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一年八月三十一日夜
亲一爱一的孩子,八月二十四日接十八日信,高兴万分。你最近的学一习一心得引起我许多感想。杰老师的话真是至理名言,我深有同感。会学的人举一反三,稍经点拨,即能跃进。不会学的不用说闻一以知十,连闻一以知一都不容易办到,甚至还 要缠夹,误入歧途,临了反抱怨老师指引错了。所谓会学,条件很多,除了悟一性一高以外,还 要足够的人生经验。……现代青年头脑太单纯,说他纯洁固然不错,无奈遇到现实,纯洁没法作为斗争的武器,倒反因天真幼稚而多走不必要的弯路。玩世不恭,cynical的态度当然为我们所排斥,但不懂得什么叫做cynical 也反映人世太浅,眼睛只会朝一个方向看。周总理最近批评我们的教育,使青年只看见现实世界中没有的理想人物,将来到社会上去一定感到失望与苦闷。胸襟眼界狭小的人,即使老辈告诉他许多旧社会的风俗人情,也几乎会骇而却走。他们既不懂得人是从历史上发展出来的,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演变过程才有今日的所谓文明人,所谓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一切也就免不了管中窥豹之弊。这种人倘使学文学艺术,要求体会比较复杂的感情,光暗一交一错,善恶并列的现实人生,就难之又难了。要他们从理论到实践,从一抽一象到具体,样样结合起来,也极不容易。但若不能在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具体→一抽一象,一抽一象→具体中不断来回,任何学问都难以入门。
以上是综合的感想。现在谈谈你最近学一习一所引起的特殊问题。
据来信,似乎你说的relax不是五六年以前谈的纯粹技巧上的relax,而主要是一精一神、感情、情绪、思想上的一种安洋、闲适、淡泊、超逸的意境,即使牵涉到技术,也是表现上述意境的一种相应的手法,音色与tempo rubato等等。假如我这样体会你的意思并不错,那我就觉得你过去并非完全不能表达relax 的境界,只是你没有认识到某些作品某些作家确有那种relax的一精一神。一年多以来,英国批评家有些说你的贝多芬(当然指后期的朔拿大)缺少那种viennese repose,恐怕即是指某种特殊的安闲、恬淡、宁静之境,贝多芬在早年中年剧烈挣扎与苦斗之后,到晚年达到的一个peaceful mind,也就是一种特殊的serenity(是一种resignation产生的serenity)。但一精一神上的清明恬静之境也因人而异,贝多芬的清明恬静既不同于莫扎特的,也不同于舒伯特的。稍一混淆,在水平较高的批评家、音乐家以及听众耳中就会感到气息不对,风格不合,口吻不真。我是用这种看法来说明你为何在弹斯卡拉蒂和莫扎特时能完全relax,而遇到贝多芬与舒伯特就成问题。另外两点,你自己已分析得很清楚:一是看到大多的drama,把主观的情感加诸原作;二是你的个一性一与气质使你不容易relax,除非遇到斯卡拉蒂与莫扎特,只有轻灵、松动、活泼、幽默、妩媚、一温一婉而没法找出一点儿借口可以装进你自己的drama。因为莫扎特的drama不是十九世纪的drama,不是英雄式的斗争,波涛汹涌的感情激动,如醉若狂的fanaticism;你身上所有的近代人的drama气息绝对应用不到莫扎特作品中去;反之,那种十八世纪式的flirting和诙谐、俏皮、讥讽等等,你倒也很能体会;所以能把莫扎特表达得恰如其分。还 有一个原因,凡作品整体都是relax的,在你不难掌握;其中有激烈的波动又有苍茫惆怅的那种relax的作品,如萧邦,因为与你气味相投,故成绩也较有把握。但若既有激一情又有隐忍恬淡如贝多芬晚年之作,你即不免抓握不准。你目前的发展阶段,已经到了理一性一的控制力相当强,手指神经很驯服的能听从头脑的指挥,故一朝悟出了关键所在的作品一精一神,领垂到某个作家的relax该是何种境界何种情调时,即不难在短时期内改变面目,而技巧也跟着适应要求,像你所说“有些东西一下子显得容易了”。旧一习一未除,亦非短期所能根绝,你也分析得很彻底:悟是一回事,养成新一习一惯来体现你的“悟”是另一回事。
最后你提到你与我气质相同的问题,确是非常中肯。你我秉一性一都过敏,容易紧张。而且凡是热情的人多半流于执著,有fanatic倾向。你的观察与分析一点不错。我也常说应该学学周伯伯那种潇洒,超脱,随意游戏的艺术风格,冲淡一下大多的主观与肯定,所谓positivism。无奈向往是一事,能否做到是另一事。有时个一性一竟是顽强到底,什么都扭它不过。幸而你还 年轻,不像我业已定型;也许随着阅历与修养,加上你在音乐中的熏陶,早晚能获致一个既有热情又能冷静,能入能出的境界。总之,今年你请教Kobos①太太后,所有的进步是我与杰老师久已期待的;我早料到你并不需要到四十左右才悟到某些淡泊、朴素、闲适之美——像去年四月《泰晤土报》评论你两次萧邦音乐会所说的。附带又想起批评界常说你追求细节太过,我相信事实确是如此,你专追一门的劲也是fanatic得厉害,比我还 要执著。或许近二个月以来,在这方面你也有所改变了吧?注意局部而忽视整体,雕琢细节而动摇大的轮廓固谈不上艺术;即使不妨碍完整,雕琢也要无斧凿痕,明明是人工,听来却宛如天成,才算得艺术之上乘。这些常识你早已知道,问题在于某一时期目光大集中在某一方面,以致耳不聪,目不明,或如孟子所说“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一旦醒悟,回头一看,自己就会大吃一惊,正如五五年时你何等欣赏弥盖朗琪利,最近却弄不明白当年为何如此着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