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家谱记_原文_翻译-归有光

发布时间:2011-02-23 栏目:专题 投稿:无聊的网络

原文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解释/注释/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我和承式在乡试中同时中举,又一起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没有考中。承式因为急于用官俸养亲,徘徊逗留在京城。他把我送出崇文门外,说倘若能够在浙东得官,就约我游览钱塘西湖,远一点的就到天台、雁荡之间,想要作为东道主(来接待我),然而又屡次没能实现。今年,承式才得以在青田县任职。青田县坐落在群山之中,足以研读诗书、谈说义理,悠闲自适地居住其中。浙东一带求学的人,近年来受阳明之教熏陶,学习致良知的学说(王阳明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的统一)。狄承式为人敦厚朴实含蓄内敛,不喜欢谈论辩说,然而胸中自有心得。现在已为人师,容不得再默不作声,也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考证评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究竟有什么异同之处。
浙东道德学问的兴盛,大概从宋代末期开始。高皇帝最初定都建康,青田县的刘文成公(刘基),实际上和宋景濂以及丽水县的叶景渊、龙泉县的章三益四人,首先应聘到这里。在这个时候,居住在礼贤馆,每天与他们一起密切商议。浙东的儒生都会聚在一起了。国家振兴礼乐、确定法令制度、建设学宫培养士人、采用科举选才的方法,全都来自宋代儒学理念。它渊源的来由就是这样的。
近年来,通过科举得官的,全郡没有出现一个人。(因此)有的人就把这里看作是深山中荒凉落后的地区,却不知道,假使某县每年能中科举几十人,难道就能说这里出人才了吗?瓯粤地区在短短的二百年中,就出了作为皇帝老师的刘文成公,不可以说它缺乏人才。天下太平的时间已经很久,士大夫们不懂军事,一旦边境发生紧急情况,就束手无策,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勇猛强力的人。像这样的话,那么古代那些在学宫中想要建立功勋的人,能干什么呢?刘文成公作为一介书生,在方谷珍海上起兵的时候,毅然进献剿灭的建议。辅佐石抹元的军队抓捕、消灭山贼,最终得以保护了乡里,又带领全城人来归附明君,以振兴国家。他的文韬武略,是不可拿一乡一国的读书人来衡量的。
狄承式来到文成公的故里,同文成公的后生晚辈交游,能不有所感慨吗!山川的灵气,积聚了二百年,应当有所生发了。何况凭借先王之道,六经孔孟言论来教训启迪他们。我将看到括苍(丽水县)的读书人,一定会有文武忠孝的人出现而被国家所用。

相关推荐:

求不死之药_原文_翻译-司马光

崔光韶传_原文_翻译-魏收

《隋书·苏夔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毛士龙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庄子祠堂记》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