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康生传_原文_翻译-李延寿
原文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齐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解释/注释/译文
奚康生,是河南阳翟人,本来姓达奚,他的祖先居住在代郡,世世代代都是部落头人。祖父奚真,任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给他爵位长进侯。去世,追赠幽州刺史,谥号为简。康生少年时骁勇有力,能拉开十石的弓,箭和普通的箭不同,被当时的人们佩服。太和初年,蠕蠕经常来侵犯,康生为前锋部队的首领,他的勇气早已为人所知,因此担任宗子队首领。随从皇帝出征钟离,皇帝的车驾很快渡过淮水,各路大将还没有渡淮河。南齐的将士占据江边的小洲想截断渡口。孝文帝招募打败洲上齐军的勇士,取胜的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召前往,捆绑木筏堆上柴草,借助风势点燃大火,烧着了南齐的船舰,靠烟雾直冲过去,举起刀乱砍,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于是让康生代理直阁将军。后来因为功勋任命为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谋反,自称辛支王,康生担任军主,随章武王元彬前往讨伐。魏军分为五支,四支军队都被打败了,只有康生的那支军队得以保全。他率领一千精兵追赶吐京胡到达车突谷,假装落马,吐京胡人都认为他已死了,争着来取他的人头。康生突然跃上战马,举起长矛,杀伤数十名敌人,射死了辛支王。
南齐设置义阳郡,招诱北魏的边民,康生又任统军,跟随王肃前往征讨。南齐的将领张伏护自己登上城楼,出言不逊。王肃命令康生射张伏护,他望着楼向窗户射去,窗户开处箭矢飞入,张伏护应箭而死。南齐的将士看到箭,都认为是强弩所射。南齐的将领裴叔业率领士兵围攻涡阳,想通过围魏救赵的办法解救义阳之急,朝廷下诏派高聪、元衍等人援救,敌军都失败撤走。皇帝就派康生飞奔前往,一战就把南齐军打得大败。等到寿春的齐军来投降,朝廷派遣康生带领一千羽林军,并给他两匹御厩马,飞驰寿春。打败并赶走了南齐的大将桓和、陈伯之。因为军功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封爵号安武县男。外任南青州刺史。
后来梁郁州派军事首领徐济侵犯边界,康生打败活捉了他。当时梁听说康生能拉开硬弓,所以特地做了两张大弓,每张八尺长,把手的中围一尺二寸,箭的粗细和现在的长笛差不多,送给康生。康生就召集身边的文武臣僚,用大弓平射,拉开还绰绰有余。看的人都不由叫绝。弓箭很快被表奏送往朝廷,存放在武器库里。后来梁派都督临川王萧宏指挥十万大军侵犯徐州,朝廷下诏任命康生为武卫将军,一交战就将萧宏打败。回到京城,被召见参加宴会,赏给他帛一千匹,赐给他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京任华州刺史,很有声誉政绩。
薛端字仁直,本来的名字叫沙阤。有志气节操,父亲去世后,服丧符合礼制。他和弟弟薛裕专心于学习,不交接人情事理。十七岁时,司空高乾邕征召他为参军,赐给他汾阴男的爵位。
北魏孝武帝西迁,周文帝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带领薛端一同前往。薛崇礼不久便丢失了龙门,投降了东魏。东魏派遣行台薛脩义督领乙干贵西进,据守杨氏壁。薛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已进驻杨氏壁中,薛脩义于是命令手下的士兵逼迫薛端等人东迁。薛端一行人正准备渡过黄河,正好遇到天黑的时候,薛端便与宗族及家僮等密谋反叛东魏。薛脩义也派遣骑兵追赶,薛端边战边跑,最后退入石城栅,得以脱身。石城栅中原有近百户人家,薛端与他们一起坚守。乙干贵等多次前来慰问劝导,知道薛端无意投降,于是带领部队退还河东。东魏又派遣将领贺兰懿戍守杨氏壁。薛端率领他的部属,同时召集村民,多设奇兵迎敌。贺兰懿等疑心有重兵,便向东遁逃,士兵争先上船落水淹死的达数千人。薛端收集敌人丢下的器械,又回到杨氏壁。
薛端生性刚强耿直,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周文帝嘉奖他,所以赏赐他名“端”,想使他名副其实。自从他任铨选官吏的官以来,首选都是贤德有才能的人,即使是显贵子弟,才能低下、品行卑鄙的人,从未提拔过。大军东征,柱国李弼任别道元帅,精选幕僚英才,好多天也确定不下来。周文帝对李弼说:“给你考虑选一名长史,没有比薛端更合适的人了。”李弼对答说:“是真才。”便派薛端担任此职。
魏帝被废,周文帝身边的大臣有的劝周文帝登基,周文帝召来薛端告诉他这一情况。薛端认为天下没有统一,匆忙登基称帝号,就向天下显示出了自己的狭窄。请求等到攻克翦灭了割据一方的政权,然后才能使大家都俯首归顺,心悦诚服地拥戴。周文帝拍着薛端的背说:“成就我大业的人是你呀。你的看法既然与我的一样,行动难道会跟我不同?”于是脱下自己的衣帽袍裤一并赏赐给了薛端。薛端长期担任铨选官吏的官,很有鉴识人才的才能,经他提拔任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
周孝闵帝登基,进薛端爵位为公。晋公宇文护即将废黜孝闵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薛端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宇文护不高兴,将薛端贬出京城去任蔡州刺史。薛端施政宽厚,百姓官吏都很喜欢他。后改任基州刺史。总管史宁派遣司马梁荣催促薛端赴任。蔡州百姓向梁荣请求留下薛端的,共有一千多人。到基州后不久,去世。留下遗嘱告诫家人要薄葬,府州赠送的财物,都不要接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