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什么
1、引进占城稻的结果
2、水田增加,产量提高
“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出处见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等书。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dú,水道),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耕无废圩(墟),刈(收割)无遗垄”,使用最新农具“连枷”脱粒,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 过河拆桥。
● 跳在黄河洗不清。
● 天不下雨河不涨。
● 不会撑船赖河弯。
● 要想过河先搭桥。
● 不会撑船怪河弯。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十年河东转河西。
● 上河里涨水下河浑。
● 河里没水撑不起船。
● 怕小河过不了大江。
● 鸡冷上架,鸭冷下河。
● 河坝不修,田变沙洲。
● 河边栽柳,道边栽杨。
●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 河跟山走,城住河流。
●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 冬季捻河泥,桑树和破皮。
● 银河纵隔断,自有鹊桥通。
● 财主有良心,河水向上流。
● 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
● 滴水凑成河,粒米凑成箩。
● 百事靠人多,牌坊抬过河。
●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 游泳知河深,谈话知人心。
● 一个羊过河,十个羊照样。
● 棉种拌河泥,出苗快又齐。
● 河边树成排,不怕洪水来。
● 过河要搭桥,造林要育苗。
● 有林山泉满,无树河套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