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散文 > 抒情散文

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

发布时间:2020-06-08 栏目:专题 投稿:虚心的母鸡

同里是浸在水里的,同里湖、九里湖、叶泽湖……她是五湖环抱的一朵睡莲,扎根在江南水乡深处。”透过千年岁月浸润,这朵睡莲越发端庄秀美,显示出成熟的风韵。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踏过千年的足迹---同里

油纸伞,青石板,淙淙流水,古典房屋是我的最爱。再添一位着旗袍或汉服的窈窕淑女,坐在桥边吟诗。印象中的江南水乡就是这样。

来到同里,迎接我们的是瓢泼大雨。遇着雨,是幸抑或不幸? 那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的,打的人心生烦闷。 可它在戴望舒的眼里,却别是一般滋味: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也许就是文人墨客那不同于常人的骚情。

其实雨点也好,雨水也罢,只要耐着性子去欣赏,也是一道美景。淅淅沥沥的雨声,以石板木屋为友,淙淙流水为伴,它并不孤单。相反的,却是相得益彰。丢开雨伞漫步在幽深的巷子中,细细听去,那雨声仿佛在把这江南水乡的故事娓娓道来......

珍珠塔里,曲折雅致的小弄院落,形态不一的石桥河埠,水乡景致尽收眼底,怎不令人流连忘返?更何况还有那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珍珠塔》主人公方卿见姑,翠娥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史实,在同里源远相传。河南官宦之子方卿家道中落,去向姑母求助,想得点盘缠赶考,可是遭到姑母奚落,方卿愤而辞归。贤淑善良的表姐陈翠娥与方卿青梅竹马,欲帮助表弟,于是假托点心,将家里的稀世珍宝----珍珠塔,暗暗赠与方卿。兰云堂就是当年方卿拜见姑妈的地方,这里的蜡像,生动地再现了昔日的情景。雍容华贵的姑母盛气凌人,那种势利的姿态令人憎恶,站在姑母身边的丫环也目中无人,神情冷漠。一旁的方卿虽然清贫,但不卑不亢,在兰云堂里,方卿被姑母一番羞辱,于是他立誓无官不进陈门,后来苦读诗书,得中状元,演绎了一曲旧时代男才女貌的婚姻。 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喜欢这种大团圆合家欢的美满结局。诚然,焦仲卿和刘兰芝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刻骨铭心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浪漫炽热的爱情,都曾钻进我们的心底,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可是,我还是希望,相爱的两个人,能过上烟火日子,让爱情简单地生长,让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踱步于石板路,抚着那斑驳的墙壁,望着那青黑的石板。一股兴奋之感油然而生。是这些东西,见证了同里这个小镇的历史。他们熟知小镇上的每个人,每件事。一砖一瓦,甚至于一撮墙灰,似乎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这个小镇。墙壁的白黑相间,正如一幅幅的江南水墨画,为我们阐释着宁静的小镇。静下心来深呼吸,自己也要与这小镇融为一体。时光静好!

渐渐地,似乎自己也能体会到那些文人墨客的骚情。遇到如此美景,多么想赋诗一首,可自己却没这才华。遗憾!

青石板,淅淅沥沥的雨声,墙上的水墨画,河岸两边古朴的木屋,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深深的呼吸这儿的空气,每一个细胞都恨不得跳出来,慢慢的呼吸......这个景致,好不醉人!果不其然,江南水乡有种能让生活放慢脚步的魔力。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住,让我醉身于这幅美景之中。

美中不足的却是,时间仓促,没能住上一晚,没能见到水乡夜景......不过有遗憾也是好的,至少,它能使我深深的牵挂,这温婉的江南水乡

我的才情不足以表示我对同里的爱,便借用诗歌《同里时光》的部分来表达。

青苔上的时光,

被木窗棂镂空的时光,

鞋蹑手蹑脚的时光,

莲藕和白鱼的时光,

从轿子里下来的,老去的时光。

在这种时光里,

水是淡的,梳子是亮的,

小弄堂,是梅花的琴韵调试过的,

安静,可是屋檐和青石板都认识的。

玉兰树下有明月清风的体香。

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同里,寻觅一种感觉

同里在我的心目中,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自30多年前去那里相亲,我就常去。因为常去,我对同里熟视无睹,认为就是江南水乡小镇而已;因为行色匆匆如过客,小镇反而生疏起来。让我对同里感兴趣,或者说是有所了解,是在旅游大开发的年代。几乎毎一次去,小镇都有变化。因为理解了一些东西,当我再次光临小镇时,我的眼光是寻觅的,跨出的歩履慢了下来……

站在高处,大大小小的屋顶如鱼的脊背,远远望去和谐且错落有致,形成明凊建筑群的美感。让人止不住联想,这些深宅大院里又该有多少故事?近观又觉精致典雅,无论是窗棂、石碑,还是门庭、房梁,因为有了镌刻镌镂雕饰点缀,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加上连接其中的小巷、祠堂、石桥、园林、水道、河埠……如同一串串硕大的珍珠和宝石,环抱缠绕着古镇。当我走进去,穿行在古老的街道,逛荡琳琅满目的店铺,漫无边际地越过窄窄的小巷,欣赏古朴幽静的书院,再去领咯深巷栉比鳞次的住宅……景物一一从眼前掠过,让人目不暇接。我知道,那些经历岁月沧桑的建筑,连同一些花草树木,也许都有着悠久的典故,当看到它们,细细触摸它们,安静肃穆中便有了一种感觉,依稀聆听到历史传承的脉动,多了一份新奇与渴望。于是,我在那些深远的故事里,浸润着,也沉思着,灵气质朴醇厚,感到已拥了某种古朴典雅的东西,激动的心情已被熨帖得十分平和。

我在同里放慢脚步,悠悠寻觅,怕在不经意间会错过佳景的观赏。走过石牌坊,步履在古韵十足的石板路上,像是走在一个个历史人物的传说里。据说这条石板路前朝的状元和文人墨客走过,近代的革命之士走过,现代的政界的要人、文坛的名人也走过,当我听到陈去病费孝通xx余秋雨……这些熟悉的名字,我感受到了同里蕴藏不露的魅力。此刻,我的脚印与古人与前人的脚印重叠,跫跫足音,似乎能听到历史的回音。风从廊房中飘来,似乎向述说着那些久远的故事……我也隐约感到,一种情绪正在时空的黄页上抒发……

漫步同里,我沿着光溜溜的石板路拐进小巷。巷道弯弯曲曲,幽静深远,有时最窄处须侧身交会,抬头只见巷壁一线天,那条巷自然也称“一线弄”。巷道的年代可从那些深绿色的苔藓、斑驳的墙壁中找到答案。走着,走着,不觉到了小巷深处。绵绵细雨中,我曾数次在巷内碰到撑着雨伞袅袅而行的姑娘,一如“丁香”般的风韵。还看见一扇敞开的窗。有个姑娘在凉晒衣衫,水珠慢慢滴落在我的视线深处……

同里,我还多次随意敲开一家门槛,譬如慎修堂、任氏宗祠,在那里,我不但能窥探到先人生活和民俗的气息,还能看看院内的古井,长格门窗、高高门槛、圆形廊柱和石鼓柱脚,院内或种植一棵挂花树或是一丛肥腴的美人蕉……进内还可见到明清格局厢房、书房、庭房和卧房。据记载,从公元13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小镇上先后建成私家宅园38处,寺、观、祠、宇47座。除了退思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外,还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6处市级文物控制单位,成为苏州地区文物最多的一个镇。有如此岁月长河中沉淀的东西,难怪人们都乐此不疲地来古镇探访寻觅。由此同里成了“影视摄影基地”就不足为怪了。

漫步同里,我像似轻轻叩开一扇窗。了解到这里厚重的人文传承,读到自宋淳佑四年至清未,这里先后出状元1人、进士42人、文武举人90余人的历史;还能看到同里不仅诞生了南宋著名诗人叶茵、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计成等,更有一大批活跃于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名人、名士,譬如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譬如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譬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等人,都曾在此居住、活动过。当我走出金松岑纪念馆时,我便有了激昂和崇敬的心情。百年前,自号“天放楼主人”的同里籍儒杰金松岑与陈去病等一批革命志士曾聚集在天放楼中,共同抨击时政、传播进步思想,并在此成立了“雪耻学会”。百年后,我在原址徜徉,浮想联翩,依稀还能听见一代英魂们为拨开旧中国层层迷雾、追求民主、砥砺斗志的呐喊声!

我在同里寻觅,自然一定要去领略桥的风韵。这里举目就能见桥,桥是水乡的纽带。“水畔岂曾新种竹,墙间应剩未残碑”。我在寻找中一旦发现到一点陈年旧迹,总会有一种温柔而异样的感受。桥或许是触及了肌体深处的某一根神经末稍,让我去找回现实里失落多少的记忆。这里有远至宋朝到清代建造的49座古桥,将镇内的15条交叉纵横的河流和7个大小不等的“岛屿”串联为一个整体。桥成了路、街、巷、宅、园联结的“媒体”,踏上一级级石阶,当我走过会川桥、普安桥等众多古桥时,不仅看到了通衡的便利,更能感受到桥带给你的灵动之美;我不会忘了到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去走走,去刻意感受了一次寻求平安期望吉利的喜悦;我还专门到东溪桥畔去小坐一会,那是读书人的想望之地。这座建于明朝的桥上刻有的“一弘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对联,可以遥想出当年文人雅士在这里云集读书的风采。

漫步同里,我还要去走走水路。河流弯曲盘绕着镇区,水是满满的、软软的,阳光透过绿树,在水面上摇曳着童话般的色彩,船娘轻摆腰肢,橹划出圈圈涟漪,舟楫在光影中穿梭,吴歌在水巷内悠悠地回荡着。碎石小路傍在河边,依着河的曲线转悠下去,我仿佛在润湿的气息中穿越一处处水乡风情。

河埠两岸有一排排长桌,我见有些游客逛累了,就在河边择个座位,叫上几只乡土菜,点上几杯碑酒饮料,边吃边聊边赏景。我喜欢乘上小舟在水巷中悠悠晃晃,拿着相机随意地收藏景致;倘若遇到桥上抬轿,桥畔鱼鹰戏水捕鱼,那种原生态的风情真得让我流连忘返了。

自然要去世界闻名的退思园。经过旱舫庭,沿着复廊,一拐弯便进入了别有洞天的内园。我惊叹园林的精致美伦:眼前横向贴水,厅堂亭榭,尽收眼底;建筑物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多一处则显累赘,少一处则有疏漏之感,用心极致,而游人绝无压抑;这里临水轩榭,台楼亭阁,曲径通幽,移秀木奇花于其内,叠怪石悬洞成山景,足不出户能观天下风情;更有扇窗月门,画梁雕栋,钩檐斗角;或以墙作画,或凭廊行书,透光借景,集画、诗、书、工诸多艺术于一体。我开始稍稍理解:园虽不大,却移步换景,百看不厌,用有形的园艺造型叙述着园主任兰生无形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的奥妙所在。退思园就是以这样的魅力吸引着一挑纷至沓来的游客。倘若你要用心慢慢品味,一定会感到和顺的景致宛若人间天堂,秀似江南。我也相信,清代仼兰生宦海浮沉,归乡建退思园,虽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心念,但最想获取的就是身心的慰借与解脱。自然,珍珠塔、崇本堂、耕乐堂、松石悟园我也去看过,还几次去浮玉洲转悠一番,那一刻,江南园林的精致美韵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由此,我深切感受到江南古镇中惟一获得世界文物遗产保护殊荣的魅力。

其实,当我转弯抹角地在小镇兜揽一番后,我发现镇上的古园旧宅太多了:东溪街每走几步路就会出现“王氏旧宅、敦本堂、慎修堂、杨天骥故居、张家厅、十六品堂、庆善堂、叶家旧宅、贻谷堂这样的旧址。原来的风貌虽不全在,但依然有着宽大的门庭,高高的石阶和门槛,它们仿佛告诉造访者,这里曾有过的繁华。同里自然还有以姓氏命名的巷弄,如施家弄、宋家弄、刘家弄、叶家弄等,巷道大都窄小,里面曲径通幽,随意叩开一家,都别有洞天。我看到小巧的院子里,主人种植几株美人蕉,或是风仙草、鸡冠花,间或在窗台下放几盆景。居室大都为明清建筑格式,有厅、厢房、卧室,有的还有书房;大多人家都有小天井,进出都有廊道贯通。我看着斑驳的封火墙和残存的院落,明白了只有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和悠悠古巷的深处,才能看到诸如古桥、古井、古宅、古牌坊、古树等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进而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我知道同里的幽源远不止这些,我走走听听,去寻访一些老人,譬如古镇历史上曾风光一时的水竹墅、万玉清秋轩、水花园、有竹居、西宅别业、江湾草庵,或是近郊庞山湖的快风阁、西隐庵、任仲桢故居、顾公庙、陶郎先墓等等名胜古迹都留在老人鲜活的记忆里,只要说起,他们立马精神抖擞,是先人传承,或是道听途说,总会滔滔不绝聊上一阵。同里为冨庶之地,富土的地名是极好的向征。我明白:有钱人喜欢这里是有诸多原因的,快船往返县城可半天即便到苏州城,当日亦可归家。不近不远,可谓风水宝地。古人曾将归隐分为三种: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昔日的富贵文人,或朝廷达官,隐退后都选择第二种,先用一道不太张扬的粉墙将市井生活拦在外面,再用金钱和艺术构筑起一片物质化的精神绿洲,这也许就是同里厚重冨庶的根由。

我知道,同里松泽遗迹的发拙,是随着一批旧石器的发现的,也让我更能引以自豪地认为,鲈乡乃至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在六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了,他们与北方先人一起打造着中华民族灿烂绚丽的文化。这批深埋尘土的旧石器重见天日,不但拉长了鲈乡历史的画卷,也给乡土教材增添了深邃厚实的内涵。今天,喊出了“千年古镇,世界同里”并不夸张,

我在同里漫步,感到这里又是藏龙卧虎之地。红木家具、陶瓷、书画、玉器、青铜杂项等众多文化收藏,不仅圣那些同里土族,大宅深院,就是寻常人家,也都有着几伴祖上的传下来的东西。因为常来常往,我也去过几位友人家,才知道古镇老宅、老院里,像是藏在深闺人未识,都摆放着不少古董物件。当我看着那些红木家具和工艺摆件时,眼神是别样的,是欣赏还是珍爱?毕竟这个时代红木家具成了奢华的物品。现在那些物品尽管度过了百多年、展现在眼前还是那么细腻柔滑,摸上去让人触感舒适,色泽棕眼细密,透出缎子一样亮泽的反光。还有那些瓷器花瓶……早已超越了实用的价值,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品。难怪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走进同里,寻找散落民间的奇珍异宝。

我在同里寻觅,收获着别样的情趣。当我第一次听到肖甸湖这个很诗意的名字,就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我很是庆幸50年前的那次退湖还田,才成就了这片平原森林。当我沿着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走向密林深处,但见树木繁茂、竹林葱郁,还有灌木和花草,空气特别清纯,除了鸟儿在林中叽叽喳喳自由的啁嗽,那里有着一种远离尘世的静谧。我仰首见碗口粗的毛竹、或粗壮挺拔的水杉如利剑直刺蓝天,知道它们的根已深深扎入湖床。漫行中,见到茶楼的一角在曲径通幽处显露出来,全部竹木结构,独具原生态状的古朴。茶楼里挂着古趣盎然的字画,用着玲珑小巧的茶具,还听到悦目悦耳的古筝。我想,在这清凉隐于处,闻香品茶谈心交流,该是怎样的淡定浮生?谈笑间,我疲劳顿消,不用说,我的脸上写满了惬意和悠悠。在这里我已领略了唐代诗人王维《竹里馆》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诗句中所描绘的意境,品咂到世外桃源般清幽乐趣。

我在同里寻觅,更多的是逛明清老街。那里有着古老年代的想象和展望。石板路两侧的店铺里,有着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玉石瓷器木刻,还有着深色的木架,古老的印迹锈斑斑地映在那些发黑了的丝绒布上,自然还有现做现卖的书画艺术品,空气里充溢着古今交融的人文气息,老街还有着同福斋、陈家糟方、采芝斋、圣御坊等老字号食品店,诸如袜底酥、芡实糕、闵饼、麦芽塌饼、青团、酒酿饼、状元蹄、酱鸭等传统的土特食品,品尝之下,让人难以忘却。

当然,我也曾多次到南园茶楼,手捧一壶品茗,体验着一种悠然自得的感受。茶馆窗外就是水道,河里不时舟楫摇过,咿呀声如在耳边,间或飘来几声船娘的歌音;河对岸的垂柳在阳光下展示婀娜娇媚的风姿;水埠石阶上,有少妇在浣衣,不时与彼岸旳人拉着家常,谈笑声此起彼伏;而当茶客倚着窗槛欣赏河中风景的时候,他便也成了船中游人相机里的风景。水道曲曲弯弯,疑是前面不通,不料拐弯过桥就别有天地。巷道亦如此,曲里拐弯幽深,走走停停,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自然,大多游客到同里不仅是看水乡风情,更多的是思古之幽情。逢年过节,我在这里还能看到一幅幅风情画面,庙台上有戏曲演出和水乡丽人多姿的倩影;广场上有舞龙灯、打连厢、荡河船、挑花篮、打腰鼓、蚌壳舞;水上有赛龙舟、荷花灯;让我看得有滋有味,尽兴而归。在同里,各种体验随之荡漾,已串连成一段美好时光。我真实感受到,在步履匆匆的旅程中,能在此停驻一下,就能唤回一种人文情怀,一份宁静心境。

我在同里寻觅,一种感觉渐渐沉淀。

其实,漫步同里就如阅读这方天地,感触那纵横交错河流、那飞檐走翘的老宅、那弯弯曲曲的深巷、那高高低低的古桥,我如在寻找破译千古谜语,把自己的心智,去洞穿走过的景观、去回味积聚的思绪,那一刻,你意也浓浓,情也切切,语言和词汇的意境,顿然了心的弦韵。

入暮时候,在太阳的余辉下,我沿着石板路慢慢的走,仰头可看见白墙黑瓦里那些摇晃婆娑的树,影子明亮的一部分倾斜在墙上,幽黯的一部分映在水里,这傍晚的光色让苍老古朴的街更具观赏魅力。眼前,幽静的巷,窄窄的道,不宽的河面,河边散落着民居住家,间或几棵垂柳,有隔河的妇人担桶而行,袅袅亭亭;晚风中有人吆喝油炸臭豆腐,也有来往自行车铃铛的声音,还有奔跑孩子的笑声……我知道,我已融入江南水乡古镇悠静安然的自然画卷中。

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水乡同里

双脚才走进同里古镇,人就呆了,眼中有湿湿的液体在打转。

光阴回转,恍惚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童年的故乡。

我的童年,住在无锡城南的古运河畔。

青石板路在深深幽巷中延伸,一溜粉墙青瓦的低矮二层小楼默然站立在深巷的两侧,而我的家,就是这些静静地伫立在岁月深处的房子中的一间。

房子后边就是江南古运河,京杭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每家人的屋后都有几级青石码头伸入河中,河水清澈,游鱼依稀可辨,勤快的年轻媳妇们就在青石码头上浣纱洗衣。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昔日清清的运河水已黑臭熏人,房屋街巷也在经济浪潮冲刷下,变得面目全非,我的家也从古运河边,搬进了刚建的新区。原本以为这一切都只能永远地成为回忆了,谁知今日却在那么不经意中,走进了同里,轻轻地触动了往昔,蓦然中回到了童年,童年的水乡

说这是不经意,只因原本我并没打算来同里,上午的我还是在另一个水乡——周庄周庄是随着画家陈逸飞的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被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买下后,送给了邓小平而闻名于世的。这幅油画,画的是周庄最有特色的景点双桥。1985年,这幅画甚至成了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

这下可好,不但骚人墨客纷至沓来,连海外游客也络绎不绝,小镇一时人头涌涌,顿成闹市。周庄因此也就更加名闻遐迩,名气远超同属苏州的水乡——小镇同里了。

走进周庄,就像走进了一座天然的博物馆,一切都散发着久远的润泽气息;就像拐进岁月的胡同,步入了上一个朝代,给人一种时空的错觉。

只是游人来得多了,沿河沿街的民居都开发成了商铺饭馆,商业氛围变得异常浓郁。更要命的是出没于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镇上渔民,见人就死磨硬缠着拉生意,让人们去坐他们的渔船游太湖,使古朴典雅的小镇充斥着浓浓的金钱气息,带上了丝丝铜臭。

原来并没有打算来同里的,但时间尚早,周庄也已经游遍,经不住一个家住周庄的中年渔民没完没了地纠缠,花了不菲的价钱租了他的小船来了同里

小船穿越太湖水系河湖纵横交错的水网,那貌似敦厚老实的中年渔民把我抛在了一处不知名的河岸边,说沿路走十几分钟就到同里了。谁知一路走去,都是湖荡和庄稼地,连个村庄都见不到,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算到了同里,不由在心中大呼上当。

一进同里,所有的不快全已烟消云散。

童年古运河失去了的景致,周庄铜臭气搅坏了的情趣,全部都在一刻间寻了回来。古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同里与我童年在无锡大运河边的住处实在太相似了。

周庄的小巧雅致相比,同里显得大气多了。河道宽了,河岸边的路阔了,河边还有一株株的老树在初冬的阳光中舒展着筋骨。一阵微风吹过,片片落叶纷坠,惊起一两只寒鸦。但是街道和河面都很干净,见不到什么落叶。若是有心,你会见到有那么几个老太太时不时地在打扫着路面,河中也有小船在打捞着落叶和垃圾。

时当晌午,暖熙的阳光明朗地照在河岸上。屋前、桥头三三两两地坐着一些老人,穿着厚厚的毛衣,或是敞着老棉袄,舒舒服服地晒着太阳。

走在小镇街头,看不见太多的游人,更没有满街转悠着拉客的当地人。偶尔能见一些学生或是艺术家模样的人,支着画夹在桥头、河岸,安静地画着画,一副专注的神情让人不敢上前打搅,怕乱了他的思绪。

小镇里头很少见到商铺,只在镇外建了一条仿古建筑的商街,卖一些地方风味小吃、艺术品什么的。小镇里头全是实实在在的民居,宁静安谧,绝不象周庄商业旺区般闹哄哄一片。

同里小镇的街道多由青砖或石板铺成,走在上面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那些青砖路,有一段走在上面居然会发出一种清空悦耳的声音,特意来回走了几遍也弄不清是什么原因,至今尤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路走去,发现许多晒着太阳的老太太手中都在干着活,将一颗颗比松果大、比莲子小的硬果用钳子夹开,取出一粒粒白色的籽来。趋身上前讨教,老太太说那叫芡实,可以用来做芡实糕,是同里的土特产。吴侬软语即使从老太太口中说出,也让人觉得十分熨贴舒心

吴侬软语即使从老太太口中说出,也让人觉得十分熨贴舒心

同里的桥很多,形状各异,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些桥四通八达,连结着偌大的一个镇,而镇里头的人好象都互相认识似的。一个背着书包的红领巾一路走来,见到谁都很亲热地称呼着。一位中年大嫂挎着只竹篮,也是走到谁家门口都向里头招呼着。可以想见,这里的民风一定十分淳朴,镇民们都相处得很和谐、融洽。

走得累了,坐在河边石栏上小歇。阳光穿过树桠照在河面上,又倒映在石拱桥底,斑斑驳驳地晃动着迷迷离离的炫光。一位白须飘然,道骨仙风的老者坐在我不远处,正在河岸边悠然地晒着太阳,不由得就相互聊上了。老者给我说同里的历史,又跟我聊外面的世界。话语间时有精辟见解、睿智哲言,令人称奇。

不远处一个少妇正在一条丝巾上绣着彩线,时不时轻摇一下身边摇篮里酣睡的婴儿,很快一朵荷花已在丝巾上跃然欲出,亭亭而立、鲜艳欲滴。

从都市人的脸上你会见到什么是成功,从小镇人脸上你会见到什么是幸福

走近墙面已有些剥落的一家民居,透过半掩的大门,可以见到院中晾晒着许多衣物和婴儿的尿布,而院角一棵槭树红艳如霞,与那阳光中飘扬的尿布一起,将有些破败的院落衬得一片生机。

小镇很安静,小镇的人很悠然。走在其中,你就象走在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中。从都市人的脸上你会见到什么是成功,但你见得更多的是冷漠和疲惫;而小镇人没有填不满的欲壑,从他们的脸上你会见到什么是幸福,还有宁静和温暖。

从忙忙碌碌的大都市忽然来到了那么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镇,面对着一个个脸上写满恬淡平和神色的镇民,几疑身在桃源。这里的人完全不象都市人那么匆匆忙忙,被时间左右和支配,他们就象那阳光下静静流淌的河水,不慌不忙地享受着时间。

不管你是落魄的浪子,还是高高在上的权贵,只要你来到其间,同里小镇都一视同仁,不分彼此,以她清清的河水来抚平你心灵的躁动,濯洗你双眼的阴霾。

不管你来自地北天南,高山平原,同里小镇都是从今后你梦里的故乡,永远的天堂。

相关推荐:

描述桑葚的优秀抒情散文

高原情结散文

秋天写景抒情散文600字

关于竹子的抒情散文随笔

关于爱情的抒情散文3篇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