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校感悟随笔分享:回青记
编者按:母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放松之地。《回青记》就讲述了作者回校途中的经历和一些自己的感悟,欢迎你们前来阅读。
去年的5月22日,不能回学校的我,写下了这篇《年度盛宴》。再不回去,人都不认识了。尽管五一期间已经外出游玩,冒着领导可能会发飙的可能性,在厦门回广州的路上,果断购买了回青岛的机票。先下手为强,后下手悲伤。不要问为什么现在才来写半个月前的事,「肯定」不是因为忙。
5月18日中午,我如愿以偿登上了回青岛的飞机,并成功躲开了几个麻烦的会议,并于当天下午抵达学校。迎接我的,是一群年轻并充满活力了「年轻一代」,很开心。当然,还少不了青岛的蓝天、白云和「相对」新鲜的空气。那随着傍晚降临的凉海风,一点儿也没有放弃亲近我这个只穿着短衫短裤的南方人。
从机场回校的过程中有两点想说一下,因为印象有些深刻。缘分是个奇妙的东西。Emma也是当天回校,然而忙于应付一个大客户的她,竟然能把自己的行李箱落在了机场,结果是我去失物招领处领了回来。失物招领处只有两个工作人员,而我仅仅只是出示了一下身份证,并报上了姓名和号码,便顺利地领取了行李箱,这也有点太容易了。在购买机场大巴的车票后,上车前需要把行李箱放在行李舱。行李舱前面摆放了几个标识,写明了线路的主要停靠点,以便于乘客快速定位自己行李的摆放和领取位置,挺不错的。
回到青岛,多了一些没见过的新线路的公交车,校门还是熟悉的大校门,但门口已经有了两大块地铁施工地。如果没记错,去年青岛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第二第三条相信很快就能竣工,海底隧道将再建一条,加上万达东方影都的落成,青岛的发展势头可谓正猛。然而,这并不是我最关心的。这一次花上一些钱,特意回到学校,是想了结一些心愿。其中一个,就是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观众。
作为一个已经在舞台上活跃了接近9年了的人,还真的没有试过做一个自己曾经组织过的晚会的观众。从来,我都是台上的演员,台下的剧务,台前的礼仪,台后的策划,唯独没有「做过」观众。尽管说,今年的某些方面可能做得不足,但整体的效果还是非常非常的不错,包括个人的水平、组合的创意、音乐的突破和舞蹈的思路,都让我这个挑剔的「观众」赞叹不已。
传承,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什么实物,是一种精神。每年的这个时候,这个组织的精神,无需任何人刻意去表现,无需人任何事物去推动,便自觉地散发出来,感染着每一个成员,鼓励着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依然为一个动作,一个效果,不屈不挠地重复练习。简单而深刻。一个没有传承的团体,是一支没有灵魂的团体,即使有一个强大的领队,也无法如此有效地凝结所有人的精神。因为传承,这个团队一直有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即便在内部有所分裂,外部有所动荡的时候,也能迅速恢复,让伤口痊愈,让四肢舒展。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大学时期就能遇上这样一个团体。这种传承的感觉,在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而那一刻,尽管我只是坐在观众席上欣赏他们的出色演出——我相信每位在手机前看着直播的前辈和已经遍布祖国各地的队友们也一样——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种力量,那种精神。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也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带来的。幕布上的那几个字,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回校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见了很多人,也很遗憾有些人见不上。时间飞快,我仿佛没有来过,直到我要上飞机离开青岛,我才有点意识到,有些人和事,可能终将留在记忆中。
离开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21日,Emma顺利完成硕士毕业答辩,恭喜她。很快,她就要像我一样,离开学校,接受社会的洗礼和工作的磨练。不知道,像我这样工作两年后的她,会对她曾经待过的团队,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作者:Drifter
公众号:迷失的一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