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散文 > 经典散文

大学生有关书的散文随笔

发布时间:2020-06-15 栏目:专题 投稿:健壮的唇膏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生有关书的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大学生有关书的散文随笔:品味好书

一本好书是需要静下心慢慢品味的。而好书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当书中的内容与你心灵的知识点产生共鸣时;当书中的内容启领你的心智提升升华至更高的境界时;当书中的内容倏地打开你的心结,令你豁然开朗、云开洞明时,这本书对于你来说就是好书了,就是值得你用心去慢慢品味的了。

好书是难遇难求的。近日我就遇到了我的好书----包丰源的《心智的力量》。发现该书是今年暮春的一天下午,习惯性翻阅案头积累的报纸时,在某一期《大众日报》上,一篇题为《情绪是思想的能量》的文章,深深触动了我,“情绪是思想的能量,思想是性格的写照,性格是命运的诠释”。细读下去,原来这是《心智的力量》一书的速读文章。

突然觉得这本书是我久觅而不得的修志经典。它的理论融合了儒家、道家、佛教、甚至于圣经的观点,将东方智慧和西方科学实证有机结合而总结出的心智科学体系,重点阐释人内在精神能量对于外在有形物质的作用和影响,旨在唤醒人内心世界与外在境遇的和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在灯火阑珊处”!马上打开微机,从百度中搜寻,从淘宝中拍下。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品味、研读。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剂良药,一部经典。

书中讲到,心智就是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心智体现着人的潜意识,而潜意识在影响、控制、制约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塑造出今天的你的,并不是你的姓名、着装、父母、邻居或者是你乘坐的小汽车,而是你的信仰。这就是同样的家庭出身,同样的教育环境,为何人的生活、命运却截然不同的秘密。如鲁迅和他的弟弟,宋氏三姐妹等。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心识所创化呈现的世界里,外在的世界只是一面镜子,反应和呈现的是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即心智

情绪是思想的能量,思想是性格的写照,性格是命运的诠释。你的心灵状态是什么,你所吸引来的生活状态就是什么。一个人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差距或者无意愿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那么思想境界将无从提升。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不改变,最后一切还是会周而复始,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发生,同样的苦难还是要承受。这就是我们跳出了以前的环境,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还会发生的原因。有人总试图改变世界,却少有人知道如何改变自己。 “生活只是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了自己的内在状态”。

一个人去拜佛,祈求得到佛的帮助,却发现一个与佛长的一摸一样的佛正在拜佛。他不解,问佛怎么还拜佛?佛说:求谁也不如求自己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我们几个人去招生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一位学生家长明明知道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但是他仍然坚持不让自己孩子上职业学校。理由是,孩子上普通高中,尽管他可能考不上大学,但是他能在高中结识一帮能考上大学的同学。以后他们成材了发达了,可以帮助自己孩子。多么糊涂的家长,多么荒唐的逻辑。把自己孩子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若干年后别人的成功上,莫说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即便他们成功了,你的孩子,身无所长,一事无成,又如何指望别人的帮助呢?

一切是自己自己是一切。靠改变自己来发掘自身力量的智慧,并能运用这种智慧,自己成就自己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人生的格局就会因此变得更宽阔、更圆满。

好书思想品味思想打开你的心智心智提升你的生命品质,修行改变你的人生态度,帮助你享有身体的安适和心灵的喜悦,获得生命中值得拥有的一切。

品味好书,为漂泊心灵找到归宿;品味好书,为励志修行提供能量;品味好书,为人生道路点亮方向……

大学生有关书的散文随笔:书

我小时候特别不爱看书,宁愿去田里玩烂泥,也不愿捧起那略带清香的读本。陈小姐老拿这说事,逢人便讲:我家XX从不看书,说是没兴趣。真要说“从不看”倒很勉强,毕竟曾为了买车与父亲达成协议--看五本指定的书。

看的都是江主席之类大人物的传记和某高校学子的奋斗血泪史,看得囫囵吞枣,昏昏欲睡,实不知那些文字印刷出来是为讴歌主人翁的伟大不凡还是让看官羡慕嫉妒。于是我并未完成与父亲的约定,又去玩烂泥了。作文是我的天敌,大多靠抄和仿写。

与书本纯粹的接触是高中。就读于顶级学校,与最优的学生相伴让人莫名的产生了上进心,这种心态并未用于学习,转而在阅读方面激发了化学反应。为了显出自己博览群书,我开始恶补世界名着,关键词是“世界”,期间一律只看进口的,所以每个假期都要啃上好几本大师着作。

不巧的是阅读时间全选在了通宵结束后,要么看着看着心思飞到游戏上,要么看着看着睡着了,很多书明明看过,却是似曾相识。总之,那三年,我看了很多书,有走入剧情的瞬间,有感动想要落泪的念头。庆幸终于能写几个通顺的文字

随着身心的成熟,我对书的理解有了变化,无意间翻阅了国内文学大师的作品时被无形的粘力彻底吸附,我开始对书籍,文章狂热,如饥似渴地吮吸文字中的营养。而每当引起共鸣,都会如沐春风般温暖。

我们心灵上总有些小缺口或漏洞,很可能是因为陋习,生存环境形成的,它们太小,以至无从发现。而要靠外力去根除是不可能的,因为潜意识里它是正确的。惟有当从读本中的某个角色上发现自己的影子,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欣赏”他的言形,才知道那是多么可鄙,多么自作聪明。反观之,才有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感慨”。曹文轩老师说得很对“文字是能治愈心灵的一剂药”。

我之前酷爱摄影,认为照片能精准地回忆曾经,但细想才反应那是多片面,画面里人物的心境只有当局者懂。曾经摄影展上有一幅太阳倚在山腰不舍落下的照片,摄影师目的是展现“只是近黄昏”的无可奈何,有人却看到朝阳的活力和一派希望。

文字则不同,它跳出时间束缚,人物限定,随时让你在字里行间感受人生五味。而记录是为了与他人分享,缺少分享的作品必然是惨白无力的。大师的文字往往只用描写一个画面也会让躁动的心平静,让你有勇气丢开一切不愉快向前看。

一直觉得幼时对书的抵触情绪归结于心智的晚熟和没遇到好书的不幸,不然我该会早点开化。所以希望家长在挑选读物的时候不要眼光过高。而对于只爱玩烂泥的孩子也不要丧失信心,他们只是缺少砸到头上的苹果。

苏东坡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魅力不会因不着边际的吹虚增彩,朴实有深度的谈吐才见真功夫。也难怪人们为什么那么愿与父亲和叔叔聊天。看到父亲年近半百,仍不断购书汲养,真应了活到老学到老。书永远看不完,知识永远学不够啊。而我们在命运洪流中需怎样奋力激水才能触及“智慧”的岛屿?

读了那么多年书才对“书”有些浅薄的认识,说来惭愧,但有以上文字,也不枉开卷有益,也作个勤能补拙的见证。

大学生有关书的散文随笔:书感

十二岁的午后,我以一个最不经意的开端,与众多书籍邂逅。从此我便流连于书香墨迹之间,一发不可收拾。我时常想我与书籍的相遇就像是一场洗礼灵魂的仪式,不需雕饰,不需描摹,透着生活的纯净,凝着现世的芬芳。每翻开一本书,故事便不急不缓的展开,每一个故事仿佛像一首一首悠长的叙事诗在描述着不同人生的旖旎。

我的嗜好是读书和品尝美食。在我眼里读书也像品味食物一样,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味道’。《安徒生童话》是我的第一本书,读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甜腻,反而会像可可一样品味到一丝苦涩。

原来在童话中的生活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随之又读了《儿童文学》,那些充满童真的故事像棉花糖,纯白香甜,像极了纯真的童年。后来渐渐读起鲁迅的书,鲁迅的书更像一杯醇厚的咖啡,针砭时弊中透露着一丝回味的浓香……

我甚至记得与书的交往时光。我微闭双眼嗅着书中的墨香;我采摘最美的树叶、花朵夹在书页间;我小心翼翼的保存书籍甚至吝啬的像个守财奴一般不让姐姐动;我在夜深人静时缱绻在床上,手中的书陪伴自己入眠……这些点滴,就像记得书中的文字一样,在我记忆中经久不息。

那时我也会喜欢抄写好句,每每看到优美的句段便像得了珍宝,抄录在手,长久保存。现如今再翻开那些黄旧的本子便看见娟秀的字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胡兰成给张爱玲的婚书上写的。是我最爱的一则,初读便觉充盈,静好和安稳该是今生最好的礼物。

可惜了,承诺如风,誓言不再。只有岁月依然静,却没有了好。还有一则‘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十二岁的我并不知道钱钟书先生这句话的真正意义,现在翻看起来也明白了些。心中有新的注解:人生只要一屋。留满窗月,满床书。去,便随清风。来,便伴明月。是一种自在生活

不能过上明月清风的闲适生活,那么就读书吧。从书中参悟真谛,修炼自己。不用专门找大段时间正襟危坐的读,只需利用晚上的零星时间读一点优美醉人的诗句,或是意味深远的哲理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一身的疲乏和心中的烦恼也烟消云散。或者是在夏日的午后,躺在一个柔软的布艺沙发上,手中书籍盈盈一握,从从容容的细细品读,放飞想象,在浮躁的生活中给自己添些儒雅轻松。

读书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里洗去铅华。选一本好书,去书中领略花开花落,慢看云卷云舒。

相关推荐:

尘封春天的记忆

人生随感散文

关于描写忘记的伤感散文

关于5月的散文3篇

秋雨中,独访远山

推荐专题内容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