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的散文随笔: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编者按:自我成长是永恒的刚需,一切的根源都是为了自我的成长。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我们每天阅读,每天学习,每天思考的目的是什么?找了那么多答案,我发现目前最合适的答案是:为了自我成长。
既然是自我成长。反过来看每天做的事,就自然有了做出选择的判断标准,即“我选择做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别说你别无选择——没有选择的情况真的非常非常少,少到绝对不是你看一个广告就能遇见一个的程度。
反而,现在我们是选择太多了。当你进入超市,你面前玲琅满目的商品,是不是瞬间让你丧失了选择的能力——这么多种类,这么多商品,都不错,选择太多了啊!当你选择工作的时候,选择考研的时候,选择购买外卖(20多种口味)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力不从心——选择太多了罢。选择做事也一样,是选择先看一集电视剧再写作业,还是选择先打一把游戏再睡觉?是选择先做重要的事还是先做紧急的事(以后会专门写一篇,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些都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去选择。
为了自我的成长,我睡觉前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每次思考的答案都太不一样。有时候偏重于体验,认为快乐最重要;有时候偏重于事实,认为真相最重要……有时候真的感觉很矛盾,就不再去想,倒头就睡了。我睡前还会把当天所学到的内容大致总结一下,写到备忘录上,目的是提高自己以后对知识的“提取强度”。遇到好的文章,就会把文章链接转移到印象笔记上,为以后的写作准备素材。
有人就抱怨说,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罗胖说的比上面这句话还要悲观:
别说你懂得那么多道理了,你就是拥有了你想要的一切资源,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在罗胖的跨年演讲中,他讲了20xx年六七月份的一个真实的经历。那是夏天,他帮一个朋友去看房,一天看了六套豪宅,豪到什么程度啊?就是每一套的单价都在20xx万以上。那是一次机会,他以非常突然的姿态,进入了六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他说,你会发现住在里面的人那个颓废,那种日常生活的不讲究,那个在审美上让人崩溃的丑陋,还有日常生活的混乱,什么上午睡到十点不起床,还有打扮,那叫一个不体面,等等等等。
从他的这个经历中,我不知道你琢磨出了点什么。不过的确也应证了他上面的那句话。我联想到他最新一期《罗辑思维》讲的王阳明,貌似我们想要提高自我,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跟外界资源没什么关系了,有再多的钱又怎样。我们只能通过求内(求助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求外(求助于外界的事物)来提升自我,这个发现令我目瞪口呆,恍然大悟。
1.我对新东西的好奇心,是减退了还是增强了?
2.我有没有在练一门手艺?在不确定的场景下,这门手艺是否能给我带来优势?
3.所有的负面情绪,我有没有意识到它?在用什么方法克服?
这三条也是我以后在反省时需要去思考的,即,通过求内来完善自我发自内心,从自己身上找根源。愿我们共勉。
作者:木子
公众号:月光下的木子与水共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