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我“擦肩而过”?
这个五月的春天,一直给我一种斑斓的幻觉,我觉得我可以感知所有经过我身旁的事物以及树木。
如果在这个明媚的五月到来之前,没有收到一条来自上海“新城市”朗诵会短信的邀请,那么我那身红色的唐装绝没有可能会出现在浪漫的下河迷仓。如果在5。1节期间我无法抽身外出,也无缘和那么多相识和不相识的诗人因诗歌相聚在大上海;如果我后来没有接受第二天和数位诗人同往昆山采风的邀请,再如果当时愚木君没有当机立断的断了我的后路(把我三日下午回南京的返程车票给退了)。准确的说,我应该在三号当天下午离沪,黄昏时抵达南京。
许多节外生枝的事情都是突如其来的,之前你无法预测,之后便派生出这许多的如果来。它们就像一环套一环似的,每个环节又链接着下一个环节。如果这一切假设都不复存在,我将会和不少美好的事物以及一些优秀的诗人擦肩而过,那么这个五月将会少了许多惊喜和令人激动人心的场面。
我一直在反思,如果当初不是因为盛情难却,如果不是因为愚木君悄悄地和我说秦华姐也同去(就她一个女同胞),如果不是因为一念之差,也许这次我将错过美丽富饶的昆山以及景色秀丽的淀山湖,还将错过与昆山诗人老铁和黄劲松相聚的机会,更会错过黄劲松那本不错的诗集《擦肩而过》。
我也一直在研究“擦肩而过”这个词汇。“擦肩而过”这个成语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它很容易使得你联想到错失的青春,以及一些消逝的人和事,仅留下一声叹息和如今逐渐模糊的记忆。我相信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若没有前世今生的缘分,就算擦肩也会轻易错过,在我们日常匆忙地脚步以及茫茫人海中湮没。更多的时候,我宁愿宿命的相信相遇相识是一种命中注定,就如同我和《擦肩而过》的相遇。
手里拿着这本高光效果的黑白封面的诗集,给我的感觉那是一个黑、白、灰色相互交辉构建的迷蒙世界,它是低调的同时又黑白分明的醒目。画面上一对又一对抽象的男女站成一排排,肩膀相擦,但他们面对的方向却背道而驰。白色的脸孔和黑色的后脑勺形成宣明的对比。也许这就是当下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行走在一群陌生人当中,不管你是否察觉或者故意忽略,有些东西正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
我在猜想和琢磨诗人黄劲松,他在这本诗集中所要表述的是词与物,还是人与物,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擦肩而过?是和一个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江南女子在雨巷中失之交臂?还是叹息过往时光在睫毛眨动间玲珑的远去?
怀有对这本诗集名字的好感和对新书的好奇,我翻开诗集,首先去找那首名为《擦肩而过》的诗歌,因为我猜测书名该是选用诗集中的一首诗歌的题目,果不出我所料,我找到那首《擦肩而过》,然后从中去探寻那和诗人擦肩而过的神秘之人,却看见一只左手面对另一只右手。
他们擦肩而过
把目光锁进眼帘
仿佛为了证明什么
向着两个方向呼吸
有些默默燃烧的东西
不能阻止这种方式反复出现
……
悄悄动了一下
又趋向安静
一切都在流逝中隐形
而感知之手在身后不断的颤动
总像拉住些什么
――节选《擦肩而过》
首先我看到是一幅动漫画面,这画面应该说是相对比较安静的。两只具象的手,一只左手和另一只右手,这是两个人的手,一个陌生人的左手,和另一个陌生人的右手,谁和谁我们不得而知,也无需知道,留下大量空白的想象空间。但有一点很清楚,这两只手无意间是互望的,它们没有相握,更没有重叠,只是偶然碰在一起。
记得有一段话好像是这样说:在茫茫的人海中你会遇见谁?你又会记住谁?
这样的两只手,如果放在另一个空间,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样子的呢?就像两个人隔着一张桌子,也许其中的一个人正低头沉思,另一个人望向窗外,但手却在同时悄悄地动了一下,那手的动作是下意识的,是被来自左心室加速的血液所控制,传递到手掌的同时,便已减速,它只是悄悄地稍微动了一下,便又恢复了平静。诗人在这里是这样描述的,然后:“又趋向安静”。而这左手和右手悄悄动了一下这个细微的细节,在动和静之间有声有色的使得整个画面打破了僵硬。而这手以及这难以察觉的声音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直到看不见,如果你不注意观察,也许这些微妙的细节对于你来说便什么都不曾发生过。共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推荐: