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理综北京卷点评:物理生物简单 化学难
不苦不累,高考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下面是由我爱学习网高考栏目编辑为您整理“2017年高考理综北京卷点评:物理生物简单 化学难”,希望对您有用。
薛雨:今年整体来说,物理试卷还是比较简单的,相比去年难度基本持平,题目整体难题出现的和之前的位置一样,基本是在24题左右,但24题的难度相比去年有所下降,因为出题点对于学生来讲会有一些逻辑思考的引入和铺垫,要比去年思考的难度降低一些,但23题出得相对意外,因为它是一个原子物理和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学过的知识点内容的结合,我们在大题里之前没出过原子物理,今年把原子物理放到大题里讲,对考生来讲是意外,但难度并不大。
主持人:听起来和去年差不多,去年的平均分是多少?
薛雨:去年平均分在80分左右(满分120分),估计今年持平。
耿绍文:今年化学的难度和去年差不多,都是一个字,难,对学生的打击特别特别大,刚才很多孩子都反映了。
今年理综,从老师的角度来说,难度差不多,但它的出题趋势很有意思,——刚开始简单,后来越来越难,当上升到一个高点时又下降,学生可能在中间就崩溃了,对心态是很大的考验,导致后面的成绩不理想。
去年有机特别简单,算是白给分,但今年就特别难,所以他们很有可能接受不了,因为平时模拟练习中有机白拿分,他们习惯了,这次一下变难,心态上接受不了,思想上没做好准备,就很可能一落千丈。
耿绍文:6、7、8,常规性简单,第9题慢慢加难,10还可以,11、12特别难,从实验角度出发,学生的思路往往是有欠缺的。
主持人:如果从简单到难,最后一题特别难,前面属于中等偏上难度可能还好一点。徐老师,今年生物怎么样?
徐京:今年的生物相对去年而言难度下降了一个档次,去年我们叫“生化危机”,今年只有化学比较难,生物比较简单,但它更加关注关于信息提取的能力,从选择题来看难度大大增加了,但整体来看,因为遗传题难度降低,所以今年的生物应该比去年简单一些,易于拿分,但区分度还是有的。
徐京:长期以来一直有观点,觉得生物是文科,但恰恰是很多考生考不好生物的原因,因为它就是理科,只不过不像物理,是探究的思路,生物的逻辑性没有这么强,但它是一环套一环,逐渐推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它是理科,只有以理科的思维来观看做题,才能拿到分。
徐京:去年难度系数是0.7,在57、58分左右。今年的难度系数可能在0.75左右,平均分会逼近60。
主持人:如果平均分能涨一点,对每个考生的变化还是蛮大的。
徐京:普遍还可以,但题量比较大,要求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比较大,所以可能会出现学生做不完的问题,一旦做完,分数不会很低。
主持人:耿老师觉得有变化吗?
耿绍文:从老师的观点来说,变化不大,但学生心态可能有一些变化,导致比去年平均分低一些。
主持人:每次看到高考题都觉得和自己日常练习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因为形式上比较新颖。
昨天和杨洋老师、刘明老师聊,他们说现在特别考验阅读,包括数学也是,理综方面有这个障碍吗?
薛雨:从之前理综的选择题目来看,一般物理的选择最后一道题,20题和19题,会结合一些生活知识和信息抓取常识,这些东西需要考生在考试期间通过阅读摘取出关键信息,然后把关键信息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物理模型做匹配,匹配出来之后再自己考场上学到的新方法和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结合来作题,所以也是对阅读能力的考察,主要体现在最后一道选择题上。
今年20题的飞机降落,利用了电磁波的干涉性;包括去年20题考察的关于雾霾的知识,都有一些生活热点,同时还需要从生活热点里提取出一些关键信息,所以考察的还是跟阅读有一定关系。
耿绍文:化学方面也是一样的,考察阅读类的挺多的,例如一共四个大题,25、26、27、28,都是考察对信息的把握,考的是现场学习能力,学生平时学的知识点到现在没有了,那怎么回事?考察能力,从原先的知识中提取知识点的能力放到现在的考场上应用。
主持人:感觉听起来蛮难的,这是不是高考的最高境界?
耿绍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像过去考察的是“深”,而是“活”,必须活学活用,才能拿到高分。课改之后趋势慢慢向国外发展,不再是死学了,而是活学。
徐京:今年生物更加关注人本身,今年的大题还考到了青蒿素、疟疾,明显感觉这个学科更注重人文关怀。
主持人:今年的题目相比近三五年的题目,有没有大的调整,整个高考趋势是朝什么方向走?
薛雨:物理从2013年北京卷就开始降低难度,题型上没有太大变化,一般题目数量和题型都是固定的,每年都是8道选择题,实验题2个,今年有一个小的变化,原来实验题都会分为两道来考,小实验和大实验;但今年物理实验换成了一个,只有一道题,里面设置了5小问,对实验的考察会更加系统全面,这也是需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把一个实验从头到尾全部把握清楚,因为可能不像原来抽几个点考,而是把实验从设计一开始到最后完成实验全程的过程进行考察和分析,这是实验方面的小变化。
大题和之前一样,都是22、23、24,三道大题,这三道大题里难度系数逐渐递增,在22里是0.9几左右,23里是0.6几,24是0.3几。整体来看难度系数基本持平,有一个小的变化就是2014年,考察的关于原理的东西,今年最后一道题就比较类似了,所以2014和2016年最后一道物理压轴题是比较相似的。
还有一个特点,从2015年开始,2015年最后一道大题考了光学和动量的知识结合,两个知识模块之间会有一些综合性的特点,今年2017年的考题又出现了关于能量和电学的综合(24题),以及能量和选修部分学过的原子物理相结合的内容,这两块的结合体现出一个特点,选修这块可能会慢慢渗入到大题当中,这是之前没有的,之前我们一直习惯的物理大学是力学和电学板块,但最近两年选修逐渐深入,这是一个特点。
再有一个特点,横向之间的知识板块融合会变得越来越多,综合越来越强,考察学生的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系统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所以这是最近这一年小的变化。
主持人:虽然具体的物理内容我不懂,但老师说的规律我是明白的,您是说物理方面不同的知识体系呈现一种融合的状态,两个实验变成一个大实验,以前出现过吗?
薛雨:2013年之后没有出现过,但之前可能有,因为北京卷一直希望把考点覆盖得更多,会以两道题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实验,今年一个实验贯穿到底,也体现了命题思路方面的小调整和变化。
主持人:这样的变化对考生来说分更好那还是更难?
薛雨:我个人认为会比较好拿一些,只要主流的大实验在复习中有涉及到,他把整个系统从头到尾复习一下,考试时思维不会有太多跳跃点,会顺着这个思路一直思考下来,有一个递进渐变的过程。
耿绍文:在难上我更想强调的是趋势,去年第一次尝试了有机合成,需要自己设计一个流程,去年出得比较简单,大家只是感受的过程,今年就变得特别特别难了,学生需要接受和更多练习,这样才能做好这道题,否则明年这题的趋势会更难,大家就会有点适应不了。
还有28题,探究题,探究题现在有一个趋势是更加强调了自己的设计感,也就是我们要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更加主观,而不是像过去的被动性,它强调了主观能动性。
它的热点永远都是与环境有关,去年考的是废水处理,今年有个废气处理,我们讲课时也说了今年可能考废气,因为环境是刻不容缓的话题。
从变化来说,相比去年更加主动性,一个永远不变的思想就是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类比性能力。
主持人:从耿老师的角度看,有没有觉得高考现在出题思路的趋势更加考验学生的哪些能力、哪些素质?
耿绍文:现在即使到社会生存来说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招数,更多的是临场应变能力,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学习总结的能力提取出现场应变的能力。
徐京:今年最突出的变化是信息获取能力大大增加,以前选择题中有两道是信息获取能力,今年出了三道题,相当于一下子增加了50%,而且文字量的信息获取相比往年也略有增加,基本维持稳定但有增加,说明信息获取能力应该是这些年考察的热点和以后的趋势。
第二是关于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性学科对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今年的实验探究“套路”越来越少,但要求的学生能力越来越强。
第三个变化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今年第一次基因工程出现在选择题中,往年就是在大题中出现一空两空,今年是第一次在选择题中出现,难度不是很大,可以预计接下来几年这个热点,或者说现代生物学的前沿应该是我们考察的趋势。
徐京:比如我给了你一段图表或一个实验结果,它把这个东西的自变量和应变量提取出来以后,得出我做这个事情的目的和结论是什么。
主持人:文科生偏感性,将来从事的工作可能是媒体、社会学、文学类的,各位老师觉得对于理科生来说,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和素质,能够更好地在理科学习中掌握优势?
薛雨: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因为理科本身就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它需要一方面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比较深入的思考过程,思考逻辑的所有问题和过程一定是非常严密且严谨的。
还有一点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推断能力,在这个能力的掌握方面也跟逻辑有关,所以我认为在理科学习里最重要的还是逻辑能力。
耿绍文:我还是刚才说的,信息提取和类比能力,要用学过的知识点来解决未学过的知识。
现在的社会信息泛滥,我们必须要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
耿绍文:平时的实验题都从现象中得出结论,或者平时做事情,假设遇到一个陌生的东西,我们怎么办?肯定先去查资料,查资料相对来说就是提取信息的能力。
平常练习多做一些有大量信息的题,不断练习,就会越来越好,不接触永远都不会,只有不断地接触才会越来越熟练。
徐京:我觉得两位老师都说完了,生物更关注人本身,所以我们可能要更注重把能力放到与生物有关、与个体有关的问题。
徐京:比如疾病治疗,以后学医的孩子肯定是从学生物入手,逐渐走向这科当中。
主持人:之前跟文科老师聊天,会发现文科老师大多存在“押题”的说法,不知道对于理综来说是否存在押题呢?
薛雨:理综一般来讲很难说今年考的这道题100%原题出现,每年高考命题时都会避开之前曾经出现过的考题的原题设定。但押题一般会顺着大方向和大的知识板块之间做预测,这个预测主要是对于这两年高考命题趋势的把握,因为高考命题趋势,包括整个高考大纲,发现会更多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里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点和产生共性的特点,比如说我们在物理学当中的能量,比如我们在物理学当中研究到的关于基础概念和基础定义方面的内容,这些点都是最近几年比较热门、喜欢考察的点,而这些点我们也会在课上给学生强调,需要掌握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基础知识板块内容扎实的掌握,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耿绍文:只能说是押对思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只能把思想趋势押准,但不可能把题押得一模一样。
徐京:现在生物的实验基本是取自大学论文,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获取信息能力和框架、方向,方向每年把握都很准,但具体数据这些我们一定是做不到的。
薛雨:和文科还不太类似,语文考作文有二选一,文综里也有二选一,但从理综来看,物理当中一般不太会出现这种可能性,学生只能被动选择答这道题或者不得分。
因为物理在知识板块之间,两道题很难确认他所考察的学生知识点,最后学生掌握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可能会比较大,而且在难度系数方面很难做到统一和控制,因为每一年考试过程当中命题人想要去考察学生的核心能力、中心思想是相对比较固定的,比如今年主流考察关于能量以及微观实验转化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出题过程当中很难切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理科知识板块之间逻辑性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很难单独把它割裂开作为两个不同的板块让学生选择,这可能也是和文科很大的区别。
薛雨:依然是它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把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考过或没有放到大题里考过的知识点重新和大题做一个结合,包括对于一些小的细节的考察,比如今年23题涉及到智能方程,这个方程一般在正常课本上强调是相对比较少的,而且在主流复习考试以及模拟考试里相对会出现很少,但高考里它会避开这些之前模拟题当中曾经考过的点,敢于做一些新的尝试,敢于打破之前常规的大综合的思维,这样它其实可以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考法,在里面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复习是否全面。
耿老师,今年化学上有哪些创新?
耿绍文:今年化学延续了去年的思路,亮点是25题和28题,先说25题,25题强调了自主设计合成路线的问题;28题是自主设计合成实验。
主持人:以前没有这种自主设计题?
主持人:我接触的是文科,自主创新刚刚在文科也聊到了,感觉这真的是一个趋势,但对于考生来说一直以来接受的学习方式和考察其实是有一点点脱节的,会存在这样的困难吗?
耿绍文:我个人认为不存在这种困难,因为考察能力是必然的趋势,现在的社会不是你学了什么就一定优秀,必须要把这个东西学精,能有自己的理论观点,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主持人:也就是设计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没有问题的?
徐京:生物总体来说保持稳定,而且常规题型出得比较多,但今年打破了以前出题的顺序,去年有些小调整,今年调整非常大,把每次选择题第五题的实验探究今年破天荒提到了第一题,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影响,其它方面还是比较常规的。
主持人:我想问问各位老师有没有做今年的高考题,自己能拿多少分?
薛雨:直播之前我拿到试卷,大概做了一下,因为今年物理不太难,做完之后至少我觉得110多到120应该问题不大,因为题目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做题也会做得比较快,大概20分钟左右。
主持人:留2分让着点考生?
耿绍文:怕骄傲。
薛雨:北京的理科状元应该是在295分以上。
主持人:三位老师的成绩加起来就是今年理科状元的成绩,那非常期待今年理科状元的分数。
我对理科是很恐惧的,但喜欢物理化的人会喜欢挑战难题,今年的难题主要设置在哪里?
薛雨:我觉得今年物理中没有特别特别难的题,在选择里的最后一道可能会考察学生创新思维的点,面对未知的东西统一迁移的能力。
再就是大题中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一问往往是设置相对比较难的知识考点,但今年最后一问的难度系数并没有特别高,它对于能量思维转化的考察,其实在2014年西城一模就有考过,只要学生把之前的题和知识点复习得足够到位、足够全面,相类似的能力之前都是有所考察的,所以今年在物理学方面来讲不存在特别大、特别难的题目。
薛雨:满分相对比较难,但110分以上估计今年会出现很多。
耿绍文:今年比较难的是11题和12题,还有25和28题。11、12、25题特别难。
主持人:难在哪里?
耿绍文:先说11题和12题,每个选项的区分度比较小,需要学生对知识把握特别精确才可以,这里面考验学生的能力;
25题是学生入手比较难,但如果把一些地方推出来是没有问题的。
28题是常规性的难,因为以往一直很难,可能很多学生不适应这个探究性思维,因为这是课改之后重点强调的思维。
主持人:除了刚才说的高考状元,这部分难题会有多少学生做出来?比如十成的比例,多少比例的学生能达到刚才说的难题的水平?
耿绍文:那不能,大概50%到60%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有选择,选择有概率的问题,有些孩子运气好。25题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它有些空也可以不看题能答出来。
主持人:这就是考前说的“考的全会,蒙的全对”。
徐京:一般每年的遗传题非常难,但今年难度适中,难度在于无论是遗传还是信息获取的题都需要大规模语言叙述的空,这对学生来说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会知识点,还需要准确地叙述,这些预计会比较低,除了这点之外其它的还好。
主持人:聊完今天刚刚提的难度,对于明年的考题,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想法和预测,觉得明年理科三科考题试卷难度会往什么趋势走?
薛雨:明年的理科,今年难度系数相对比较低,去年也比较低,我猜明年物理的难度会稍微有所上升,而且物理的难度一旦上升之后,化学就会相对好一些,物理难度系数的上升可能是来自于对于概念本身的深度挖掘,还有一个来自于综合计算,因为2016年的考题相对来说计算量比较小,但2017年还会有一些,去年对于计算的要求是逐渐弱化的,但对于物理当中方程组的计算、公式原理的计算和推导论的计算,这些计算在明年高考中会占有一定比例,而且难度系数会上升。
如果要预测明年重要考题的方向,第一还是要回归课本当中最重要的原理,结合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物理学原理;第二是对于一些常规计算和运算技巧方面的掌握,这是会出现变化的两点。
主持人:考试中一旦遇到运算,很考验学生的耐力和能力,某一个地方算错了,重新算一遍需要花很长时间,心态上也会受很大影响。
即将步入高三的朋友们现在要赶紧准备了,没事儿多算数,可能会有助于明年的高考。明年的化学会不会简单一点?
耿绍文:明年化学整体思想不变、整体趋势不变,可能要根据理综整体难度进行调整,物理难一些,化学就要稍微简单一些。难度不变,但学生分数会提高,因为他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了。
高二的学生怎么学习呢?每个问题能否找到对应其中的信息,也一点需要不断练习;
每一个问题能否类推到平时学过的知识点,这也是一个平时练习的重点。
徐京:应该会保持稳定,或者难度略有增加,增加点可能在遗传上,对新高三生来说,要更加关注遗传。
主持人:还有51分钟,英语考试就要开始了,英语考试之后,今年的考试就全部结束了,我们分析了这么多考卷,也给将来提供了思路,各位老师能不能给马上步入高三,甚至是高一高二的同学备考建议,如何在未来时间内充分做好备考准备?
薛雨:主要有几点:一是各位在收看直播的高一跟高二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最近几年高考里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强调基础概念,一定是来自于我们的课本,趁我们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一定要多看看书,这个书指的就是我们的教材,我们的课本,这些东西相对来说在未来考试过程中比较重要,甚至最近两年有很多题直接是出教材当中练习题的改编,我们一直以来对于课本的关注度是在逐渐下降的,希望各位到了高三之后能够提升对于课本的关注程度。
第二,平常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现象,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在高三这一年过程中,除了做题以外,要时刻保持对于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会帮助我们多加入一些学科方面知识的深入思考,这些思考可能不经意之间就会培养和锻炼我们迁移转化对于现象归纳到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通过做题就能够在短期之内提升的能力,而是要我们养成思维习惯、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在接下来一年中把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提高。
其实就是两点:一是回归基础课本;二是多注意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耿绍文: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要提前准备,高二的学生不能等到高三才努力,现在就要准备适应;对于高一的孩子,给的建议是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把握好最基本的知识点,这样高三提升能力时才能更适应强度,如果高一高二没有把握好知识点,到高三时会发现难度一下子上得太大,根本无法接受。
还有就是多关注生活,一定要学会用我们现在学的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
主持人:在生活中应用和思考。老师在生活中什么地方会应用到化学知识?
耿绍文:举个例子,这次里约奥运会上的水变绿了,这就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还有这次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出一个全氮化物,也是和化学有关,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还有去年的诺贝尔奖屠呦呦先生。
主持人:生活中还有一些小谣言,什么和什么兑在一起会引出什么后果,您看到后会不会批要?
耿绍文:会的。我们看到一个化妆品,这个化妆品说用催化剂变美,但我们知道催化剂是不能让你变美丽的,你本身美丽就会越来越美。
徐京:刚才谈到屠呦呦,出现在今年生物的考试,青蒿素。但相比物理化学而言,生物在大家心中的理科性质可能弱好多,我要提醒高二的孩子应该要更注重理科思维,它毕竟是理科,理科都有背后的规律和方法,大家一定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注意用实验的思维、遗传的思想和进化的思想很好地认识这个学科,真正把它当做理科,这样高考一定会回报大家。
主持人:各位老师觉得,从现在开始,每个阶段进行怎样的安排和复习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徐京:一般我们把高三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暑假开始到第二年2月份或3月份,主要是打好基础,今天提纲做完你会发现每个学科考的都是核心和主干思想,整个长长的一轮复习都要抓住这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核心概念。
第二轮是3月份到5月份,应该是一个做套卷的过程,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到5月份之后应该是查漏补缺,对于生物这个学科,更重要的是第一轮复习,这轮复习不仅仅是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需要转变从高二到高三的学习方法。
主持人:高二和高三有什么学习方法的区别?
徐京:生物是高二刚刚学习就已经结束了,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在初中时学得很弱,在高中这一年会感觉时间特别紧张,基本上记忆为主,老师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忆往往会组织很多口诀,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觉得可能是文科性质的学科,所以一定要转变,它是理科性质的。
耿绍文:高一高二更加突出知识性,高三更加突出能力,暑假更重要的是转变思维。
到了秋季和寒假是能力的适应,把这种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到了春季时,又是思想上的提升,而且能力必须跟得上,这样才能适应,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分数。
主持人:以后我们都是分一轮二轮三轮,耿老师是分成春季秋季,按照大家放假后上课外班的时间分配吗?
耿绍文:没错。
三位名师解析理综
主持人:这个假期您觉得大家在化学上可以做哪些准备?
耿绍文:这个假期大家在化学上做的准备就是学好基础,转化化学思维。用化学传统思想就是探究性思维,慢慢具有探究性思维,而不再是过去的知识型思维。
薛雨:物理这边按照时间维度来划分,我们知道高三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时间有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上半学期有两次非常重要的考试:期中和期末,这两次考试会涵盖一轮复习的所有知识点和内容。
其实我个人建议在上半学期更多注重知识本身,要把知识点从头到尾再过一遍,尤其是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那些学得不扎实、有漏洞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查漏补缺,所以一轮我更习惯于把它定义为查漏补缺,对于之前高一跟高二两年知识的查漏补缺。
在知识点的维度把所有障碍都扫清楚之后在高三下半学期应该做针对于题型的训练,如果我们把知识点比作一条横线,题型相当于把这些知识点串了起来,是纵线。在高三下半学期通过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可以针对题型方面做更好更多的训练,比如选择题会把所有知识点糅到一起,它更多是倾向于在知识层面的大综合,上下两个学期把横纵两条线都交织起来,这是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包括思维体系的知识网络。
等到高三下半学期模拟考试结束之后,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5月份,一个月时间,在三轮的时间里,我建议各位考生平衡一下理综三科答题时间分配,因为理综和其它几门不一样,是三科放到一起考,一旦学生在时间分配上出现问题,就会牵连影响其它两个学科。
文理综在整个高考里占的比重非常高,在两个半小时时间占300分,和语文时间一样,但分值多两倍出来,因此时间分配和三科之间的磨合协调变得非常重要。
建议学生除了对知识点和学科本身内容做回顾和复习之外,还更需要注意这三科之间互相的联系和时间分配技巧以及心态调整,这些都是需要在5月份调整的地方。
主持人:很多不仅是知识复习,对于考试技巧和时间分配也需要花时间训练。
三位都是特别厉害的名师,想问当时在初中高中阶段,那时候最喜欢的学科是现在教的学科吗?
耿绍文:我最喜欢的是物理和化学,生物搞不明白遗传这科,因为初中物理化学学得好,高中时依然是这样。
徐京:其实我那会儿也喜欢物理和化学,但生物学了就知道,它的本质是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研究,所以本质是相通的。
薛雨:我高中时喜欢物理和生物,高考中也是这两科拿到了满分,这两科上高中投入时间比较多,尤其是对物理感兴趣。
主持人:学文科有很多规律可循,那时候我政治答得好,因为善于找出规律然后写出来,在理科学习上是否存在文科领域的规律和技巧?
薛雨:我个人认为其实会有一些的,尤其是物理大题,因为物理大题最终呈现形式就是一道完整的需要学生自己写出来的过程,三道大题都一样,我经常会在课上跟学生强调,你们在去做大题时思维是按照理科思维做,但呈现的方式一定要既有条理又保持兼顾书写工整和美观。
文科里我们讲的答题套路和理科里也有类似的,比如理科中我们需要先确定对象,再分析运动性质、判断运动过程,最后再给出结论,这些东西也有套路化的东西在,只不过这个套路不是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套路,而是他把问题想清楚之后如何呈现在试卷上的套路,这也是现在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尤其理科学生在书写方面,因为思维比较跳跃,想出来后直接写答案,或者中间有跳步、书写比较潦草,其实他更需要的是文科方面一点一点的推理,包括书写方面的规范,这是理科上需要强化的。
耿绍文:化学方面过去从知识点上有很多口诀和技巧,例如正正负负,阴阳相吸,现在考试更加突出思维性,所以我们更加注重思维性技巧和原理性技巧。
现在考试不给什么信息,你要从成件和断件的角度来考虑,考实质和原理。
徐京:生物主要是在信息获取和试验探究上,实验探究相当于我们拿到实验结果,从这个结果反推回我们怎么做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乃至推出实验结论,这样是有一系列的规律和方法的。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