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情雾趣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铁道部门开通了直达热点旅游区的城际列车,庐山自然是一站。夫人天天嚷着要去庐山,架不住她的娇嗔嗲语,陪同前往。她是要去看风景,凑热闹。我则是想循着《庐山风景》邮票的足迹,看看邮票发行二十多年以后的庐山变迁。
1981年7月20日发行的《庐山风景》邮票全套7枚。邮票名称分别为“五老峰”、“含鄱口”、“黄龙潭”、“日照峰”、“三叠泉”、“石松”和“龙首崖”。只有到得庐山才知道这邮票上的7处景色的确是代表了庐山之秀丽。
根据庐山的导游资料介绍:庐山景区,有16个大自然奇观,474处景点,尤以江湖、瀑泉、云雾、峰石、松花等景观最为特色。一年四季,庐山景物不变,可是带给游人的感觉却大相径庭。
庐山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庐山的人文景观也丰厚了得。西汉时的司马迁登临庐山后,使得庐山之名载入其巨著《史记》之中。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列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东晋时期建造的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游历庐山后为庐山留下了数千首诗词、歌赋、散文以及数不有的摩崖石刻。除此之外庐山还保留了600余栋造成型别致、风格迥异的西式建筑风格的别墅。
199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庐山列为:“世界文化景观”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将庐山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这么多年来,我国为庐山也发行了为数不少的邮票。闲来翻阅庐山邮票,我总是在想,我们发行的庐山邮票与庐山的自然环境、与庐山的文化氛围、与联合国对庐山定位与评价是否相符。回答是否定的。
就拿t67《庐山风景》来说吧。这邮票名称就与联合国的定位不相符,联合国的定位一是“文化景观”,二是“地质公园”。我们却叫“风景”。我们是否只看到庐山的奇峰怪石,而忽略了庐山的文化价值。我们再来看7枚邮票画面就有5枚邮票在表现庐山风景时出现了庐山雾。这套邮票虽然是二十多年前发行的,那时联合国也没将庐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我们在邮票选材上是否也有放不开手脚的时候呢?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把庐山描述得入木三分,似乎庐山再也没什么可写的了,写了也无新意。其实不然,我们换一种方法,换一个角度,也就是循着《庐山风景》邮票的足迹来看庐山,评庐山,写庐山,那就大有可写的了。庐山雾就是如此。邮票上的庐山雾与我到庐山所看到的雾不一样,真正的庐山雾比邮票上的要飘渺得多。雾就其自然现象来说,确也是庐山的一大特点,也是庐山的一大景观。
那日到得庐山,听导游介绍说:庐山一年中有近二百多天是雨雾天气。我们这次去的季节恰好又是雨季。那天一大早,旅游车把我们从九江送上庐山,经过一个多小时盘山公路的颠簸,终于“跃上葱茏四百旋”。从汽车上下来,我们发现自己竟然站在万山丛中一座既繁华,又具现代气息的小城的市街上,这就是庐山的天街—-牯岭街。站在这天街上不禁让我有一种落在天上人间的惊喜之感。就在这天街之中,就在这牯岭街上,在来去匆匆、川流不息的行人中间,在我们自己的脚下、眼前、身边,游动着、缭绕着一缕缕,一片片如纱似絮的雾。这雾是那样的轻柔,那样的自在,仿佛它从来就是天街的一名居民。看着它那匆忙的身影,也仿佛是来天街旅游和游者。这时我真是想起了《庐山风景》邮票中的雾,对邮票设计者为什么要在那么多的邮票画面上表现庐山雾有了更多的感受同身受。人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能力远比回答问题和解析问题的能力要强得多。
庐山的雾就像山中的精灵,也像喜欢捉弄游客的淘气孩子。在漫漫浓雾中,我们从花径,龙首崖,黄龙潭一路游过,我这才体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些山中”诗句的更深一层含义,那绝不是:“横看志岭侧面峰”的“不识”。真正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因为浓雾之故而使然。我看着这精灵般的浓雾,兴奋不已,夫人则一脸夫奈,认为雾使她看不见山。也看不见路。共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