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高考

高考试题:下面是我爱学习网整理的“2018年高考语文基础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超帅的啤酒

下面是我爱学习网整理的“2018年高考语文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五)”,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密切关注本网站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语文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中国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担水

贾大山

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气力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①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格啦格啦格啦格啦。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担起水来,老魏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

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 十担。”

“十担?”

“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 一担

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

“你也记吧,以防差错。”“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结算完了,擦掉,重画。

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里,让我们喝水。我们喝足了,他就把那担水泼掉了,再去打一担我们谢他,他呵呵一笑,还是那句话:“不谢不谢,一个凉水!”

“他所卖的,好像不是力气,只是凉水。”

老魏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那些自己担水、抬水的人家,不小心把筲掉到井里了,就去请老魏。他有一副捞筲钩子,形状像船上的锚,系在一条绳子上。井台上不忙了,他就把那捞筲钩子抛到井里,手握绳端,慢慢地打捞。那也真是一种技巧:闭着眼睛,屏着气息,一会儿捞上一只,一会儿捞上一只——那些沉落井底一两年的铁桶、木筲,也出人意料地重见天日了。他把它们捞上来,用水冲洗干净,打满水,一字儿摆在井台上,等待失主认领。

失主们给他钱,他不要,一定要给,他就急了,嚷,我是担水的,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

如果给他一点儿吃的,他就要了。

老魏没有妻室,没有拖累,净吃好的。他天天早晨坐在麻糖铺里,吃麻糖,喝豆浆,中午吃马蹄儿烧饼、喝豆沫。他最爱吃马蹄儿烧饼了,一买就是五六个。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那时叫作懒婆懒汉),看见他吃马蹄儿烧饼,就说:“老魏,你的生活倒不错呀!”

“是。”他说,“咱们城里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你得卖力气!”

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每年腊月底,他总要到我父亲的小铺里,买一张黄纸、一股高香、一对蜡烛。他把那黄纸在柜台上裁了,让我父亲洗了手,写几个毛笔字:“井泉龙王之神位。”除夕把那神签贴在辘轳石上,焚一股香,点一对蜡烛,摆一些供果。黑暗里,那香着得欢欢的,像一朵静静开放的莲花……

担水没有行会,但是到了除夕,他们都会这么做的,像粮行供奉火神,药行供奉药王,木匠行供奉鲁班,理发行供奉罗祖。

可是,后来人们不雇担水的了,全是自己担水吃,或是抬水吃。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好多年了,雇人担水,像雇“洋车”一样,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

老魏担水了,井台上显得冷清了许多,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格啦格啦的声音了。

【注】 ①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孩童的视角叙述老魏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担水也是一个职业”,反映了当地市民的懒散习气。

B.小说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描写老魏打水的动作与捞筲的神态,一动一静,细腻地表现了老魏富有美感的熟练技艺。

C.老魏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是在强调只要肯出力气,就能生活得很好,突出了他对好吃懒做之人的嘲弄。

D.小说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祭神香火的旺盛,侧面表现了老魏对水井的敬重心理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E.小说通过人物对比参照的方法塑造了老魏形象,并借助直接议论的方式发掘出理性的思考和见解,从而升华主题。

解析:DBA项,“懒散习气”错误;C项,“嘲弄”不妥,应当改为“鄙夷”;E项,“直接议论的方式”错误。

2.小说中的老魏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分)

解析:“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体现了他对原则的坚守、率性耿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体现了他的朴实;“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里,让我们喝水”“老魏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则体现了他的乐于助人;“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①勤劳朴实。担水价钱远近相同,自己从不记账。②乐于助人。盛水给放学口渴的孩子们喝,义务帮人捞筲。③热爱生活。相信自己的力气,敬重自己的职业,善待自己。④坚守原则。只伺候人,不伺候花;鄙夷不劳而获的人。(如答“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耿直率真”“襟怀洒脱”“恬然自安”之类亦可。)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与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相似。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6分)

解析: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小说叙述的对象或特点;②小说想突显的主题;③小说所呈现的风格特点等。

答案:观点一:同意。

①都聚焦于社会底层具有传统美德的普通民众,塑造了有着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的人物形象;

②都诗意地描写了古老的风俗习惯,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画,充盈着文化意蕴;

③都表达了对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的钟情与赞美,暗示了与浮躁、污浊的时代风气的抗争及对此的拒绝;

④都坚持把真的、善的、美的世界升华开来,形成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在人性与人生方面给人以启示。(答出3点即可)

观点二:不同意。

①本文重在描写老魏清苦而乐观的生活方式,《边城》重在叙述祖孙、兄弟及男女青年之间的情感;

②本文描绘了北方小城宁静祥和的日常生活,《边城》突出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③本文重在塑造城镇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个体形象,《边城》重在刻画边远城乡普通民众的群体形象;

④本文意在表达对旧日生活的依恋与失去时的惆怅,《边城》意在表达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期待。(答出3点即可)


相关推荐:

2017赣州高考英语作文题目:写信

2017温州高考美术分数线是多少

2017年珠海各批次高考分数线

南京大学2017自主招生简章

河北科技大学2017艺术校考成绩查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