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高考

高考作文命题应摆脱“形而下”的干扰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优雅的花卷

高考到来勿急躁,稳着情绪静心考。思维敏捷别乱搞,先易后难办法妙。早进考场莫迟到,熟悉环境清醒脑。早晨吃饱清淡好,答完细阅题不冒。祝你考个好成绩,金旁提名欢声喜。我爱学习网高考网为您提供的高考作文命题摆脱形而下”的干扰,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更新。

最近,有中学教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文称,今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的作文题,要求学生从“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等12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来写一篇文章呈现中国,但农村学生大多对这些词缺乏亲身体验,该题的命制对农村考生不公,他们只能靠想象力加以拼凑,必然导致“假大空”泛滥。

这位中学教师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批评,未免有些偏激。在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的当下,不少农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对于作文题中列出的12个关键词,相当一部分农村学子会对其中2个以上的关键词有所接触,甚至有较深刻的感受。

一刀切地说“他们只能靠想象力加以拼凑,必然导致“假大空”泛滥”,或失之偏颇。换个角度想,如果以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可能对城市考生又会不利。但无论如何,这种貌似刺耳的批判声音,无疑给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提了个醒。所谓“良药苦口”,对于今后高考作文命题工作的积极意义也相当明显。

在笔者看来,该老师的批评涉及了更深层次的作文命题的公平导向问题。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命题者也许很难做到“雨露均沾”,但也要尽可能地消除因为一些不当的外在因素给选拔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高考作文命题不仅要考虑到城乡差别,还要考虑贫富差别、工农差别甚至性别差异,要尽可能摆脱太过具体的“形而下干扰,尽可能让全体考生站在材料面前,都是平等的。

其实,做到这些也不难。作文命题者要立足于考查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力,高效利用统编的语文教材和要求学生必读的相关书目,或者提供一些在考生理解能力范围之内的经典著作中的材料,让学生谈认识体会,激发不同考生的个性和思维锋芒。如201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名句谈感触与思考。对于这样的的材料,不管多难,对于考生都是公平的,考好考差,考生都会心悦诚服地做到“愿赌服输”。

法国2017年高考作文文科考生试题或许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它的材料是这样的:1、我们的道德伦理观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吗?2、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吗?3、评述美国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在其1964年著作《真理和政治》中的一段话。要求学生三选一。平心而论,法国高考作文题的难度不低,但显然超越了“形而下”的“器”之层面,做到了一视同仁,直指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力考查。

当然,从更大范围来看,更要紧的,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消除城乡、工农、贫富等差别,推动经济和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发展,让所有的学子都能过上同样品质的生活,接受同样品质的教育。

相关推荐:

2017年天津高考一本分数线预测

2017日照高考一本分数线是多少

2017安徽高考一本分数线已公布

鄂尔多斯2017年高考二本分数线:文375分

2017年三大专项计划助力海南贫困地区学子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