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诗意的乡间
对于威海本土网络爱好者来说,一提起不或之年,许多人都熟稔他的形象,削瘦的身姿,长发飘逸,荷锄赤脚行走于田间,当然除了这些我们更熟悉的还是他的网络诗歌。不或之年在诗歌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十八岁入伍,同年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在《人民海军》报、《水兵文艺》、《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诗刊》等数十家军内外刊物发表过作品,二十五岁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2005年接触网络并发表大量网络诗歌,担任过《威海博客论坛》,《威海信息港社区》,《威海热线论坛》等多家诗歌版版主。大多数作品被威海本地门户网站以及《新浪》,《搜弧》《腾讯》,《网易》,《红袖》等著名文学论坛加为精华,其中,《我是农民的儿子》等数十篇力作被上述网站分别置顶,反响强烈。现为新浪网文化论坛(新千家诗版)特邀驻坛诗人。他是乡土诗人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吃着新鲜的小麦,写着飘着麦香的诗歌。想要更深层地了解不或之年,必须从解读他的乡土诗歌入手。
不或之年的诗歌是一种认真对待人生的态度。诗人是站在一个自己设置的高度写诗,素材是真实的生活,诗意是对生活的感念。他用近乎圣洁的感情和词语经营着属于他自己的乡村诗歌,他的诗歌和时下千姿百态的网络诗歌相比,没有作秀的成分更没有哗众取宠的成分,读起来若空谷幽兰一般透着一股带有泥土味的清新,他认真对待自己挚爱着的诗歌,没有半点游戏的心态。他的诗歌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他说“匮乏生活的诗歌是文字泡沫,虽然斑斓,却不波澜”,他低调做人低姿态写诗,写出一个农民的质朴和感恩,呈现给读者一幅活生生的农家生活画卷,一份清贫生活,一份童年追忆,一份亲情感动,一份缱绻爱恋,一份成长历程,一份单纯本真,一份人生责任。
那首《我是农民的儿子》里写到,……/有个春天,母亲到山里干活去了/我坐在小院里,眼前守着一筐雏鸡/母亲的黄昏也是柳筐/我的童心也和雏鸡一起长出好看的翅膀/母亲扛着镢头,拐着篓子回家/先数一数雏鸡再让我摸她的乳房……为了争一条裤子/我和两个哥哥的三条腿同时伸进一条裤腿里……当我能啃饼子嚼酱菜的时候/父母的粮囤里就多了一只小老鼠/父亲一生都在嘴咬麻绳扎口袋,紧了再紧/父亲扎紧了口袋/就扎紧了一个清贫家庭要过的日子/母亲弯着腰在野地里拣麦穗/习惯了弯腰的母亲有用不尽的力气……我奶了母亲八年奶/我吃了父亲八年粮/十六岁那年我开始下地劳动了/学着父亲的样子在禾场上蹲着扎口袋/学着母亲的样子在野地里弯下腰……两年过后,习惯了上缴公粮的父母/象上缴公粮一样把我当公粮上缴给了国家……我只渴望以后的日子里/每一天黄昏里都有娘叫/也能听到父亲在清晨里咳嗽。
《我是农民》——爹手把手教我农耕授时/娘手把手教给我勤俭持家/在农时里,我学会了弯腰,播种和收获/在娘的学校里学会清贫,学会把划过的火柴/也扔进灶膛里当柴烧……我的土壤里不长蒿草/我用锄头锄心/我的犁走直线,虽然有过曲折/犁尖却始终对准向前……我满足生活,不需要讨要柴米/更不乞求怜悯施舍/我的腿/一跪天地二跪父母三跪夫妻/我低头走路/这是我唯一向牲口学到的知识……我是农民轩辕氏的嫡亲/我的祖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不是江山社稷的图腾,我是一支血脉……抬起我/就是抬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家庭的/一段命运。在他诗意的眼睛里,小家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读不或之年的诗,除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闲适之外,同时还渗透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歌颂乡土乡情的同时鞭挞乡土的痼疾。诗中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历史的缅怀发人深思,我们在今昔对比中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更加珍惜今天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珍视埋藏在人性深处的真情。和作者一起随时间长廊走回童年的生活,那时候物质是匮乏的,以至于粮食都打上了神圣的烙印,深深的嵌进祖辈父辈姊妹兄弟的名字里,甚至生命里。《庄稼旧歌》里的《麦子》、《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就真真切切地表达了这一情感:高粱是我的名字/大哥玉米/妹妹麦子/大豆弟弟……我是五千年/泪的种子/每一滴/都是红色……麦子不是姐姐/麦子是姐姐的名字/姐姐在麦子熟了的时候/低着头嫁人/嫁给一棵玉米……谷子是母亲的名字/谷子也是母亲的月子/热腾腾的黄土炕/一勺热腾腾的黄小米粥/喂养黄口小儿/谷子也是姥姥/和婆婆的名字/在我的童年里/石锤捣响石臼。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