科院校36所。

这些大学会根据办学特色的不同实行“联盟”,学生可以跨学校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小楠原是在北京印刷学院(二本)读书,但是她经常去北大蹭课,她就是通过蹭课的方式,修完了中青报首席评论员曹林在北大开设的新闻评论课。

老师一般都很欢迎学生来蹭课,在课堂上没有一本二本的区别,大家共同享受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是二线城市所不具备的好处。

北京这种大城市读书,周末可以去国家图书馆自习,可以去798看展览,可以去三里屯偶遇各种明星大咖,可以去听专业讲座,这个城市有太多公共资源可供你使用。除此之外,大城市还提供了非常多的实习与工作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6000万注册公司,光北京就有800万。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互联网、影视传媒、房地产等各行业都在北京集中分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投行、金融公司、文化产业都非常发达。

在这里,很容易找到实习和工作机会,也很容易和牛人一起共事。每到寒暑假,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都会迎来一大批在二三线城市读书的学生,他们选择假期来这里实习,为自己寻找更好的工作。而在本地上学,则可以省去很多生活交通成本。

同时,这种经历也可以为自己简历“镀金”,哪怕是以后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在一线城市实习过得经历会让他们很容易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一线城市读书,从大一开始,就可以开始大公司实习,为自己增长视野。

小薛现在大三,但已经在传统媒体像中国证券报、互联网公司新浪网易、创业公司罗辑思维实习过。他每次实习的岗位都有所不同,从实习记者到运营,再到产品,只要感兴趣的工作都去试了一遍。

按照他的话说:“试过才知道喜不喜欢,总不能等到毕业后再去试错吧。”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实习经历,也增长了见识,待过不同的公司感受过不同的企业文化,也相对成熟一些。等到他毕业的时候,这些经历会为他提供更多的选择,而这些,真的只有大城市才可以给。

无论是哪个城市的毕业生,都会更倾向于去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但是,在这个城市上学的毕业生,会更容易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以2016年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应届毕业在京就业比例超过50%,研究生在京就业比例则超过了60%。

报告显示,82.6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异地就业,其中近四成选择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选择回到原籍所在城市的人群比例只有17.34%。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群比例达到43.75%。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一线城市大学,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概率为50%以上。大城市工作机会多,薪资相对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留下来呢?

学历优势:一本到底有多重要

对有些人来说,学历城市重要的原因是,学历才是未来的敲门砖。

用人单位设置学历门槛,这究竟合理吗?某游戏媒体主编何嘉表示:“以前的元老普遍学历过低是因为那时候人才少。现在有学历要求,降低招人的风险,我面过不少人,连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达不到,这种咋招?当然低学历,但是有能力的人才,各个公司肯定会有特别通道的,学历不是硬性标准。”

学历在有些事情上是一个隐形标签,有些公司还会在定薪水的时候参考学历,在职员竞升的时候,学历也会是一个参考标准。

当然,还有人会说,二线城市一本虽然城市竞争力不如一线城市二本,但这一本是实实在在的一本学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都与二本学校有本质区别。

二线城市一本院校仍然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者,他们能够给学生提供的资源和视野,同样不可低估。

对某些有学科要求但却无法进入最顶尖的学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二线城市一些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仍然是很多人的不二之选。毕竟,专业有时候对就业方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017年这些行业的人均月薪均达到万元

很多二线城市一本与国外大学有很好的交流合作,学生可以申请出国交换。而且,一本学校的保研名额要大大多于二本院校,选择一个不错的一本院校,保研的机会也会大一些,而且还能保到比较好重点院校。

许多大型公司目前仍然非常看中学历水平

阿圆就读于上海某二本学校,因学校没有保研机会,寝室四个室友都选择考研,结果只有一人考上;而我就读的某二线城市一本学校,有个明星寝室,四个人全部保研到985院校。

这就是一本的优势,如果想要读研的话,一本院校能够提供的支持大于城市提供的资源。

这是一次艰难的选择

那些曾经也面临同样选择的朋友,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我采访了一下曾在择校问题上左右为难的人,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Summer 二线城市一本 现就职于成都某互联网公司

我当时很想去上海,很喜欢复旦大学,但是高考没考好,在报大学的时候出现了上下为难的情况。在纠结下选择了保险的二线城市一本,毕业后回成都找工作,整体比较顺利。毕业后的确很多同学留在了本地工作,但到时候还会再纠结是留在本地、回家还是去一线城市。你会发现,这个选择,根本就没完。

@晓舒 上海的二本 现就职于北京某互联网公司

我复读过一年,第一年没考好,只能上本地一个三本。家里人强烈要求我去大城市读书,因此我复读一年,考上了上海一个二本。上海的确跟我家不一样,在上海读书的四年里,从外形到头脑,我都完全变了。毕业后来北京工作,我很感谢大学四年在上海的经历,它完完全全重塑了我。所以我觉得只要冲破限制来到大城市接受改变,人生就没有限制。

@之江 三线城市二本 现就职于北京公司

我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但是没考上,只好在家里本地读了二本。后来考研又考北京,还是没考上,我就直接来北京工作了。我对大城市是一种向往,但我觉得我的大学也挺好。只是我会想,如果当初去了北京大学,现在做一些事情可能更轻松些。

所以说,在选择去哪里读大学、读什么大学这件事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

就师资力量来说,二三线城市一本不一定比一线城市二本要差。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一本氛围也可能比一线城市二本要好。

从生活成本上考虑,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要低,但同时娱乐生活的丰富程度,也会低于一线城市

城市发展水平上来说,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的确不如一线城市,所以从就业角度来看,一线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平台、更多的岗位甚至更高的薪酬。

从现实发展角度上看,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正在迅速的发展起来,这期间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撑。近一两年来,二三线城市都为能够留住人才而出台了更好的人才政策和购房政策,这相比一线城市来说,是非常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高考专家梁挺福,梁挺福:985、211、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地域分布大盘点,2017-09-26

[2] 三成上线考生放弃补录机会[N];中山日报;2009年

[3] 吕迎春:仰首是春,二本分数上“一本” 俯首是秋,一本分数上“二本”[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9年06期

52xx.cn



相关推荐:

2017南京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2017年湖北医药学院招生章程

2017年云浮文科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浙江大学本省招生计划

平顶山学院2018高考分数线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