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谚语 > 默认谚语

含有桥的谚语

发布时间:2020-05-10 栏目:专题 投稿:靓丽的小丸子

导语:桥是一种独有特色的建筑文化,中国有许多历史名桥,每一座桥上都印刻着历史的痕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桥的谚语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桥的谚语

只有修桥铺路,没有断桥绝路。

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拉丁美洲)

空话建不成大桥。(芬兰)

比河短的桥造得再好也没有用。

银河纵隔断,自有鹊桥通。

过了河就拆桥。

过河要搭桥,造林要育苗。

快走滑路慢走桥。

忠诚是爱情的桥梁,欺诈是友谊的敌人。(苗族)

如果不是和路连在一起,桥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

虹搭的桥不能走,蛇扮的绳不能抓。(瑶族)

白娘子突断桥 想起旧情来

白素贞哭断桥 想起旧情

半夜过独木桥 步步小心

扁担插进桥眼里 担不起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 艺高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 越走越亮堂

船到桥头 不顺也得顺

刺木架桥 没人敢过

灯草搓绳,烂板搭桥 枉费心机

灯草搭浮桥 走不得

掂着猪下水(可食的猪内脏)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顶大风过独木桥 担风险

独木难过

独木桥上踩车 别拐弯

独木桥上钉木板 故意让人过不去

独木桥上扛木头 难回头

独木桥上跑马 冒险;危险

独木桥上散步 走险

独木桥上睡觉 翻不了身

独木桥上遇仇人 冤家路窄;分外眼红

端着鸡蛋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短板子搭桥 不顶用;不顶事

短木搭桥 难到岸

扶着桥栏杆过河 生怕掉进水里(比喻胆小怕事。)

扶着醉汉过破桥 上晃下摇

刚下桥的新媳妇 不好看也爱看

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

过了银桥过金桥 越走越亮堂;越走越明

近视眼过独木桥 小心在意;只顾眼前;迈不开步子

九曲桥上扛竹竿 难转弯;转不过弯来

九曲桥上散步 走弯路;拐弯抹角

九曲桥上拖毛竹 拐弯抹角;难过

枯木搭桥 存心害人

筷子搭桥 难过;路子窄

烂板子搭桥 难过;不顶事 烂汽车过朽桥 乘人之危

烂柱子搭桥 不牢靠

烂板桥上的龙王 不是好东西

老太太走独木难过

卢沟桥的石狮子 数不清

麻秆搭桥 难过;担当不起

桥的文化象征意义:

桥,在中国文化的长廊中,极富魅力,它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着太多的文化意义,并成为文人墨客摹姿绘形、抒情叙怀的对象,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

桥代表了人对自然的征服

一些山水画中经常会有桥的存在,不管是险关隘道还是江河急流,是深涧峡谷还是海峡湖汊,即使是最简单的藤桥木桥的出现,都暗示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希望以人力之功,为画面增添几分生气。毛泽东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人类面对自然表现出的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至于古人在诗歌中表现的对桥的渴盼,对桥梁的赞美之情,更是举不胜举。曹操诗曰“水深桥梁鲍,中路正徘徊”,李白吟出“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陆机悲叹“怨彼河无梁,悲此年岁暮”,都是无路可走时的哀叹;而元代刘百熙的“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的“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都十分形象地赞美了赵州桥的功能。

桥是和谐、和睦、和平的象征

正是因为由征服而生发出得意之情,人们将桥和周围的山水景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使桥具有了更多的审美价值。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蒙,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依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踏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卢沟晓月》

作者以“千里卧龙”“万丈垂虹”等自然景致相喻,巧妙地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桥,离不开山,离不开水,离不开桥头柳,离不开路边梅,波中倒影,波上画船,无不显示出诗情画意的美。杜甫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的“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就描写了水光山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则更多地表露出乡间隐者怡然自得的洒脱悠闲。

桥还与民众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人们往往在节庆之目举行热烈的庆祝活动,而节庆活动的场所或活动内容,都离不开桥。比如潮汕民俗文化中就有元宵期间的“行彩桥”活动,黄梅戏中也有桥头观灯的故事。桥梁上“合境平安”“竹苞松茂”“富贵吉祥”“国泰民安”等字样的标旗彩幅,表达了人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桥头观灯、少男少女相识相会,更演绎出缠绵动人的故事

桥是心灵的沟通,也是国家民族间的交流。唐太宗时期,突厥族可汗颉利率十万骑兵南下,长驱直入渭水便桥北,威逼长安。而唐太宗只带六骑至便桥南,隔水责问。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在便桥上杀白马、立盟约,这便是有名的“渭水之盟”。从此汉朝和突厥和平相处。桥,也成了和平的象征。

桥是近乎永恒的见证

相对于周围的山石土木等自然之景,桥似乎更具有生命意识,它是人类的创造,又是相对孤独的存在,它沟通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两岸,缩短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还是连接历史和现在的纽带。

桥,见证了爱情的忠贞。历史上有“蓝桥会”的故事,说尾生与情人相约蓝桥下,突然洪水袭来,尾生为了守约,抱柱而亡。曹丕有诗“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李白也有“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的佳句。至于梁祝“草桥结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许仙和白娘子的“断桥定情”等等,无不表露出爱情的浪漫。陆游在回忆与唐婉的爱隋故事时,也曾哀叹:“伤心桥下春波碧,曾是惊鸿照影来。”

桥,见证了人间的别离。灞陵桥边多古柳,春风披拂,飞絮如雪,折柳相送,黯然神伤。大概是因为桥边柳,或者是桥边渡口,古人送别,除了长亭之外,就是桥头了。雍陶诗曰:“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使人想起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侧的场面。刘禹锡有诗:“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至今朝。”白居易的“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继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则以“相继流”的桥下水和“非旧人”的桥上人表露出别离后的无尽相思之情。更有杜甫的“尘埃不见成阳桥”,道尽了别离的无奈。

桥,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尽唐代扬州的繁华,而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则已经是金兵去后的衰败景象了。生活在晚唐的雍陶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挥笔写下了“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的诗句。前两句是一幅明媚绮丽、引人入胜的津桥春日图,第三句描写对照鲜明的金殿闭锁与宫苑寂寥,尔后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的侧面描写,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同是安史之乱后的李益,也同是写天津桥:“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该诗由历史观照现实,从欢乐到哀伤,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华,表现了对世事衰微的关切。

桥与漂泊在外的游子关系密切

桥既是漂泊中的一处驿站,可以作短暂的停留,也是踏上新旅途的起点,接引出更多的未知,还可以让人联想到家乡村口的小河小溪、童年的天真烂漫,或者守望在家乡小桥旁的亲友恋人。无论如何,桥作为一个相对孤独的存在,总会给那些四处漂泊的浪子带来亲切之感和悲怆之情

最有名的当属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侧畔的夜半钟声,总是敲响羁旅游子的寂寞哀愁。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写尽了天涯游子衬着清晨月色出发,急欲归乡的情状。而漂泊在天涯的游子,面对行旅中酷似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恐怕更会平添几多思绪与哀愁了。

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竹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

――《江上》

漕渠北向小桥通,渐入苍茫大泽中。造物将无知我醉,故吹急雨打船篷。

――《梅市舟中作》

陆游笔下关于桥的诗相当多,且有漂泊之意、归隐之情、报国之无奈纠缠其间。上面两首诗中,作者均是独立桥头,极目远望,一借断雁之声逗引故国之思、壮志难酬之憾和壮心未已的胸襟抱负;二是以景结情,借助“急雨打船篷”表现造物“不吾知”的怅惘。桥成了激引作者情感的媒体,它与水相连,与天地相接,也与理想抱负相关联。

除此之外,更有许多桥以人名、人以桥传的故事。当桥超越了它自身的实用功能。留给我们那不可名状的凄美、无法言喻的悲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遐思,何等奇幻深邃!

相关推荐:

2016年新学期关于学习的谚语

小寒节气农事谚语汇总

关于浪费与节约的谚语

关于生活经验的谚语

西方关于时间的谚语

推荐专题内容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